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遵循客观规律 弘扬革命精神 打造浙西南旅游多彩品牌

遵循客观规律 弘扬革命精神 打造浙西南旅游多彩品牌

遵循客观规律 弘扬革命精神 打造浙西南旅游多彩品牌丽水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又是“浙江绿谷”,加之历史人文资源相当丰富,为丽水市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些年来

丽水是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又是“浙江绿谷”,加之历史人文资源相当丰富,为丽水市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些年来,丽水市传承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充分利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新经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观的确立,旅游业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日趋激烈的挑战,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开发、无序发展旅游产品的问题也时有出现。作为全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丽水市,应该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利用丰富多彩的特色资源,着力促进红绿古“三色”并举,融合共生,和谐发展,提升质量品位,打造精品力作,拉动全域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秀山丽水”灵气,维护绿色基本色

(一)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自然生态原貌。丽水地形地貌特殊,生态体系完善,自然风光优美,环境质量优良,既有“浙江绿谷”“浙南林海”“华东天然氧吧”诸多美称,更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丽水市更不能忽视或轻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可以采取高于国家统一标准的措施,严格管控辖区环境质量。在全面彻底治理当地工业积累性污染、农业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控外来污染输入。一方面是工业污染转移。我国随着城市工业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达地区大量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项目便瞄准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整个丽水属于革命老区,无疑成为转移重点目标,因此必须严防死守。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业污染。随着当代人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真心理需求的增强,人们对于生活美、文化美、风景美追求欲望的高涨,生态旅游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由于旅游目的地因人口流动性大、关系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需求不尽相同,环境管理难度比一般城市更大,所带来的生活污水、垃圾、油烟、汽车尾气等污染,成为旅游目的地的突出环境问题。因此,对于外来输入性污染,必须严防死守,避免本来优美的自然环境从外貌到内涵被给予毁灭性打击。确保当地水土空气环境质量稳定提升,确保旅游产品及农产品不受污染,确保“秀山丽水”永不退色,构筑居民安家乐业的绿色环境,满足游客享受绿色生活的需求。

(二)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适度开发自然景观。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景观。丽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颇具品位特色和生态价值。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确保永续利用,决不能以损坏自然生态原貌、削弱原生态价值为代价,进行破坏性无序开发。特别要严格保持旅游规划的严肃性,克服“权大于法”的错误倾向,严防违法违规、无序开发“领导工程”“形象工程”,杜绝乱批乱建、乱塑乱造、盲目开发和重复建设,严格控制大修高等级水泥公路、大兴建楼堂馆所、大力刻意开辟人文景观等行为,造成劳民伤财、自然人文资源同时损失浪费的恶劣后果。丽水红色旅游资源在浙江、乃至全国属于一枝独秀,也要防止重红淡绿思想,一哄而上、无序开发,出现因红损绿的现象,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丽水市应该以“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生态宝藏为基础,选择极具特色、极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进行重点开发利用,塑造出“何年霹震惊,云散苍崖裂。直上泻银河,万古流不竭” “万叠巉岩一径开,中间空洞白云堆。阳坡草软人稀到,时有青猿曝背来”“极目城郊收万象,秀山丽水艳阳天”的自然生态大景观,努力提升如画江山风光和如诗生态意境相融合的旅游文化品位。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旅游业作为全球性经济新业态,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而与旅游业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反过来必将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丽水市的旅游、特别是乡村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应该充分发挥绿色优势,促使生态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观光业等相关产业的绿色发展,并形成绿色产业链,为绿色旅游、乃至整个绿色经济优质高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要着力建设规模型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提升农产品和旅游特色产品质量,大力生产丰富多彩的“无污染、无公害、质量好、健美化”的绿色产品,确保游客享受“绿色生活,环保选购”的健康安全生活。大力开辟创造绿色田园、绿色果园、绿色公园、绿色家园、绿色能源,形成旅游观光农业新的自然景观,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提升生态旅游的品位,满足广大游客“回归自然,绿色生活”的需求。

