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小学生发出了这个“灵魂拷问”,其家中长辈看了原文还是不知道该如何给侄儿解释,只好告诉他“《战国策》里面就是这么写的。”
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没想到孩子又问:“到底是《战国策》里这个故事是瞎编的,还是里面的赵惠王太傻了?”
家人无奈把问题发到了朋友圈。
这名小学生今年11岁,目前读小学五年级,在课本中他发现这一问题,还询问了语文老师,但老师说“更应关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目前出版社回应,这则故事出自《战国策》,教材暂不会更改古文的记载。
网友评论
有网友认为:质疑好,但要质疑到点子上,比如寓言故事,前提就是寓言,这很明确,去质疑这个就是本身没有理解什么是寓言。好比童话一样,为什么到24点水晶鞋就变回去了,有科学依据么?当然没有啊,因为这是童话啊!
还有网友表示:孩子有质疑,这本身没问题。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确引导。老师回答的也没问题,重点应该关注寓言故事里的道理。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在接受新的事物,给予正确的道路和理念,使我们必须要做的。
延伸阅读
2019年6月14日,福州8岁的男孩小冯因质疑语文课文《羿射九日》出错上了热搜。
上二年级的小冯提出,课文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课文出错了?”
小冯向老师和妈妈提问,都没有得到明确答案。随后,这个问题被小冯的妈妈何女士发到了朋友圈求助,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一位参与课本编辑的林先生说,这是一篇神话,也是新版教材,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反映该问题,目前,他也没法肯定对错,要提请到编写组,请更专业的专家或文学家判断,明年9月,此处课文可能被修订,会有更可理解、更合理、更严谨的版本。
6月14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回应称,课文是参考《神话故事新编》等书籍改写。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同时还表扬了小冯敢于质疑的精神。
你怎么看呢?
来源:人民网、北京晚报、网友评论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