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葛洪生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
葛洪的先祖“葛天氏”,封于葛地,因而取葛姓。其远祖为西汉末年的荆州刺史,刺史之子葛浦庐,因反对王莽作乱,被迫迁到山东琅玡,后来,起兵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光武帝封官为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今江苏邳县)僮县侯,食邑五千户。浦庐之弟葛文,虽随兄征战,伤痕累累,但因私从兄作战,没有军籍,无法报功。浦庐为此上报朝廷,让功于弟葛文,自己却携家南渡,定居句容。
葛洪炼丹图|网络
东晋葛洪(东晋葛洪珍惜时间名言)
葛洪的祖父葛系,因满腹经论,有经国的才能,仕吴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大鸿胪、光禄大夫、辅吴将军、封寿县侯。
葛洪的叔伯祖父葛玄,字孝先,学通古今,博览经传子史,好弹琴,诵《老》、《庄》,善医术。常施奇技仙术于民间,有奇验,深得民众赞赏。葛玄曾拜师高道左元放,受仙经;又曾游学于天台、括苍、南岳、罗浮、阁皂等名山,从师修道,有弟子五百余人,人室弟子著名的有郑隐、张泰言等十余人。吴人称为“葛仙公”,“太极左仙翁”。
葛洪的父亲葛悌,以孝友闻名于乡里,因其行为规范,被吴国征用为朝官,历任五官郎、中正,建城、南昌二县令、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再任会稽太守。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被征用为郎中、太中大夫,历任大中正、肥乡令,后升邵陵(今湖南邵阳市)太守,死于任所。
葛洪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于太守任上,家庭失去经济支持,生活没有着落,不得已,只有和两个哥哥种地过日子,闲暇时,便发奋读书。在一次战争的兵火中,葛洪家的财产和先人留下的书籍被一把火烧得精光,葛洪在和哥哥一起种地糊口的过程中,更激发起读书的决心。他的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纸笔,他就每天上山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每到夜晚,葛洪总是在母亲的陪伴下,抄书诵习到深夜。就这样,葛洪从书中获得了长进,明白了道理,感到了乐趣。
图|网络
为了精通儒家经典,在母亲的提议下,便离家投奔他的叔伯祖父葛玄的高足郑隐门下求学。
郑隐,字思远,本为大儒,通“五经”,善律历、天文、纬候,晚年好道,拜师葛玄,受仙经,知丹道,而且对于三棋、九宫、《河》、《洛》、谶记莫不精心研究,并且家中藏书无数,门下常年有五十余位充作仆役的弟子。
葛洪在郑隐五十余人的弟子中,年小体弱,又因是葛玄的从孙,所以深得郑隐的垂青。每日抄原版经书,使得葛洪有幸读到了其他弟子难得一见的珍贵道经典籍。葛洪遂成为郑隐入门弟子并接受了金丹仙术及口传秘诀。
图|网络
葛洪的学说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首先他继承和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和方术,积累了大量经验,成为中国炼丹史上承先启后的炼丹家。
葛洪在道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南朝道教理论家陆修静称“祖述三张,弘衍二葛(葛玄、葛洪)”。南齐明僧给撰《正二教论》称“张、葛之徒”。后世道经不少托名“抱朴子”,以抬高身价,足见葛洪的地位之高。
葛洪的著作传世的有:《抱朴子内内外篇》七十卷,《肘后备急方》四卷,《碑颂诗赋》,《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兵事方伎短杂奇要》三百一十一卷《神仙传》、《隐逸传》、《良吏传》各三十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