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理解,答案【原文】 及魏代三雄1,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2,荀、张3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

【原文】

及魏代三雄1,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2,荀、张3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注:①三雄:指魏、蜀、吴三国。②洽(qià):和润。③荀:指荀勖,西晋文人。张:指张华,西晋文学家。

【问题】

22.“前四史”中本文没有提到的史书是【 】。(1分)

23.对“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是激烈对抗、难以征服的,或者是稀疏、阔大、简要的。

B.有时过于激切令人难以信服;有时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复杂,让人不知道要点。

C.有的激烈抗争,难以证明,有的矛盾统一,让人不着边际。

D.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

24.选文作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2分)

25.选文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 】

(2)【 】

26.选文中,作者认为好的史书应该符合哪些要求?(3分)

【参考答案】

22.《后汉书》。(1分)

23.D(3分)

24.在三国及晋代的史书中,成就最高的就是陈寿的《三国志》。(2分)

25.(1)写三国的史书各有不足,唯陈寿《三国志》文质兼美;(2)晋代史书各具特点,后期史书著述渐渐恢复古代立条例的写法。(3分)

26.文词和内容都要清晰和润;要学习古代典、谟,编写要有一定的编写条例。(3分)

【译文】

到了三国时期,记载三国史迹的著作不断出现。如孙盛的《魏氏春秋》、鱼豢的《魏略》、虞傅的《江表传》、张勃的《吴录》之类。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只有陈寿的《三国志》,文词和内容都清晰和润;晋代的荀勖和张华,把《三国志》比之《史记》、《汉书》,是并不过誉的。到了晋代,史书的编写属于著作郎。陆机的《晋纪》,写晋初的历史但不完备;王韶之的《晋纪》,写晋未的历史但没有写到东晋结束。干宝的《晋纪》,推究得当而有次序;孙盛的《晋阳秋》,以简明扼要为特长,考察《春秋》的经文和传文,都有一定的编写条例。从《史记》、《汉书》以后,就没有几例为编写的依据了。到东晋邓粲编写《晋纪》,又开始拟订条例。他抛开汉魏的史书,而取法殷、周,可见即使僻居湘江的边远学者,也注意到学习古代的典、谟。到孙盛编史也立条例,就是取法邓粲了。

上一篇: 隋代《董美人墓志铭》高清附释文
下一篇: 王钟翰//安平秋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