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簪花仕女图》46X180cm辽宁省博物馆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见我佯羞频照影,不知身属冶游郎。”李商隐诗中所描绘的“八字宫眉捧额黄”究竟如何,周昉在《簪花仕女画》中给出了答案。盛装的唐朝贵妇浓妆艳抹,额下两道下垂的八字眉,鹅黄浅粉涂满额头,有时在眉心还点个梅花。今天如果看到这样夸张的妆容引起交通堵塞应该是大概率的,但它却是当时最流行的样式。审美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绝不能拿现在的标准去要求古代,特别是丰腴的大唐。
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谁)
大唐妇女崇尚的是健康美,健康不是肥胖,而是圆润流畅、充满生命活力,是出可弯弓盘马,入可羽衣霓裳,这种雍容大度的壮硕美也是盛世精神的体现。唐帝国李氏皇族本身就有着游牧民族(鲜卑)的血脉,他们在形态上继承了中原王朝的中庸内敛,意识上还保留着林草民族的旷放张扬,因为开明自信,所以不拘传统;因为开放交流,所以大气谦和。唐代艺术中的雕塑、书法无不散发着这种气韵,绘画也是如此。
《簪花仕女图》是当时贵族妇女风格画的代表作,画面中出现六位游园赏花的贵妇及侍女,尽管没有背景衬托,但辛夷花开,白鹤、小狗、蝴蝶的点缀,半罩半露的服饰均表明了春夏之交的季节特征。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原非一个整体,而是三段绢本画拼合而成,最终呈现平铺罗列的格局。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这件作品出自周昉手笔,是世界范围内认定的唐代仕女画孤本。
沈从文在《古人的文化》一书中介绍,唐朝的服色以柘黄最为高贵,红紫为上,蓝绿次之,其他颜色地位较低。《簪花仕女画》中贵妇的穿着以朱红、紫色为主,缀以绿色的花纹图案,轻盈的纱衫、飘逸的长裙,尽显盛装贵气。
《簪花仕女图》局部
这些妇人均高髻簪花,艳彩华妆。卷首一组一位头插牡丹花,左手用拂尘逗弄小狗,与之相对的妇人头簪红瓣花枝,右手轻提纱领,左手前伸,似乎也想和小狗逗趣。
《簪花仕女图》局部
第二组妇人为一主一仆,主人荷花簪头,反掌拈着一枝红花,神情专注,丝毫不理会一旁的白鹤,仿佛进入一花一世界的状态。身后的侍女扛着长柄团扇,一副懒散的模样,不想打搅主人的沉浸。
《簪花仕女图》局部
第三组人物一近一远,远端妇人头插海棠微闭双眼,长裙拖地无法看见她的步态,但拖曳的角度似乎暗示她正款款而来。近端贵妇头簪芍药,她靠近一株高大的辛夷花,右手举蝶,侧身迎接奔来的小狗。
周昉用工笔重彩勾勒了高贵冷艳、恬静无聊的仕女群像,画中人物慵懒闲散、无精打采的生活状态也是当时风尚的反映。周昉所处的时代,唐帝国正经历着安史之乱后由繁华走向落寞的嬗变,社会稍一稳定,往昔巅峰岁月又浮现眼前,但此彼已不可同日而语。统治者亟欲粉饰太平,一股奢靡的风潮流行于上流社会。这种消极、颓废又会让帝国进一步走向深渊。苏轼写过一首《周昉画美人歌》,诗中写道:“深宫美人百不知,饮酒食肉事游嬉。弹丝吹竹舞罗衣,曲终对镜理鬓眉。”周昉的仕女画,与他老师张萱所画的仕女有了明显的不同,张萱笔下的仕女是劳动的快乐,如《捣练图》;是个性的张扬,如《虢国夫人游春图》。而到了周昉笔下,则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时代不同了,仕女也不一样。
《簪花仕女图》是一幅拼接画,卷上无作者款印,也没有历代收藏者的题跋,但有宋室内府藏画的痕迹,后来被收入清内府。清帝退位后,有大量书画古玩被溥仪等人带出皇宫,这批珍宝后来又集中在满洲国的新京(长春)。日本战败,苏联红军一路追击逃窜的溥仪等伪满人员,在与朝鲜一江之隔的大栗子沟,惶惶的伪满官员大都已无处可去,只有随地遣散。当时伪满的货币已形同废纸,只好把一些古玩字画分给这些遣散人员,承平时期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换不来几个馒头。苏联红军追及了这些官员,发现他们身上都带有书画珠宝,便立即扣押收缴,以后这批物资又转到东北民主联军手里,在整理这些文物中发现了一幅仕女古画,经专家鉴定为周昉真迹,因画中仕女大都头上簪花,定名为《簪花仕女图》。该画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邮票小型张
链接:中国邮政于1984年发行《簪花仕女图》邮票一套三枚,另发行一枚小型张。这是中国古画题材的第一组系列邮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