二、遵循历史规律,充分发掘多色人文资源,增强红色主色调

(一)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精心培植鹤立鸡群的鲜艳“红花”。红色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或缺的优秀遗产,也是不可多得、且不可再生的旅游人文资源。丽水红色革命遗存众多,现存革命遗址有429处,5个县入选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所辖9个县均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革命老根据地县,这在浙江省是一枝独秀。在长达23年的革命战争中,丽水留下了众多革命机关旧址、战场遗址和反映重要革命领导人、革命先烈活动踪迹的革命旧址,革命前辈用鲜血生命浇铸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成为丽水人民的宝贵财富。可以说,丽水如果没有这一朵火红的花朵,也许还是一片“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绿荫。没有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就没有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红色无疑是丽水吸引中外游客的主色调。红色人文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一处红色遗存,一曲红色歌谣,一首红色诗词,一段红色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本教科书、一台历史剧。随着丽水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红色必将成为主色调,红色文化越来越提升为主旋律。

(二)尽力聚集古色资源,培植枝繁叶茂的浓郁“绿叶”。浙西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历史人文资源相当丰富,五千年的中华各族文明史在丽水同样有着深厚的、多彩的文化底蕴。截止2016年底,丽水市不仅有人类非遗项目名录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1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近50个点),更有158处中国传统村落,50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像璀璨珍珠撒遍浙西南。丽水这些古香古色的宝贵资源,为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形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少古色历史遗址,就是红色革命遗址,就是红色基因的源泉,就是催生革命红花绽放的肥沃土壤。各民族之间长期交流,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祭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民间歌舞、谚语格言等,是别的地方所没有或雷同的。对于已经“留在纸上”的古色资源,应该创造条件展示其真实价值,对于那些仍然“留在地上,留在山里,留在老百姓口头上”,甚至“留在老人家心中”的珍稀资源,更应该进行抢救性发掘,将这些原生态文化素材,培植成枝繁叶茂的“绿叶”,给“秀山丽水”添彩,让革命红花增辉。

(三)认真调和多彩颜色,描绘融合共生的艳丽画图。“红花需要绿叶扶”,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是真情实景的美学观念。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可能开发利用多姿多彩、门类齐全的景观景点作支撑,才能满足广大游客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近些年来,丽水市采用丰富密集的红色资源开路架桥,将旅游、摄影、民宿与农产品等节点悉数连接,串起一条“红绿融合之路”。应该尽力避免红色文化资源、绿色文化资源、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加强挖掘搜集整理广泛流传于民间、极易淹没于历史长河的人文元素,将红色旅游与生态绿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相结合,共同描绘美丽生态旅游画图,让游客在欣赏“秀山丽水”美景、感受民俗风情、品尝农家乐的同时,体验红色文化氛围,使浙西南的红色主色调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振奋人心、更加能够吸引游客,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遵循艺术规律,努力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凝炼多彩和谐光

(一)坚持真实性,更好地展示红色历史丰碑。对于各种色彩旅游资源的挖掘、景观的打造,都不能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必须采用艺术手段进行升级改造,特别对于红色景观,更须进行艺术塑造,提升文化品位。但是,艺术再造红色景观,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充分尊重历史,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歪曲历史。丽水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版块,拥有独特而丰厚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大都具有唯一性、垄断性的特点,具有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的历史印记。这些真实的红色遗址和革命事迹,都是原生态的红色文化元素。只是由于浙西南革命历史过去了80多年,真正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已经极少,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抢救性发掘,打造成耸立在浙西南红色土地上和广大游客面前的红色历史丰碑。近些年来,丽水市在全面铺开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将历史真实的红色遗存进行挖掘整理、提质升级,打造成一座座光彩夺目的红色丰碑,让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题突出的红色景观在红色土地上遍地开花,引领浙西南旅游业发展,可谓是个良好的开端,在全国传承红色旅游文化创造了典范。还须继续努力,决不能让不可多得的红色人文资源永久地淹没在浙西南的土壤里,失去应有的使用价值。

