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人物采访问卷@骁骑校

人物采访问卷@骁骑校

人物采访问卷@骁骑校在幸福的道路上共同前进Moveforward together on the road to happiness

在幸福的道路上共同前进

Moveforward together on the road to happiness.

中国人物野史_历史人物野史_中国野史内容

一度写作进入瓶颈

我就为北京青年报撰写了近四年的网文大咖列传

或设为“星标”,读完后点“在看”,就不会走散了

中国人物野史_历史人物野史_中国野史内容

中国野史内容_历史人物野史_中国人物野史

简介

骁骑校,本名刘晔,70后生,江苏省网络作协副主席,徐州市作协副主席。2007年开始网文创作,《橙红年代》成网络都市小说第一本点击过亿的作品,并获2011年茅盾文学奖提名,骁骑校本人被读者誉为“都市小说教父”。《原始都市》获“金魔方杯”原创故事大赛暨中韩原创故事大赛一等奖。代表作有《武林帝国》《橙红年代》《国士无双》《春秋故宅》(未完结)《匹夫的逆袭》等作品。《橙红年代》已改变成电视剧,《武林帝国》改编为网络游戏。

答题者:骁骑校

出题者:周珺

1:2017年开启,你在生活和写作上有什么计划?

(看到你微博上有个做检查的照片,你的身体怎么样?)

答:新的一年和过往十年没有什么不同,生命不息,写作不止,不过常年伏案工作导致的职业病是要注意一下了,颈椎和高血压时刻困扰和提醒,以后要劳逸结合,身体才是工作的本钱。

2:你的新书穿越者,在不剧透的前提下,请聊聊这本书的创意,创作灵感,还有对此书有什么小小目标?

答:已经不是新书了,即将完本,这本书是我对于网文题材的一次新尝试,突破以往创作的窠臼,打破时间的限制,故事在四维空间下展开,同时又对这十年间我所有的作品挖下的坑做一个回填,有坑必填才是真正敬业的作者嘛,随着这本书的完结,我从铁器时代开始的六本书就成为一个互相呼应互为补充的整体,有点类似金庸系列那种人物和故事上的传承,但是又不尽相同,总之这是一次新的尝试。

3:说说你的笔名,为什么取这个名字,而读者又叫你校长?

答:1999年刚开始有腾讯社交软件时起的网名,那时候还叫OICQ,后来就顺手用了。至于叫校长,不记得是谁第一个这么叫的,慢慢的大家也都跟着叫了。

4:传统地回到你最初创作的背景下吧。

网络作家刘晔以前是个设备安装工,成人大学学历,供职徐州燃控院,全国各地四处跑,给人家安装设备。“我不大喜欢我的工作,那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看不到前途。唯一的好处,就是常到外地给客户装设备,权当旅游了。2007年,我决定辞职,就是不想再干了。”歇了三个月,刘晔开始有想法了,那就是写网络小说。

你是辞掉工作创作,勇气可嘉,如此生活压力也很大啊,当时你是怎么样个生存环境?

答:其实当时的生活压力不算大,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所谓看不到的前途,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一辈子按部就班,四平八稳,虽然钱少但是每月都有,可我不喜欢能看得见的未来,宁愿放手一搏,写书只是爱好,小小的尝试一下,没想当成个事业来做,可是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尝试就是十年。

你选择网文创作,选择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等,你有什么策略吗?

答: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就写什么,就这么简单。

第一部作品是什么?写到多久被签约了?

答:《铁器时代》我记得是八月底上传,九月初就签约了。

5:近10年的时间,写了7部小说,其中《橙红年代》《匹夫的逆袭》《穿越者》等网络小说,都是围绕着都市类型进行创作。

请谈谈你对都市类型的理解,你的都市文的优势在哪里?

