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辽朝的契丹族自贞观初年归附唐王朝后,虽时有反复但一直同唐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唐末中原各地藩镇林立战乱不断,契丹借此机会一直侵扰幽燕地区。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机继承契丹汗位,九年后耶律阿保机建元神册称

辽朝的契丹族自贞观初年归附唐王朝后,虽时有反复但一直同唐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

唐末中原各地藩镇林立战乱不断,契丹借此机会一直侵扰幽燕地区。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

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族建立的王朝都城)

唐天祐四年,耶律阿保机继承契丹汗位,九年后耶律阿保机建元神册称帝,立国号“大契丹国”。

此时的契丹就已经有意识地学习汉制,耶律阿保机建元称帝,立其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标志着辽朝从礼制上采取汉制而非北方游牧民族固有的部落体制。

神册三年(918)阿保机宣告营建契丹皇都,建立州县地方行政机构,并同时“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契丹皇都的建立借鉴了隋唐长安城的规制。

不管是“受命之君”、还是“佛非中国教”都体现了阿保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孔庙建成后的神册四年阿保机也亲临孔庙拜谒。

在阿保机的支持下契丹众臣于神册五年创建契丹大字,后又在其基础上创建契丹小字。

纵观阿保机在位时期,对内任用了一批汉人官僚,建立州县安置掠夺的汉民,为契丹以后学习汉制积累了人才;对外征服了受唐文化影响极深的渤海国,并派太子耶律倍管理。

在培养接班人耶律倍及耶律德光方面,虽没有明确记载,但史书载“(耶律)倍初市书至万卷……工辽、汉文章”,并且在与太祖多次谈话中引用儒家经典;耶律德光也对汉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

在契丹早期靠战争立国的时代两位继承人有着良好的汉文化水平,大抵应该是从小就接受汉文化教育。以上种种可以看出阿保机所建立的契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北方游牧政权,而是想要建立一个以中原为中心的汉化王朝,其最终目标便是想要南下逐鹿中原。

律德光即位后继承了其父南下的政策,多次出兵燕代地区,但由于此时后唐明宗励精图治,契丹并未取得战争胜利。

后唐明宗去世后,耶律德光曾想趁此机会出兵太原,却被镇守太原的石敬瑭击败,但却开启了御辽将领反叛夺权的序幕。

后唐清泰三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征伐石敬瑭,石敬瑭求援于契丹,八月耶律德光率兵亲援石敬瑭,九月太原之围遂解,十一月,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后晋则割让燕云十六州于契丹。

此时契丹终于完成了南下中原的第一步。石敬瑭即位后,事契丹极为恭敬,使得契丹没有进一步进据中原的借口,但契丹内部也加速了对汉制的学习。

天显十三年五月,后晋遣使为耶律德光请求上尊号,十一月冯道、刘昀作为晋使上耶律德光尊号,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耶律德光此时的政治理想。

其次,确立三京制度,以太祖时营建的皇都为上京,称临潢府;以幽州为南京,南京为东京。

三京制的确立标志着燕云十六州以及原东单国区域正是由太宗实施直接统治,同时“太宗诏蕃部并依汉制……因改皇都为上京”,可见辽朝的三京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唐代三京制。

确立上京、南京后,太宗又以其为中心,建置上京道与南京道,加上所灭渤海国所设的东京道,仿唐设立的道州县地方行政体系日益完善。

耶律德光还将新附的新州、武州改为奉圣州、归化州。奉圣州辖逐鹿县自古就是祭祀黄帝的重要地点,所奉之圣当为轩辕黄帝,契丹统和十三年(995)辽圣宗耶律隆绪就曾经下令修葺奉圣黄帝祠并时常祭祀,可见辽对于黄帝的认同。

归化,最早见于东汉呼韩邪单于率领匈奴归附汉朝,契丹改后晋所献武州为归化州,意为希望汉地州县归附后可以平稳接受契丹统治。

耶律德光谓汉归契丹为归化,更加表明了其蕃汉一家的建国方针。耶律德光还将一系列的契丹官名改为汉族官名,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原有的契丹官名很难被当时的汉人所理解,对于有效管辖新附的汉人州县产生阻碍。

同时契丹旧有体制下的官员任用大多采用原始的部落推举制,而燕云十六州汉制下的官员任用则体现了君主意志,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另一方面此时的契丹与后晋外交交往密切,契丹官名下的外交对接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两国的关系,改行汉官也有利于加强两国关系。

