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

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

历史文献学(含古文字学)学科简介2008年,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于1997年在“专门史”专业开始招收“安徽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学科简介

2008年,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于1997年在“专门史”专业开始招收“安徽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年6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点创立之初即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中心互为一体,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为本学科点的方向之一,部分导师亦承担徽学中心的课题。又:本学科点出土文献研究方向与国家重点学科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古文字研究方向实现了资源共享,导师交叉,课程共选,学术研究互动,学生共同参与开题、答辩等。这是因为按照教育部的专业学科划分,古文字研究隶属于历史文献学出土文献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一、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本研究方向注重新发现、新材料的前沿研究及重要课题的跟踪研究,并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古文字基础研究工作。以辨析字形、考释文义、证成史籍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开展古文字、战国秦汉简帛的整理工作,以及古文字学、简帛学的理论研究,包括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综合研究等。本研究方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已出版专著21部,发表论文260篇。其中获省级社科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国家级社科二等奖一项。

二、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本研究方向在近年来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对徽州包括契约文书在内的徽州历史文献开展了有计划的系统整理工作,先后出版了《戴震全书》、《歙事闲谭》等十余种徽人著作,正在进行的整理工作有《徽州文献综录》(教育部重大项目)、《徽学研究基本资料辑刊》(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含《新安名族志》、《程朱阙里志》、《茗州吴氏家典》等十种)等;负责承担了《新发现的徽州文书整理》(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其次,在系统整理徽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学术视野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优势:(一)充分利用了徽州契约文书和家谱等文献资料,对明清徽州的民事诉讼、民间赌博、地痞流氓、民间诉讼、宗族和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了国家法令在徽州民间的贯彻实施、徽州基层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和宗族问题,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献》、《元史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在学术界引起了关注;(二)通过徽州文书档案和徽州现存地赋役黄册,开展了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发表了10余篇论文以及论著,澄清了明代赋役制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充分结合徽州地面文化遗存,开展了对徽州碑刻文献的调查和研究,所承担的《徽州文化遗存的调查与研究》等教育部重大项目,业已搜集了仍然留存的徽州碑刻300通,并在《文献》和《读书》杂志上发表了该领域的学术论文。本方向研究人员还调查了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古牌坊、古书院和古桥等文化遗存,出版了《徽州古民居探幽》、《徽州古桥》等著作。以文献证遗存,以遗存证文献,在学术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拓新,从而开拓了徽学研究的新领域。正因为上述特色和成就,徽学研究中心于1999年被批准为首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徽学研究中心先后主办了五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并创办徽学研究学术年刊--《徽学》,刊登海内外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方向现已成为拉动徽州历史文献研究的龙头。

三、传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本研究方向从事史部典籍考辩、校勘、整理与研究,坚持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并重,特别注重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应用研究。

在史学典籍领域,本方向坚持文献整理与研究相结合,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正史研究方面发表了60多篇专题学术论文,出版了几部学术专著。本方向人员目前主持或承担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二十四史”今注的《南齐书》、《元史》等正史的注释工作。在断代史史料研究方面,出版《明清史学史》、《明实录安徽史料类编》、《通济渠资料研究与选辑》(隋唐五代宋)等著作以及《论明清两代正史编修的得与失》、《南汉史料史籍研究》、《颜游秦与颜师古比义》等较有份量的学术论文。本方向研究人员主持《元典章》等研究项目。在乾嘉史学领域,主要评述乾嘉的史学成就、研究方法及其地位等问题,发表论文20余篇。

方志学是开展较早的研究领域。近年在《中国地方志》、《史学月刊》上发表《所辑研究》、《所收佚文研究等论文20余篇。

四、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本方向主要包括历史文献学的基本范畴、基础理论和基本的研究方法等。由于历史文献学是由古代的目录、版本、校雠之学发展而来的,因而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学术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结果导致整个学科的理论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有人说“至今还没有自己的学科理论”。有鉴于此,本学科点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抓这一薄弱环节,力求在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本方向探讨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成就。在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方面,近年出版的《古代刻书与古籍版本》、《说文假借字例证》、《文法训诂论集》等著作都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校注》、《注译》、《校勘训诂论丛》等著作,不仅受国内同行的称誉,而且引起国际汉学界的关注。《史部类目源流考略》、《史部目录及其价值略论》等系列研究成果,在古典目录学研究薄弱的领域取得了突破。

主要学术带头人

刘信芳:男,1951年生。教授,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学科点负责人,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安徽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安徽省优秀教师。研究领域涉及古文字考释以及简帛文献中的思想史、学术史、法律、职官、天文历法、地理、人名姓氏、器物、数术等各个层面,追踪简帛文字以及综合研究二十余年。出版《包山楚简解诂》、《子弹库楚墓出土文献研究》、《孔子诗论述学》等8部专著,撰写学术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被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多次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国简帛释例”(04BZS005),2006年10月结项评定为优秀。目前承担2006年教育部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楚简帛通假汇释”。

卞利: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徽学、明清区域社会经济和法制史、中国农村社会等领域的研究,负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安徽省社科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和安徽省社联课题多项,独著有《徽州民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江西婺源》(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胡宗宪评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与《徽州古桥》(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共5部,合著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黄山书社,2001)、《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农史》、《中国农村研究》、《文献》、《江海学刊》,以及《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所著《明清区域社会与经济史研究》、《明代徽州的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分别获安徽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张金铣:男,1965年生,教授,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出版过《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等著作,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国地方志》、《中国农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政治通史”、“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北族王朝与高丽关系史”等项目,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元典章•吏部》校证”。研究方向为传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王鑫义:男,1943年生,教授,本学科硕士点的创始带头人,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史学会副会长,曾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其中《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获安徽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又曾先后发表《司马迁对中国古代商业地理学的贡献》、《王符哲学渊源探讨》、《关于曹魏屯田客徭役、兵役负担的考察》、《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刍议》等论文数十篇。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国历史文献学史。

上一篇: 上世纪经典策略游戏《三国志5》,为何能成为系列巅峰作品?
下一篇: 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宋朝人的称呼你可知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