答:我觉得所谓都市文只是对网络小说男性频道一个简单粗暴的划分,大可不必受此限制,我认为我写的小说称为批判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传奇小说更适合。

(我个人也更倾向于都市文,理由是读者代入感会更强大,但是对作者对世俗世界的观察以及阅历,还是有很高要求的;缺点是故事创意上要翻新就有难度。请你在这方面具体谈谈。)

答:就像莫言只写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只写陕西一样,作者要建立只属于自己的故事王国,逐渐丰富这个王国的一草一木,山水江河,我就建立了一个虚构的江东省,相当于中原各省的浓缩,省会、地级市、县级市、江河山脉、农村城镇,重点企业,甚至土特产,民俗小调、烟酒糖茶、城市里的街道、建筑,都有详细的设定,作者在这个世界里宛如上帝一般,去决定每一个人的悲欢离合甚至生死。也正是由于这种设定的真实性,会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举例来说,橙红年代里的江北市,很多读者都在揣测城市的原型,有人说蚌埠,有人说临沂,有人说徐州,其实每个人的答案都是对的,也是不对的,江北是一个缩影,而不是具体的城市,她身上有很多城市的影子。

6:也有读者如此点评:他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现实主义,他的作品中不乏反腐的段子,也因此被读者称为“民 主 斗 士”。因而他的作品在网文界里鹤立鸡群,显得犀利有内涵。

现实主义,斗士,这些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和“民主”“反腐”无关,只是浓缩和记录当下,如果说写作风格,我觉得是对底层的悲悯与关怀,以及一点点的黑色幽默。

7:这些作品中,应该是《橙红年代》的影响力最大吧。这里讲述了一个底层保安成为亿万富豪的励志故事。事实上网文:界这类屌丝成长的英雄史类型小说还是很多的,你的作品,你觉得与众不同处是什么?

答:首先这一段表述是谬误的,小说想表达的完全不是个人的逆袭成功,所谓的励志,事实上我们都明白这在当下中国是不可能的,我想表达的是用一群我们所熟悉的小人物的故事来映射近十年的当代中国社会,不是英雄史,而是浮世绘。

有读者称第一遍感觉热血,再看就是悲凉了。你认为更多的读者共鸣是什么?

而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你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主角呢?(为什么选择底层保安做主角?这让我想起路遥选择煤矿工人做主角之一。)

答:保安是我们能接触到社会底层,小区物业,停车场看门人、门卫、银行里的保安之类,再往下基本就是乞丐了,和我们的生活就远了,我年轻的时候当过建筑民工,看过大门,也是他们的一份子,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愿意花笔墨却塑造他们,去美化他们。

就这部作品,你创作中遇到的最大坎是什么?

答:写橙红的时候是创作黄金时期,没遇到什么坎儿。

请讲讲,创作中,你最深陷剧情的是哪些章节或阶段?

答:深陷剧情是整部书的高潮顶点,一个坚持生产的钢铁厂面临强拆,女总经理毅然跳钢水自杀以抗争,然后目睹了这一幕的工人们唱起了国际歌……写这个章节的时候很燃,是听着国际歌写的,发出来之后很多读者有共鸣,说感动的流泪,我觉得小说让人笑不算本事,能把人写哭才是能耐。

这部作品成为首部网络文学提名茅盾文学奖的,这有什么故事吗?整个事情的过程是怎么回事情?

好像还引起很大的争议。

答:当时面临出版,是送审了一下,其实明知道连初审都进不去的,就是当个噱头炒作一下。

7:你除了都市类创作还有历史类小说的创作,目前有什么心得?

(好奇,你为什么在都市类型外还开辟一个类型创作。))

答:对我来说不算转型,比如国士无双,那是典型的,原汁原味的纯历史小说,但也可以说是一百年前的都市小说。

8:一手写都市类型小说,一手写历史类型小说,这样的创作方式,你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对我来说不冲突,只是背景换了而已。

9:有读者点评:骁骑校的小说人物都是标准的“汉子”,热血充满正能量,属于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类主角。是那个昏暗世界的一抹亮光,驱走黑暗,照亮世界。

你是如何看待你笔下这些主角的追求?他们有区别吗?他们寄托了你的什么理想?

