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朝时的奖励军功制度,到两汉时期形成了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乡推里选,以品德为主的孝廉、以才能为主的秀才。
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
到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确定中正官,以世家、行状为主要内容和依据评定品级,以上中下为标准共分九品。在两晋时期达到高潮,南北朝时衰退,形成了世家大族、门阀士族,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最终消失。
察举制度被时代抛弃。各个王朝对官员的选拔任用都是非常重视的,不断的探索和改进,能够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世卿世禄制度不能够满足王朝统治的需要,就开始在社会基层选拔品德和才能突出的人才,在汉朝时期就形成了察举和征辟制度,推举孝廉和秀才作为选拔任用的官员。
九品中正制阻碍了政治的发展。九品中正制度源来自于察举征辟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中正官员,将官员选拔任命集中到中央政府,最终导致了士族的近亲繁殖,发展成为门阀士族,家族垄断权力,控制政治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皇权统治。
科举制度对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科举制度贯穿了儒家思想的天下为公民本主义的理念。在制度和体制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士族垄断权力,选拔任用官员的局面,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选择人才,任用官员。
武则天与唐高宗雕像
科举制度从整体上提高了统治阶级的素质水平和品德。通过科举考试使具有高智慧高学识高文化的人才脱颖而出,被选拔任用为各级官员,以儒家经典学说和思想的考试内容,也提高了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辨能力和水平,涌现出了许多有才干有能力有理想的官员和队伍,对王朝的统治可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宋太祖赵匡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