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复旦学报》介绍本校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

《复旦学报》介绍本校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

《复旦学报》介绍本校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复旦古文字中心;复旦古文字;古文字;出土文献;甲骨文;金文;简帛学;战国文字;秦汉文字

《复旦学报》介绍本校杰出教授裘锡圭先生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

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

裘锡圭 教授简历

裘锡圭,男,浙江宁波人,1935年6月13日(月日为农历,公历7月13日)生于上海市。196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甲骨学与商代史”研究生结业,1960年至2004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任教授,1984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起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为复旦大学杰出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分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七五”、“八五”、“九五”规划小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九五”规划语言学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审组)成员等职,历任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开设过“汉字学”、“古文字学”、“考古资料与先秦秦汉古籍整理”、“金文选读”、“甲骨学”等课程,也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曾参加过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望山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先生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先生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参与编写《马王堆汉墓帛书(壹)》、《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曾侯乙墓(上)》(第五章第六节、附录一、二)、《望山楚简》、《尹湾汉墓简牍》,审订《郭店楚墓竹简》。裘锡圭先生发表论文的内容涉及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文字、秦汉金石文字、简牍帛书、古籍整理、语言文字、古代史、思想史、民俗、古器物等。

裘锡圭先生主要的荣誉和奖项有: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人文科学名誉博士学位。专著《文字学概要》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论文集《古文字论集》1995年获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审订的《郭店楚墓竹简》2000年获国家图书奖。论文集《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2006年获全国普通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语言学一等奖。论文《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获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07)论文类一等奖和200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科论文类一等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剑在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裘锡圭先生曾主持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简研究”项目,现正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战国文字及其文化意义研究”,担任《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主编。裘锡圭先生是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带头人。

裘锡圭先生教授学术思想简介

裘锡圭先生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力求做到比较全面地掌握资料,尊重但又不囿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能注意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与流传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汉字学、殷墟甲骨文、战国文字和汉简的考释、利用地下文字资料对先秦秦汉古籍的校读以及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与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字学研究

裘锡圭先生最早明确区分了记录语言的符号和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符号,他把后者叫做“字符”。他指出,文字的性质应当由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来决定。他把字符分为意符、音符和记号三种。他认为汉字在早期阶段(隶变以前)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后的汉字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的性质,裘锡圭先生同意把汉字看作“语素—音节文字”。在讨论汉字形成过程时,裘锡圭先生比较早地提出“原始文字”的概念,并强调汉字形成中一定经历过图画和文字混用的原始文字阶段。裘锡圭先生重视利用地下出土资料来研究汉字字体的演变,特别强调俗体字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三书说”的基础上,裘锡圭先生认为汉字可以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形声字三类。同时,他也指出汉字里还有少量不能纳入三书说的文字。裘锡圭先生还对“同形字”和“同义换读”等现象,对文字的分化和分散文字职务的方法、文字的合并等问题,作过富有创见的阐述,反映出他对语言和文字关系的清醒的认识。

古文字学研究

裘锡圭先生对古文字学各个领域及秦汉文字都比较熟悉,他不仅考释出了不少前人未释或错释的文字,而且对各种文字资料涉及的历史、社会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都有比较新颖独特的看法。他考释的文字很多是常用的或关键性的文字。以甲骨文字考释为例,他在《释“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

”》中通过与秦简文字比较,把甲骨文中常见的“

先秦文献_先秦文献综述_先秦文献

”字释读为伤害之“害”,于形、音、义三个方面无不贴切。在《释“柲”》(附:释“弋”)中释出甲骨文中“柲”字,并连带识出一连串文字,从而读通了相关的很多卜辞。他考释文字,力求全面占有材料,注意古文字构形的规律,熟悉各种古文字材料的特点,并能联系文字的形体演变规律追本溯源。

古典文献学和古汉语的研究

裘锡圭先生认为,在整理那些年代久远的传世古籍的时候,应该尽量利用各种地下材料,其中包括考古发现的各种古籍抄本、其他各种古代文字资料以及文字之外的各种有关考古资料。裘锡圭先生指出,在传世先秦秦汉古籍的整理工作中,地下材料所能起到的作用可粗分为两个方面:一、有助于研究古籍的源流,包括古籍的成书时代和过程、资料来源以及篇章的分合变化等问题;二、有助于古籍的校读,如校正文字、阐明词义、文义等。裘锡圭先生很重视简帛古籍的用字习惯对校读古籍的作用。他还很早就指出地下材料对研究古汉语的重要性,认为对于研究古汉语而言,地下发现的古文字资料在很多方面比传世古书优越。裘锡圭先生还有一些训诂学文章,反映出他在语言学方面的功力。裘锡圭先生在考释古文字时,也非常重视从语言的角度看问题,他的有些文章甚至主要是谈古文字材料中的语言问题的。

裘锡圭先生在教学科研之余还撰写了一些中国上古史、思想史、民俗学方面的文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从几件周代铜器铭文看宗法制度下的所有制》、《战国时代社会性质试探》、《从出土文字资料看秦和西汉时代官有农田的经营》、《稷下道家精气说的研究》、《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兼论〈心术上〉〈白心〉为慎到田骈学派作品》、《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说“格物 ”——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寒食与改火——介子推焚死传说研究》等。

上一篇: 先秦两汉出土文献对古典文学研究的影响
下一篇: 《新唐书》和《旧唐书》这两本书相比,哪一个更接近史实?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