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百节之乡”
《三眼萧》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他们的语言属汉藏语族苗瑶语系苗语支)。苗语又分西部方言,中部方言区和东部方言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区)各方言区又分若干次方言或土语,互相之间基本不能互通。但大部分兼通汉语,有的还通布依语或彝语。苗族“古歌”里包含他们的历史,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诸多内容。他们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靠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传承下来;苗族的舞蹈,包含对耕作,战争,迁徙等场景的叙事。如黔东南台江一带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时唱的“飞歌”,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游方歌”是专指情歌,苗语“约方”,意为“青年的交往恋爱活动”;另还有创世歌,祖先歌,婚姻歌,迁徙歌,苦歌,情歌,劳动歌,反歌;叙事长诗,说唱文学等等。
苗族舞蹈(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吹芦笙》
苗族是个喜爱歌舞的民族,音乐舞蹈和苗戏等具有悠久历史。史籍上早有“男吹芦笙女振铃”的记载。俗语说:“后生不学唱,找不到对象;姑娘不绣花,找不到婆家”。乐器主要为芦笙,芦笙是最富苗族民族特色的乐器。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只要有苗族人定居的地方就有芦笙。芦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长的两丈多,短的不足尺。大的只能吹不能跳。只吹不跳的叫“吹芦笙”;自吹自跳的叫“跳芦笙”;人吹己跳的叫“踩芦笙”。芦笙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其他还有唢呐,芒筒,笛箫,木鼓,铜鼓等。此外还有飘琴、口弦琴、木叶等。
《牛腿琴》
《吹芦笙》《雌雄芦笙》
《苗族古歌》里说苗族的祖先生于蝴蝶妈妈所生的蛋,而蝴蝶妈妈又出生于枫树树心。所以,枫树是苗族最远古的始祖,因而成为苗族的图腾物。苗族因为多次大迁徙,为了不忘祖先,将枫树砍下制作成“鼓”,一路带着走。他们在西迁时每个宗支队伍都有一个木鼓,敲鼓前进以作联系,以免掉队。迁到新地后就按宗支来重新建立自己的社会组织,因而称为“鼓社”或叫“立鼓为社”。鼓是苗族的象征,是苗族的族徽和旗帜,只要这支民族还在,鼓就永远伴随着他们。
苗寨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木鼓舞,花鼓舞,爬花杆舞,猴儿鼓舞等。最有名的是芦笙舞,围成圈圈随芦笙的曲调跳舞,也以芦笙舞最为普遍,技巧很高,深受国内外赞赏。舞蹈的差别较大。我见到最狂野的是台江的反排木鼓舞—被称为“东方迪斯科”,其动作幅度很大,一般是年轻人跳。
《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
《板凳舞》
《锦鸡舞》
《锦鸡舞》
《踩歌堂》
《跳芦笙》
苗寨见闻之二苗寨是“百节之乡”文图唐明惠
苗族的节日很多,有“百节之乡”之说。除了传统的年节,祭祀节外,还有与吃有关的节日。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如龙舟节,姊妹节,招龙节,苗年,牯藏节,跳花坡,二月二,四月八,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等等。其中,以苗年最隆重,如同我们的春节;龙舟节和姊妹节又最具特色,赛龙舟是既娱神又娱人。。。节日里,他们喜爱斗鸡,斗鸟,斗牛,还有斗马。
《苗年》
《龙舟节》
《龙舟节》
《斗牛》
《姊妹节》
《跳花坡》
祖先崇拜:“牯藏节”又叫“吃牯藏”,“椎牛祭祖”。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一个宗族或氏族以鼓社为单位,13年一度或一年一度的祭祖,以吹笙跳鼓,斗牛等形式祭祀祖先,杀牛杀猪以献祭,祈祷祖先护佑其后代兴隆安康。他们的祖先寄居在木鼓里,敲击木鼓是召唤祖先灵魂来享用儿孙的贡品。
主祭者叫“牯藏头”,牯藏头要选“全福”之人,即有妻子,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家庭和睦幸福,身体健康,家境殷实且德高望重,有能力和自愿为全寨尽一些义务和负责任的人。祭品为专门饲养的或专门挑选购买的大牯牛。他们为什么祭祖一定要杀牛呢?传说枫树在上古时被女神砍倒后,枫树的树根变成了泥鳅,树干变成了铜鼓,树枝变成了猫头鹰,树叶变成了燕子,树心里生出了蝴蝶妈妈。
蝴蝶妈妈生了12个蛋。蝴蝶妈妈亲自孵蛋,孵了三年只孵出了11个蛋,这11个蛋变成了雷公,鬼神,龙蛇,虎豹,豺狼,最早的男人和女人等神,人,鬼,兽。剩下的那个蛋她孵不出来,蝴蝶妈妈就请暴风帮助,暴风不小心将蛋刮下了山碰破了蛋壳,蛋壳里钻出来一头小牛。小牛长大后,怨恨妈妈没有亲自将它孵出来不认娘,将蝴蝶妈妈气死了。最早的男人和女人结成夫妻,他们用牛耕地,但从无好收成,鬼神告知是牛不认娘,气死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不让牛耕的地长出好庄稼,只有将牛当牺牲祭祀妈妈才行。于是,他们杀牛祭母,庄稼大丰收。因而有了吃牯藏的习俗。枫树和蝴蝶妈妈也成了他们崇拜的对象。蝴蝶妈妈是苗族的始祖姜央;枫树是苗族村寨的保寨树,保护神。
《牯藏节上的牯藏头》
苗族的民间工艺
2)。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蜡染是苗族著名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其图案格式很多,用途很广,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丹寨苗族祭祖时要穿特制的蜡染衣,
《苗族蜡染》
《蜡染》
《刺绣》
《左-锡绣》
传统银饰多种多样,包括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雕凿精工,造型别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现在我们周围有打制银饰的多是贵州苗族人,又以黔东南雷山,台江的苗人最有名。
文图原创:唐明惠
组稿编辑:成都老协摄影专委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