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房子国,周衰迁于楚。中原若无人,鲸吞无所阻。唐时平淮西,易名遂千古。城西嵖岈山,战场今莽卤……”这是清代洪繻《过遂平县》中描写的遂平县的风物民情,也描写了遂平县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申包胥哭秦庭(申包胥和伍子胥)
东临沈、蔡,南部、西部与道国接壤,西北为柏国,周代的房国管辖的范围大致如此。时光跨越千年,一度作为子爵小国的房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20世纪90年代房国故城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再次为这座故城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实物佐证。
房国本为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人所封之国,为祁姓,子爵,故称为房子国。春秋后期为楚国所灭。房国故城即汉晋时期的吴房故城和唐宋以来的遂平县故城。
吴房故城——历史深处的绝响
据遂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贾伟介绍,吴房故城,春秋时期城址,东面、南面为汝河,西面为莲环湖,北面为奎旺河。故城呈东西长方形,周长3774米,面积约879000平方米。故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据现存城墙来看,有几处修补的迹象,修补的筑土中央有汉代和明代、清代时期的瓦片块,界限分明。
《读史方舆纪要》中有这样的记载:吴房城,今县治,故房子国。楚并其地。春秋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慨奔楚,封此,故曰吴房。
吴房故城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县治大都设此,各朝封邑者,对故城皆有不同程度的整建或扩建。
2011年,驿城区胡庙乡大韦庄和龙泉村交界处的石龙山顶东侧,摄影师叶辛卯发现了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这是河南省境内首次发现的汉代官方祈雨摩崖孤品。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郑志刚最早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刻石内容将其命名为《张汜雨雪辞》,记录了东汉永初七年(公元113年)吴房县长张汜率主簿及官属为民祈雨成功的史迹。“登斯岳兮望旋机,三光雾兮雪徽徽,降我穑兮育英芝。国赖宁兮福崇崔,永如山兮靡隤时”,表达了连续几个月的干旱让地方官员坐立不安,担心庄稼旱死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地,于是祈雨盼望来年丰收。
明初以来,供神拜佛盛行,城内庙宇、寺观星罗棋布。据旧志记载:城北有玄帝庙,城南有火神庙、三皇庙,县治东北隅有丹阳庙、关王庙,城东有东岳庙,县治西有社稷坛、城隍庙,县治西南隅有兴国寺。1982年6月,吴房故城被遂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国——丹朱后裔的封国
房国,是尧的儿子丹朱后裔的封国。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对此进行描述,其中,尧舜禹禅让的故事经久流传。
尧并不认可儿子朱丹的治国理政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将大权给儿子继承,尧认可的是舜。
据《路史·国名纪丁》记载:尧崩,有虞氏帝舜再封丹朱于房,为房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竹简史书《竹书纪年》则称“丹诸(朱)辟(避)舜于房”,意思是说丹朱荐父命而让天下于舜,自己远避于房地。
西周初年,房国因与周王室联姻被封为伯爵侯国,后降为子爵。西周前期康王(成王子)、昭王父子两代君主都娶房国之女为妃,“周天子”周穆王(姬满)就是房后之子。房国在西周中期以前,与周王室的关系千丝万缕。
春秋时期,周王朝国势衰弱,房国也在楚国北侵东扩后风雨飘摇。《左传·昭公十三年(公元前529年)》记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楚国灭掉蔡国时,房国人同时被迫迁到今湖北省房县荆山一带。公元前527年,楚平王继位,房国人回到房国故地,一度成为楚国的附庸国。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秋冬之季,吴国军队在蔡国等国帮助下攻入楚国郢都,包括房国在内的楚国附庸小国纷纷背楚附吴,以报被楚灭国之仇。这时候,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趁阖闾征楚,返回吴国自立为王。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战争前线,阖闾捶胸顿足,率领士兵打回吴国,将亲弟弟夫概打得落花流水,溃败逃亡。见吴国内讧不断,兄弟反目,楚国稍事喘息后,再次把这些附属小国一一拿下,小国的国君再次被沦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房国再次被吞并,迫使房国军民再次南徙。而房国故地被楚国封给流亡到楚的夫概,史称“吴房”,又因房地有堂溪城,夫概又称“堂溪公”。周代房国从西周武王封国,到春秋末年被灭,存国500多年。