答:正因为这是现实社会中所缺失的,所以才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我认为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是不需要刘子光和他的朋友们这样的好汉的。

10:有读者点评:《国士无双》是一本需要耐心,静心看的小说,百年近代,恢宏壮阔,老实说并不是一部小说能呈现完的,更何况是这只是一部需要每天更新,给读者看个过瘾的网络小说。陈子锟秉承着校长笔下主角的一贯特征——各个时代的赵子龙(帅,能打,仁义),是那个大时代的参与者,也只能是大时代浪潮中能窥测潮流的小鱼,不能改变时代的走向,只能领着身后的小鱼们劈波斩浪,尽可能在风雨中生还。陈子锟弱化了主角弄潮的本领,更像是一个讲述自己故事的老人,这个老船长用不喜不悲的口吻,告诉后人百年来的风雨沧桑,自己如何拖着陈家大船踽踽独行,儿子们如何身死...《国士无双》是一部不够进步,不够全面的小说,甚至在过于宏大的命题下这是一部单薄而仓促的小说,然而它却有着文人意味的思考和关怀,让人唏嘘的是,它的作者一介文人却通过侠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人民的情感...

这段点评,你是如何理解的?或者说《国士无双》你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答:其实很简单,我想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展现真实的近现代史,有一首读者所做的长诗可以概括这部书的内容

枪是光,剑也是光,十五里洋场,十八岁姑娘

白袍子小将,红缨子长枪,长白山老林,土匪很嚣张

念书要灵光,拉车要腿长,辜鸿铭谈国学,胡适开赌场

不知道身世,没见过爹娘,遇到了孙大炮,被他乱开枪

这个大帅好,那个大帅狂,别扯日本陆军校,欧美才算真洋

手下带十个兵,一枪护军而上,土匪全收囊,衣锦正还乡

十八房姨太太,十九个追上床,大水对冲龙王庙,千万别小看小县长

今日斗,明日斗,不见收场,

赵四朱五都去死,青天白日旗飘扬

一会子一统,一会子尽降,一会子战胜,一会子全亡

陈大帅愁酒,花生米老酱,二战终于结束,问你要国还是要党

刀啊枪啊都丢,什么也不想

命啊姓啊全没,什么都给忘

大跃进大炼钢,发腐败啊闹饥荒,站队伍啊是大事,老百姓啊成猪羊

陈大帅回乡一声吼,多少人还记得

还记得当年那个白马银枪的少年郎,那一杆枪

那北平火车站的一瞥,那个羞涩的姑娘

那些吃过的屈,那些受过的伤

那些拜过的兄弟,那些说好的理想

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些刀光剑影的战场

那些金银珠宝白大洋,那些葡萄美酒老陈酿

那一夜单枪匹马鸿门宴,那一场,为国为家为民为义,生死两亡

那一支,永不生锈的枪

那一位,国士无双

你是如何理解侠的意义,以及时代担当的意义?

答:侠在建国后就不存在了,有党和政府,不需要侠。

11:你写的小说有过出乎你意料的转折吗?

答:作者是小说世界里的上帝,一切转折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当然这个意料是读者的意料而不是作者的。

12:你推荐下最能代表你的理想的三部作品。

答:橙红年代 国士无双 穿越者 三次不同的尝试

13:你以前的安装设备的工作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影响?

……

你说到这份工作训练了你的观察力,这个能具体说说吗?

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份工作让我走遍大江南北,增加了阅历,这是读书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建议作者还是要多出去走走,见见世面。连世界都没见过,哪来的世界观,对吧。

观察力这个,我有说过么?

生活中碰到的那些人,之后都成为了你笔下的人物?

答:如果只是从生活中提炼角色,那就麻烦了,我七本书上千个有名有姓有性格的人物,那是靠对人性的揣摩分析创作出来的。

14:你的写作有规律吗?一般什么时候是你写作的最佳时间,你有写作时间表吗?

答:只要坐在电脑前,就是工作时间,没有规律可言。

15:你的作品中或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代入感的人物形象?

答:最字谈不上,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小时候看的《红高粱家族》里的余占鳌,在八十年代描述这样一个土匪英雄主角,莫言算是开了先河,胆子很大,人物丰满有血有肉,比之前一段历史时期高大全的英雄形象真实可爱多了。

16:最希望得到的评价?

答:这个人写的书好看。

17:最让你自豪的能力?

答:我写的书很好看。

18:你写作的灵感一般来源于什么?

答:来源于生活和合理的想象。

19:你在创作中是如何突破前人想象力框架的?

答:我觉得我还没突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认为网络文学中的各个流派,基本都没跳出古人的想象力框架。

20:作为作家,你有长远的雄心或者遗憾吗?

