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家名片
严文学,1974年8月出生,甘肃古浪人,201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任甘肃画院书法研究部主任,甘肃书法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甘肃省青联常委,兰州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甘肃简牍博物馆特聘研究员。
文艺成就
宿洞霄宫(宿洞霄宫古诗翻译)
书法作品在全国、全省专业书法展中获奖、入展100余次。作品荣获甘肃省第七届、第八届敦煌文艺奖,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新人展”“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展”“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荣获甘肃省第二届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称号,2017年、2020年两次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策划组织实施全国、全省美术、书法展赛、研讨、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组织完成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2019年全国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甘肃省优秀青年书法家学术提名展”,该项目为2019年度全国唯一一项书法类入选项目;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评论文章、散文、诗歌100余篇(首)、20余万字;书法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法大厦、广东书法院、甘肃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21年8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编辑出版个人文集《柽堂片语》。
代表作品
宋·林逋《宿洞霄宫》
元末明初·蓝智《蜀江雨霁图》
宋·黄庭坚《立春》
唐·张仲素《杂曲歌辞·春游曲》
唐·杨炯《从军行》
宋·秦观《彬州旅舍》
唐·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
节录唐·李白《奔亡道中五首》
业内评述
严文学:做一名文书兼备的努力者与践行者
文学是一名长期工作在甘肃画院、甘肃书法院专职书法工作者。多年来,在长期坚持做好画院与书法院的组织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文与书的自我修炼与修养,在他不断提高自我文词的深入锤炼的基础上,在书法语言的内在审美与外在形态的学习借鉴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书法专业的评价认同,逐步走向了书法审美认知与创作实践的专业路径。在书法专业展览中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一名相对优秀的书法专业工作者。
于是,他以《柽堂片语》为标题,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和部分书法作品,结集出版,表达了一名书法工作者应有的能力、水平与追求。其中的文,主要指向对一名书法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位有文化追求的思考者与践行者的基本要求。其中的书,主要指向对一名当代的专业书法创作的践行者,必须要有比较系统的书法专业语言的训练认知,在创作中得以系统而全面的借鉴与应用的书写表现。因此,我期待文学同所有的书法学习与创作者一样,做一名文书兼备的努力者与践行者。这即是对文学过去书法语言与当下书法现状的肯定与认同,更是对文学未来书法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对集子的命题的认识。对文与书的本意应当这样理解,即书法的全面与完整表现,必须凭借对作文能力与书写能力的双重考量,包括文句的创造力与书写的展示力。假设对文学过去在文与书方面的现实与状态,给予认识和判断的话,从本书文结集的命题上,就可以看出他的用心。他将“片语”与“柽柳”作为结集的命题,我理解是在表达他自谦的本心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尽管只言片语,但则有“谁知我心”。“片语”自谦为言语不多与文辞较少。但以“多枝柽柳”的“古浪群体”精神,来构建自我的人格与志向,培养其自我所应具有抗逆克难的素质与能力,强调自我内在的生发动力。显然是用文的内在,表达书的外在,最终形成一种以自谦而内生的动力,而凝聚起一种发自内心的,表达在艰难的环境与条件下能够成长,并具有地域物象特征所代表的努力精神,及其在自身的不断彰显。
对集子内容的梳理与思考。文集内容本身就是对文与书的当下践行与真实体验。也是作者当下在书与文的现实水平的部分展现。作者将自己平时所写的表情散文与随笔,作为“只言篇”。这里集中于以景抒怀,以事记情的《静夜如诗》《苦乐人生》,以及《童年往事》和《友情无价》,从文章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所内含的真挚情怀。每个人的生命都在一个完整的世界里运行,只是有心人将其瞬间的情绪与情感,用特殊的文字记录下来,当重新反观这些文字时,如同走进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难忘生活。甚至会感叹这个世界怎么会如此优美而动人,这就是散文随便的动人之处,也是作者的勤奋与勤劳所致。
同时文学将自己关于书法文化的相关论文,以片语篇的方式给予的分类,有些是书论感言,有些是理性思考,还有些则是具有个性创意和创造性的学术文章,其中还包含对很多老书画家的评论文章。《书乃心画也》表达对书法本质的认知;《试论硬笔书法》和《我写钢笔字的几点体会》,是对书法以及书写工具及其特征的讨论,更是自己对书法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我们倡导直言不讳的批评》《试论展览体书法的现实意义》《个性与艺术》等文章,是对当下书法批评的自我认识与理解,特别就批评二字,颇受学术争议,包括批评的对象、范围、手段与方法等等,以及相关批评的层次,以及批评与评论的争议等等,都属于当下艺术理论中争议比较多的问题。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有这样一种关注批评与认知批评的勇气与行为,就应当给予必要和必须的肯定。
集子中所选集的部分书法作品,是作者经过了多年的创作实践认知体验之后,回归到冷静思考与借鉴,并传承书法语言和书法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展览意识之后的理智性创作。作者原来的作品是丰富的、多样的,包括曾经参展过全国性书法展览的,并具有代表性成绩的,有篆体与隶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反映着时代性的审美特征与强烈的展览气息。阶段性的成果得到过社会展览的普遍肯定和书法内在的专业式评价的认同。但近年来,作者则反观帖学,走进帖学,特别是在米芾的书法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于是形成了当下的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书法面貌。成熟主要表现在米芾书法语言运用的纯净与自然,字形的原型的创造性利用。宏观看来完全是米芾语言的再现,但仔细深度,其结字与用笔的动荡中,集中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强烈表现欲望。特别是在把控运笔的速度与节奏变化上,还是在不断地动用心思,而追求自己的主观意向与精神。很多想法值得肯定,并不断坚守,再逐步升华。
我对文学在未来文与书的虔诚表现与未来期待。我理解书法是一个及其高深的文化体系与学问,也是一种漫无边际与尽头的自我文化修为的自主途径。在初学书法阶段,需要得到社会与业内人的认可,必须以权威的书法展览所约定的审美观为评价体系,深度深入不同学术领域和不同书法语言体系的严格训练,走向专业所认同的多元审美体系的系统学习与践行。当随着学习、实践与认知,以及相关成果的相应获得,书法的学习自然就会走向对文化的深度学习与思考,付诸于对自己所喜欢的书法语言的深入与借鉴。入的越深,则会走的越远,而书写的品格也就会越高。使之会反过来推动自我的做人做事与担当社会责任的格局高远。其中核心就在于对书与文的高度认知与自我把控。而从文学的集子中就可以看到他的未来追求与努力方向,是冷静的,深远的。
但愿文学能够在未来的文书之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以更好的努力与成绩,获得未来社会的长久肯定与认同。(作者:马国俊)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