(二)坚持艺术性,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要注重硬件,更要注重软件。红色景观景点,不能仅靠“真实”的几间旧房、几块残碑,几座无名坟墓,几条残缺不全的陈旧标语,塑造一些墓、碑、馆、像等单调形式去吸引游客,也不能仅靠一群千人一面的相貌描绘、几条干巴巴线条的故事记录去感染游客。而要在深度挖掘重大特色历史事件、塑造代表性红色历史人物方面下功夫,着力发掘这些人物事件的闪光点,艺术再现其厚重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英烈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吸引感染教育广大游客。丽水市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应该突出“红色圣地、浙江红区、战时省会”的主题形象,打造红色文化的国家级产品,打造成浙江红色文化的“麦加城”。如丽水所处的栝苍山区是全浙江省唯一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挺进师活动区,体量大、元素全、景点集中、建设精美,可以在丽水市建立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题的红色影视基地。又如斋郎战斗是红军挺进师转战浙江时期非常经典的关键战役,可以在庆元集中塑造红军战场遗址类的红色旅游景点,通过一大批有“血”有“肉”有“骨”的、更具人性人格人情味的英烈人物,充分展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在全域红色资源共生、红色文化共享的丽水市,还应该大力做好红色文化的辐射,努力实现一地一特色,一处一景观,突出个性,展现特色。如万山乡将“红井”遗址拓展成集中展示当地红色文化元素的健身休闲广场,围绕“红井”建立红色廊墙,挖掘精编在这里发生的红色经典故事,让居民能够时刻熏陶“红井”精神,游客能够率先领略“红井”文化,了解万山的革命历史,铭记蕴含的军民同心其利断金的光辉事迹。枫坪乡重点将浙西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现存的32条红军标语,多处革命遗址沉淀着丰厚的红色文化,集聚着巨大正能量,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中心据点。龙泉住龙镇、遂昌王村口镇等乡镇,将众多红色元素打造成各具特色的红色丰碑,不断延伸红色产业链,推进红色旅游场景化、故事化、艺术化,与山水观光、古镇采风、民宿体验、养生休闲、生态产业等融合发展,凝炼成多彩复合色,创造了乡村旅游的新经验、新成果,值得推广。

(三)坚持先进性,提升红色文化品位。在红色旅游发展进程中,特别对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艺术创作方面,存在着政治色彩浓厚、艺术色彩淡薄、甚至格调低下、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的问题,对一些红色历史名人事件过份“美化”,把“人”塑造成“神”;而对另一些同属红色、只因有过“灰色”或“黑色”记录的历史名人事件却故意淡化甚至丑化,把“人”贬低成“鬼”。在一些景区出现的胡编乱凑、大肆兜售传播红色历史名人野史、艳史、传闻和封建迷信之类的不良现象,不仅有损革命先烈形象,而且有损红色文化的品位,绝不能任其发展。丽水市有着红色革命“正义之师、重生之路、胜利之城”的誉称,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红色艺术创新方面,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保持先进性,发挥正能量。注重改变“展板”模式,着力深挖红色元素,剖析红色基因,提炼红色精神,营造红色环境,传播红色文化,延长红色体验,努力打造别样红、别样美、别样乐的特色品牌。近年来,丽水市以浙西南革命历史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诗词,如《周恩来视察铁工厂》、《粟裕驱雾促和谈》、《冯雪峰小顺避难记》、《刘英智斗刘保长》、《赤血染黄花》、《攻打丽水城》等红色故事,生动活泼地展示了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从“雨中的红色记忆”去追随那段峥嵘岁月,从一口“老水井”、一个“爷爷的针线包”去描述革命情怀,用红色文化践行弘扬革命精神。不少村推出了党课套餐、军事课堂、爱国主义报告会等活动,还创新设计出红色印记、红烧党参等“红八碗”系列特色农家菜,集中推出了10条“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瑰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集中打包,引导游客在欣赏秀丽风光的同时,感受红色丽水文化。在红色小镇的红军街、红军学堂、红色文化广场,常常会遇见一些戴着红领巾、穿着红军服的“小红军”,感染红色文化传承氛围。通过开展红色历史挖掘、红色理论研究、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以及红色基地创建等作法,彰显红色文化亮点。这些作法既满足了游客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

总之,随着具有浙西南特色的红色文化景观的层出不穷,不断丰富了古色景区内容,增添了绿色景区色彩,创造出万紫千红的生态旅游环境,使丽水旅游形象更加“亮”起来、“活”起来。可以预见,随着红绿古“三色”并举、融合共生,和谐发展,打造精品力作,真正获得多彩文化产业经济“共赢”的效果,丽水经济必将更加“富”起来、“强”起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局)

上一篇: 岳飞抗金战丹阳、次子岳雷晚年迁居丹阳……岳飞家族丹阳缘
下一篇: 【宋韵禾风·风气篇】宋韵那流传千年的书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