西汉时,在今遂平县的西部建立吴房县、中东部建立灈阳县。一直到南北朝和隋代,由于连年战争,人口锐减,两县合并为一县,或称吴房,或称灈阳。
《唐书》记载,元和十二年,李愬讨吴元济,攻吴房,克其外城而还,随后雪夜入蔡州生擒吴元济,改吴房县为遂平,此后一直沿用此名。
夫概——祸起萧墙兵败投楚
夫概,姬姓,吴王诸樊之子,吴王阖闾之弟。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在危急中向吴求救。吴国遂打起兴师救蔡的旗号,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
夫概向阖闾建议,主动出击攻打囊瓦,因为囊瓦不仁不义,下面的人并不愿意为他卖命。阖闾不允。夫概沮丧回营,然而灵机一动,对部将说要见机行事,于是率领自己的5000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状投入主力部队,将楚军击溃。
囊瓦所属残军战败后,由苏延率领溃退。孙武指挥吴军追上了楚军。阖闾决定全力攻击,这时候夫概又以孙子兵法中“半渡而去之”向阖闾建议。阖闾欣然接受,等待楚军有一半渡过河流的时候才发起攻击,大败楚军。
阖闾、孙武、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郢都。阖闾实现了破楚入郢的夙愿。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讲述了楚昭王十年(前506)伍子胥用计攻破楚国,楚走秦告急求救,秦遣兵救楚击吴,吴王阖闾弟夫概见兵不胜,趁机返吴自立为王的故事。
伍子胥与申包胥是一对挚友,他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必定能使楚国存在下去。”
等到吴国大军入郢,伍子胥到处搜寻楚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申包胥逃出郢都,躲在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他这样报仇有些过分。“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面朝北亲自侍奉过他,现在竟然鞭打死人,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
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报仇心切,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
申包胥请求秦国发兵救楚。秦国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秦国的宫廷中日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很受感动,就派遣了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抗击吴国。
六月,在稷打败了吴军。这时,由于吴王阖闾到处搜寻楚昭王,在楚国已经停留很久了,阖闾的弟弟夫概乘机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阖闾率军赶回国内,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逃走,就投奔了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发生内乱,又重返郢都。他将夫概封在堂溪,夫概就叫堂溪氏。楚国继续与吴国作战,打败了吴军,吴王便撤军回到国内。
两年以后,吴王阖闾派太子夫差率军进攻楚国,占领了番。楚国害怕吴军大举入侵,就迁离了郢都,迁都到鄀。这时期,吴国由于有伍子胥、孙武出谋划策,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齐、晋等国,南面降伏了越人,最为强盛。
夫概封于棠溪之后,始筑城墙。夫概在房国的生活用战战兢兢形容并不为过。
灈阳——根植深厚的文化沃土
《水经注》有这样的记载: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县西北有棠溪城。故房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之于棠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为棠溪侯。山溪有白羊渊,渊水旧出山羊,汉武帝元封二年,白羊出此渊,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拍,自此绝焉。渊水下合灈水,灈水东径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灈水,乱流径其县南,世祖建武二十八年,封吴汉孙旦为侯国。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这段话详细讲述灈水当时的流向。
房国被楚吞并后,房人以国为姓,为房姓。
夫概死后葬在今驿城区沙河店镇西北隅沙河北岸,称吴王冢。
据贾伟介绍,近年不断有房姓后人来到遂平,拜访房姓的发源地。就目前认定的吴房故城来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年代足够久远,故城遗址保存良好,对研究当地历史,关照当下,启迪未来,都承担着重要的文物与考古价值。(来源:天中晚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