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世说新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言语篇)

《世说新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言语篇)

《世说新语》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言语篇)1.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

1.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曾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颇具有很高的名望,任司隶校尉,凡是登门拜访的,都是有高雅名望的杰出之士以及亲戚,才能通报进门。孔融到这里,对守门的小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进门后,孔融坐到前面。李元礼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孔融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丘与您的祖先老子有师生情谊,所以我们两家世代交好。”李元礼和宾客听了这话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到了,人们将孔融的话告诉他,他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很好。”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了。”陈韪听了十分局促不安。

孔融让梨

关于孔融,我们最为熟悉的故事恐怕就是孔融让梨了吧。上学的时候也知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件公案的主人公就是孔融,不禁为他的聪明机智所折服。

而孔融的两个儿子也颇让人称奇。

一天,两人趁父亲睡觉时偷喝酒,大儿子还小心谨慎地先行了礼才喝,而小儿子就不管不顾直接喝起来。

大儿子责备小儿子为什么不先行礼,小儿子说道:偷来的酒,还行什么礼!小孩子的顽皮形态可见一斑。

后来孔融被抓,想求使者放过两个儿子。哪知儿子毫不畏惧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于是最后一家人全部被杀。

如果是在盛世,凭借孔融的聪明才干,应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吧。只可惜生在乱世,身不由己,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不由得让人感慨。

2.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译文:乐令的女儿嫁给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的兄长长沙王司马乂当时在洛阳执政,于是双方出兵交战想制服对方。长沙王司马乂亲近小人,远离君子,凡是在朝做官的,都心怀恐惧不安。乐令在朝堂上有很高的威望,再加上与成都王司马颖有姻亲,一群小人就在长沙王司马乂面前谄媚献言。长沙王司马乂曾经问乐令,乐令神色坦然,从容答道:“难道我要用五个儿子来换一个女儿吗?”听了这话,司马乂释怀,不再怀疑猜忌乐令了。

儿子是皇帝,女儿是保姆

重男轻女的现象古已有之。

不过古代的重男轻女是认为女生没用,男生才是天降大任之才,相应地对于男生的要求也高。所以男生要学四书五经六艺,要封候拜相,要驰骋沙场。而女孩只要会针织女工,相夫教子就可以了,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也少了很多。重男轻女的背后还有一个社会分工的基本依据。

而现在很多家庭的重男轻女则是把男生当巨婴养,把女生当保姆养。男孩百般宠溺千依百顺,女孩则故意刻薄,不断索取。如果古人得知,恐怕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吧。

3.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译文: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小时就十分聪颖智慧,顾和对他们十分赏识,但常说顾敷胜过了玄之,所以对顾敷特别亲近偏爱,玄之对此很不服气。这时,玄之年九岁,顾敷年七岁。顾和戴他们俩一起到寺庙中,看到释迦牟尼像的泥洹像,佛身边的弟子有的在哭泣,有的没有哭泣。顾和就问两个孩子原因。玄之说:“得到佛祖亲近的人就哭泣,没有得到佛祖亲近的人就不哭泣。”顾敷说:“不是这样的。应当是因为能淡然忘怀的人不哭,不能忘掉喜怒哀乐的人才会哭泣。”

佛祖拈花一笑是禅宗的伊始

其实张玄之说得也没错,可是再听了顾敷的回答,总还是觉得更胜一筹。

张玄之的回答得可谓合情合理,但却也中规中矩。在寺庙的背景下,顾和问的也是佛家相关的问题,顾敷的回答显然更接近佛教唯心的本质。

不由得想起六祖慧能的故事。

传说五祖弘忍欲寻衣钵传人,于是命寺内僧人作一首偈,以考察各人的佛法修为。

被寄予厚望的弟子神秀乃作偈一首: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弟子慧能却认为这首偈作得不好,于是也自作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得知后,认为慧能对佛法的解读更有见地,于是便将衣钵传给了他。

这两个故事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4.

刘真长为丹阳尹,许玄度出都,就刘宿,床帷新丽,饮食丰甘。许曰:“若保全此处,殊胜东山。”刘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不保此!”王逸少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译文:刘真长任丹阳县尹时,许玄度到京城,到刘真长府上借宿。床帐帷幕崭新华丽,饮食丰盛甘美。许玄度说:“如果能保全这样的住处,那就远胜过隐居的生活了。”刘真长说:“你如果知道吉凶祸福都是由人自己来决定的,那我怎能不保全由官职俸禄而得来的这个住处呢?”王逸少当时也在场,说:“如果当年的隐士巢父、许由遇到稷、契那样的明君,恐怕不会说出这种话。”许玄度和刘真长听了,都面有愧色。

注:巢父和许由都是古时有名的隐士。传说尧想要寻找天下贤能之人让位于他,听说了许由其人,便专门找到他,谁知许由认为尧的话污染了自己的耳朵,于是赶紧跑到河边洗耳朵。后来碰见巢父,便把这件事告诉他想要引起他的同情,谁知巢父听了,不仅没有同情他,还不屑地说道:“假如你一直住在深山高崖,谁能看见你?帝尧肯定也找不到你。你到处游荡,换取名声,现在却来洗耳朵,别故作清高了!”说完,还把自己的牛牵到上游去饮水,怕许由洗过耳朵的河水污染了自己的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然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不得不承认世事对命运的影响,不然王勃也不会发出“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了。

在古代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下,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取决于皇帝是不是英明。

当然也有敢于革皇帝的命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没有对抗整个时代和社会制度的力量,所以也只能乱世而隐盛世而出罢了。

所以当我们能安然自在地生活,不仅是自己的努力,更是因为太平盛世。

前几天一张叙利亚外交官落寞身影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不就很好地印证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句话么?假如国家积弱,即使身为外交官,也难以力挽狂澜啊!更何况身为普通民众,也只能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了。

5.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译文:晋武帝每次赐给山涛的东西总是很少。谢安就这件事问子侄们,谢玄答道:“想必是因为接受的人想要的不再多,致使赠送给他的人也忘了所送的东西少了。”

山涛

古人常常追求碧玉无瑕的高洁品质,因此对物质要求不高,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他们本来应得的物质奖赏。

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心理。

不断地给予会使得一个人产生理所当然的感觉,而总是没有任何要求也会让对方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进而就把你当成了软柿子。一旦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最先考虑到要牺牲的人,肯定是你。

记得《金星秀》中金姐就讲过这么一个例子。一个老演员被很多人评价耍大牌,很难合作。后来有一天金姐见到了这个演员,就问他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老演员才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一开始老演员也是为人十分亲和,没有任何架子。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他没脾气,每次举办活动时,便把最差的待遇都给了他,而好的都留给了那些所谓的大牌艺人,当红艺人。

而有几次,实在做得太过分了。这位演员才反思自己从前的行为,觉得自己的好脾气反倒给了别人好欺负的感觉,因此才会次次委屈自己。以后他便不再事事妥协,说好,结果别人对他果然客气了很多。

说起来有些悲哀,但人们对于力量永远怀有敬畏之心,对于有力量又有能力的人更是充满了敬仰。而心怀慈悲,以德报怨的人除了耶稣,佛祖,圣雄甘地,真的很难再找出这样的人。

所以啊,我们这些普通的凡夫俗子,要想自己的利益不被损害,只有一开始就不要作出任何让步,毕竟有一个成语叫“得寸进尺”不是么?

上一篇: 王钟翰//安平秋译
下一篇: 《世说新语》版本源流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