答:没什么雄心壮志,要拿什么奖项,赚多少钱,读者的会心一笑,就是最大的满足。

21:你阅读的习惯?

答:拿起一本书,随便翻开一页开始看,下次同样也是这样随机翻开一页,直到把全文在心中拼凑起来,就像你认识一位新朋友,慢慢去了解他的过去,他的身世一样,个人习惯吧。

22:你重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答:儒林外史,有一段时间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百看不厌,很喜欢书里那种冷飕飕的幽默以及对人性鞭辟入里的诠释,对我写作有着很大影响。

23:哪位网络大神的作品对你影响最大。或者说你很喜欢谁的作品。

答:同上。

24:最近让你比较震撼的电影?

答:最近的没有,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启示录》非常令人震撼,是我喜爱的写实类型影片,几乎完美再现殖民者踏上南美洲土地前的原生态,影片的侧重点和我的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25:成名前后你的生活状态和工作、写作状态有哪些变与不变之处?

答:基本不变吧,

26:有没有一种被名利绑架的感觉?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名人?是小编约你做专访的时候吗?

答:感觉还没到名人的地步,走大街上没认出认识。

27:你居住的城市对你的写作影响很大吧,很关键吗?

答:肯定要带有一些烙印,但这不是关键

28: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你是怎么调整度过的?

答:半夜在被窝里抱着手机听郭德纲相声,硬生生给自己找点笑声。

29:童年有哪些经历对你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童年经历很平常,如果说对写作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小时候阅读量很大,小学时期看了几乎当时中国全部主流期刊,包括《十月》,《收获》,《译林》这样的“大人看的”杂志。

30:父母对你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答:应该是教育我独立思考,不人与亦云,另外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提供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书籍报刊的阅读。

31:你最欣赏的女性品质?

答:大方

32:你孩子喜欢你的书吗?他最喜欢和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没有孩子,就忽略这条)

33: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最讨厌什么样的人?

答:投缘的人,不按套路出牌的人。

34:你怎么和你的粉丝互动?

答:在各种社交平台和书评区互动,线下也会有互动,书友会组织的聚会之类

35:你知道你的粉丝里,最多的是哪个年龄段,女性还是男性,哪些人更多?

答:主要是男性粉丝,从小学高年级到七十岁的老人,平时接触的多是三十岁以上男性,因为没有代沟,当然女性读者也占一定比例。

你的读者不乏很多年轻人。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与期望?

答:我不是人生导师,每个人都有过好和过坏自己人生的自由,不后悔就好。

36:你相信命运吗?你如何看待自己取得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答:我相信命运,但命运的大部分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人生的前三十年的点点滴滴铸就了以后的成绩,赢在转折点,而不是起点。

37: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是?为什么?

答:二十四五岁吧,创作者需要保持年轻的心态,才能写出有活力的作品,但这不是说为了要写出有活力的作品而刻意保持年轻的心态,而是有了年轻的心态才能写出有活力的作品。

38:你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答:目前基本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了,兴趣当成工作,而且能很好的养活自己,这是大部分人所梦寐以求的状态。

39:什么时候最感到幸福快乐?

答:每天写完一章的时候,如释重负,有种解脱,再看到读者的评价,就会更满足快乐了。

40:你平常的穿衣风格?饮食习惯?

答:不太讲究穿戴打扮,但不是不修边幅那种,需要正装出席的场合会穿的一丝不苟。

41:喜欢的运动方式?

答:实弹射击,这是比较奢侈的爱好,国内不容易做到,需要出境去玩。

42:如果可以生活在别处,你最想生活在什么时代的什么地区?

答:我想生活在八十年代初期,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年代,对那个年代有一种莫名的迷之向往。

43:如果可以与古今中外的任何人隔空对话,你希望他(她)是?你们会聊些什么?

答:我想和去世的亲人聊聊,和列祖列宗聊聊他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的人生轨迹,喜怒哀乐,至于其他历史上的人物,从历史传记传说野史侧面了解足矣。

作者笔记

话说我在这近四年的专栏采访中,也学习了很多大神的经验,也让我有灵感做了教小学生写作的课件内容。

上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出土唐代墓志铭与文学史改写
下一篇: 关于墓志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