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2021国庆灯光秀,介绍石家庄
定州城(定州城是哪里)
百度百科上石家庄历史沿革,明代似乎写错了,应为真定府
说起石家庄的历史,大部分石家庄人能知道个大概。
但查阅一些资料,总感觉零零散散,或者长篇累牍,其中有些脉络似乎不够清晰。
1.中山、恒山、常山,恒州,真定、正定,他们缘何得名,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2.常山郡治所何时为何从东古城北迁正定,九门安乐垒又是怎么回事?
3.近年来被大家热议的东垣古城,渊源如何,后来为何没落?
带着种种疑问,翻阅多个史料,按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历史脉络逐渐清晰。
古代九州分布图
夏禹时期,石家庄一带属九州中的冀州。
春秋时期,石家庄一带属鲜虞国(都城在今正定新城铺一带)、鼓国(都城在今晋州城西)、肥国(都城在今藁城区城西南城子村一带)。其中,鲜虞国为今石家庄西北部一带,由北方狄鲜虞部落建立,为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鲜虞,得名出自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
战国图示
战国时期,公元前414年,中山国在鲜虞国基础上建立,此时都城设在中人城(今保定唐县西北粟山),因城中有山得国名,都城后由中人城迁至顾(今定州)。
中山国地域图示
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国都城由顾(今定州)迁至今灵寿城(今平山县城北下三汲一带)。中山国时期,在今东古城一带置东垣邑,可理解为中山国都城东边的城邑。此时期类似重要城邑,还包括石邑(今鹿泉北故邑、南故邑一带)、房子(今高邑县故城村)、棘蒲(今赵县南)等。
公元前305年,赵国灭中山国。中山国先后经过200余年时间,成为石家庄历史一段不可或缺的缩影。
秦朝各郡示意图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石家庄一带属巨鹿郡(郡治今邢台巨鹿县),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滹沱河之南今东古城。
恒山郡地图
公元前204年,西汉高祖三年,始置恒山郡(郡治今元氏县西北故城村),因境内恒山而得名,此恒山并非位于大同的北岳恒山,而是古恒山,现保定曲阳境内的大茂山)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年,刘邦亲率大军平定东垣叛将赵利,取真正安定之义,改秦时东垣县(县治今东古城)为真定县。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初,因文帝名恒,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置真定国(都城在今东古城)。
常山郡治所迁移示意图
公元265年,晋初,常山郡治所由元氏故城村移至东垣(今东古城村)。此后又东迁至安乐垒(今藁城九门)。公元560年前后,北齐时期,常山郡治又由移回了真定县(今正定镇)。隋末,义军刘黑闼攻破元氏故城,城告废。
元氏常山郡故城遗址
公元578年,北周宣政元年,在今正定建石城,置恒州。
位于今长安区东古城的东垣遗址
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真定县治所真定城由滹沱河南(东古城村)移至今正定镇。(此时,恒州改为恒山郡,郡治真定,今正定镇)。原真定城(东古城村)至此作为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城邑并逐渐废弃。
今正定西部曲阳桥一带种植水稻,喜获丰收
【关于真定县治所由东古城北迁至正定,跨河被迁10里,有诸多说法】有人分析,主要原因还是滹沱河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河南岸容易泛滥,危及城邑安全。古代城邑迁移多因此类自然不可抗因素。此外,正定地处咽喉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正定北依恒山,南临滹沱,恒山余脉一直深入境内,滹沱九弯形成无数泉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五代时期,石家庄属河北成德军节度使,域内有镇州(州治今正定镇)、赵州(州治今赵州镇)、定州(州治今定州市)、祁州(州治今无极镇)。
宋代,石家庄属河北西路(路治今正定镇)。
元代,石家庄属中书省真定路(路治今正定镇)。
明代,石家庄属京师真定府(府治今正定镇)、保定府(府治今清苑县)。
清代正定府地图
清代,雍正时,真定避帝讳改为正定。(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名讳将“禛”同音字“真”改为“正”,真定由此改为正定)正定,曾经是恒山郡、常山郡、真定国、真定路、真定府、真定县的治所,而且除南宋时一度被金统治外,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辖地。
卫星视角的石家庄
这下,关于石家庄的前世,不知道闹明白了没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