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缠枝莲(缠枝莲寓意)

缠枝莲(缠枝莲寓意)

缠枝莲(缠枝莲寓意)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缠枝纹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缠枝莲”和“缠枝葡萄”;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人物鸟兽缠枝纹”。青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13.7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0厘米。清宫旧藏。缠枝莲(缠枝莲寓意)碗直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碗心绘折枝石榴,果实硕大,里壁饰折枝花果纹,里口沿饰折枝花纹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缠枝纹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缠枝莲”和“缠枝葡萄”;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人物鸟兽缠枝纹”。

青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13.7厘米,口径35.5厘米,足径20厘米。清宫旧藏。

缠枝莲(缠枝莲寓意)

缠枝莲(缠枝莲寓意)

碗直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碗心绘折枝石榴,果实硕大,里壁饰折枝花果纹,里口沿饰折枝花纹。外口沿饰忍冬纹,外壁饰缠枝莲纹,足墙饰青花线3道。

此碗形制颇大,花果描绘生动,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缠枝莲纹饰是缠枝纹的一种,为传统吉祥纹样。作为瓷器装饰的纹样形式之一,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故称缠枝纹,明代称为“转枝”。

黑地绿彩缠枝莲纹梅瓶,清乾隆,高17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6.2厘米。 梅瓶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绿彩描绘纹饰,隙地填以黑彩,形成黑地绿彩装饰。颈部绘朵花纹,肩部绘如意头纹、缠枝莲花纹。近底处绘莲瓣纹。色彩对比柔和。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留白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其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

青花缠枝莲瓶

缠枝莲常见应用于瓷器、丝织品等。缠枝莲纹兴起在宋代,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从盘、碗、瓶、壶、杯、炉、洗等等器物上皆可看到它的身影,它的广泛适应性使其和各种器形完美的结合。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7.7厘米。

壶直口,腹部滚圆,圈足外撇。一侧置弯流,为加固壶流,流、颈之间连以云形横板,另一侧置曲柄。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莲纹,柄上绘忍冬纹,流的根部绘龙头,龙张口怒目作衔流状。流的正面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款,外围青花双线长方框。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折枝花纹。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在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它被作为主题纹饰或辅助纹饰装饰着瓷器,以刻、划、印、堆塑、镂空、彩绘等各种技法表现着。特别在元明清三朝缠枝莲纹被大量装饰在青花瓷器上,受到从皇室到百姓的一致喜爱。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明永乐,高6.1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厘米。清宫旧藏。 碗撇口,弧腹,小圈足。通体施青白釉,又称影青釉。外壁釉下刻划双勾缠枝莲纹。此碗胎骨轻薄,刻线流畅,格外清新秀美。无款。 明永乐影青瓷的釉色仿自宋代影青,但由于胎中所含的玻璃成分较多,故透光性比宋代影青更强。另外,永乐影青瓷的釉层亦较宋影青肥润,釉内积聚的气泡较宋影青大且多。 明代景德镇的影青瓷不是主要品种,数量较少,故而珍贵。此碗造型轻盈秀丽,胎薄如纸,釉质美如青玉,纹饰玲珑剔透,堪称明代影青瓷的代表作。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曰:“永乐窑有一种素碗,严露胎骨,以质薄如纸,内有影青雕花者为上品。”所指即此种碗。

-END-

(来源:陶冶图说)

上一篇: 富蕴县属于哪个市(阿勒泰富蕴县属于哪个市)
下一篇: 2023年f1中国大奖赛(f1中国大奖赛2022)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