太宗还新设了一批汉式职官,主要有宣徽使、閤门使、控鹤使、客省使等,这些职官都是主管对外礼仪的官职,目的就是为了此次后晋使者上尊号一事。

此事是契丹建国以来最为盛大的外交场合,对于上尊号所使用的礼仪,契丹肯定极为重视,而唐钆是当时最为完善与盛大的礼仪,且后晋所用礼仪本就源于唐礼,因此契丹早就研究了唐礼,并采用了唐代入閤礼,并在礼仪完成后正式引入唐礼体系。

除此之外,辽朝翰林院也在这一时期初步建立,其规制仿唐制设立,下设翰林承旨、翰林学士、知制浩等职,“掌天子文翰之事”,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修撰实录国史。同时翰林院的设立也为吸纳汉人文士提供了仕宦途径,有效地吸纳汉人进入统治阶层。

会同年间,耶律德光还下诏实行科考,辽史虽并未记载具体时间,但应为后晋献燕云十六州以后,为了安抚和任用新入的汉族士人而进行的,“契丹既有幽、蓟及雁门以北,亦开举选,以收士人”。

作为“于契丹三知贡举”的刘晞被任命为燕京留守,标志着科举取士成为辽初汉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

石敬瑭死后,后晋一改对契丹的态度,坚持“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以此为契机南下攻伐后晋,会同九年十二月晋出帝献传国玉蛮投降,耶律德光灭后晋进入开封“契丹主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改国号为“大辽”,年号为“大同”。

刘浦江先生认为国号“辽”来源于辽水,“辽水是潢河与土河合流之后的名称,用‘大辽’作国号,是否也寓有‘蕃汉一家’的意思呢?”

耶律德光改服中国衣冠,行唐晋旧制,则是宣布辽要成为一个中原王朝而非劫掠以后北返的游牧联盟。

只是后来耶律德光应对不当,中原形势陡然直下,才不得已北返,不料在途中突然离世。耶律德光死后,辽朝因继承人问题而陷于内乱。

辽世宗虽然平定了内乱得以登基,但中原之地已经尽失且契丹贵族内部叛乱时有发生,使得辽在这一段时间内无暇南顾,最后世宗也是死于贵族叛乱。

辽世宗死后,皇位被耶律德光之子耶律璟继承。此时中原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后周取代后晋,成为中原之主,并且有一统五代十国乱世之势。

辽则确立了援汉抗周的中原策略,趁郭威逝世柴荣新立联合北汉进攻北周,却被柴荣于高平一举击溃。

后柴荣又在平定淮南后北伐攻取三州三关十七县,直逼幽州,但因世宗身患重病撤兵南归。

不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并且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宋辽双方在边境保持着默许的和平状态。

辽穆宗在黒山之变中死去,耶律贤继位史称辽景宗,其即位之初仍以平定国内反叛为主,对外延续了援汉抗宋的战略。北汉灭亡后辽宋进行了数次规模较大的战争,辽宋各有胜负,但总体上辽占据上风。

对内景宗任用大批汉人,采取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的方式,加强了辽朝的集权化、中央化。辽朝此时的南院枢密使分别由高勋、室昉、韩匡嗣、郭袭、韩德让等汉人担任。

其中室昉会同年间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任职,累迁至南院枢密使,后又任北府宰相、同平章事,成为托孤辅政大臣,加号尚父,是典型的汉人辽朝仕宦经历。

郭袭则借唐高祖故事劝谏景宗不要沉迷游猎,希望景宗如唐高祖接受苏世长建议那样节制游猎,为生灵社稷着想。同时景宗下诏恢复科举“诏南京复礼部贡院”,史载有易州进士魏璟等,培养了大批儒学士人,为以后圣宗朝“学唐比宋”奠定了人才基础。

综上,契丹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南下中原的战略意图,契丹获取燕云十六州后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汉人聚居区,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吸收中原汉族先进文化,为辽朝实行“学唐比宋”策略奠定了地域文化基础。

而此时的中原处于五代十国战乱时期,对辽并没有什么威胁,因此此时的辽汲取汉文化总体上是因为汉文化、唐制度的先进性。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上一篇: 江畔独步寻花全诗(江畔独步寻花全诗的意思)
下一篇: 宇宙寿命(宇宙寿命大约多少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