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入,了解孔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意思)
生读课文。
师:好,都读顺了。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3几次张口想念,都没发出声来。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师:好,现在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
生齐读课文。
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老师把课文念一遍,边听边找,边找边划,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读课文
师:全文出现了几个“日”?
生:九个“日”。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师:第一个带“日”的句子谁来读?
生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师相机板书:日始出时、近)
师:“日始出时”是什么意思?
生1:太阳升起来的时候。
师:这是什么时候?
生1:早晨。
师:用一个字怎么表达?
生1:晨。(师板书:晨)
师:谁来读第二个带“日”的句子?
生2:而日中时远也。
师: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
生2:日中时和远。(师板书:日中时、远)
师:“日中时”是什么意思?
生2:中午。
师:一个字。
生2:午。
师:真干脆。(师板书:午)
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念一遍。
生齐读这两个带“日”的句子。
师:第三个带“日”的句子谁来读?
生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四个“日”了。(师相机板书:远、近)谁再来继续读?
生4: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又是两个“日”。(师相机板书:大、小)谁来念最后两个带“日”的句子?
生5: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师板书:热、凉)
师:“探汤”是什么意思?
生5:很热的水。
师:还有带“日”的句子吗?
生:没有了。
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真好!同学们,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生(齐):辩。
师:很好,一起再说一遍。“辩”是什么意思?
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
生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
生(齐):辩斗。
师:怎么才是辩斗呢?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
师:好了,哪两位小儿来辩斗辩斗?(请了两名学生)这是小儿1,这是小儿2,咱们听一听两小儿是怎样辩斗的,看看有没有辩斗的味。
两小儿辩斗。
师:辩是辩了,只是没有斗的味。
又请两小儿辩斗。
师:一个是急性子,一个是慢性子。下面,我做一小儿,你们推荐一位胆子大点儿,做另一小儿。(学生推荐一位男生上台去)
师:你身子稍微向着同学们,但眼睛要看着我,因为你跟我辩斗。(学生按老师要求站好)
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语速加快)
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生的语速也相应加快)
师:非也,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
生:非然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非也,非也!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
生:非然也,非然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
生1:辩出了他们的观念和思想。
生2:辩出了他们都很细心。
生3:辩出了他们的童真。
生4:辩出了他们对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生5:辩出了连孔子也有不懂的地方。
生6:辩出了古代的科学不发达。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
生1:我赞成小儿2的观点。早晨太阳离我们比较远,中午离我们近。
生2:两个小儿的观点我都不赞成。因为参照物不同,早晨太阳刚升起时,参照物是远山、树木等,所以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在空中,参照物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太阳就显得小。
生3:我不赞成两小儿的观点。因为早晨地面上温度低,而中午的地面已经过太阳光半天的照射,所以早晨凉,中午热与太阳跟我们的距离无关。
生4:我也不赞成两小儿的观点。
生5:早晨,太阳光是斜射;中午,太阳光是直射。而阳光直射比斜射更热。
师:你们同意谁的观点?
生:小儿4、小儿5、小儿6、小儿7。
师:这个知识难吗?
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1:孔子不能决也。
生2:孔子不能决也。
生3:孔子不能决也。
生齐读这句话。
师: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难怪,两小儿笑曰……
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
师:什么是“知”?
生1:知道。
生2:知识。
生3:学问。
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学生练笔。
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
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
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
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
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师: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
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