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籍介绍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晋书》还以“载记”的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唐太宗历来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他曾在《修诏》中留下名句:“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其含义为:史书的作用极大。
前面提到,《晋书》是由二十一位作者完成的史册,其中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天文、律历、五行等三志的作者:李淳风;拟订修史体例:敬播;以及其他十六人:令狐德棻、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也在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有题“御撰”。
2. 作者简介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从小善于诗文,十八岁便举进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在晋阳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成为了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李世民即位后,拜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
后世史学家在评论唐代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 总是说:“唐代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唐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褚遂良出生于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西秦霸王,后归顺唐朝,为唐太宗所用,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许敬宗】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后代。
许敬宗隋朝大业年间考中秀才,然其父被杀后,许敬宗投奔瓦岗军,成为李密记室。李密兵败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李世民对其名有耳闻,召其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欧阳询样貌丑陋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后迁给事中,仍兼修国史。
贞观十七年,参与完成《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受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
唐高宗永徽五年,支持“废王立武”,官运亨通,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八十一,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
【李淳风】
李淳风,道士,岐州雍县人。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
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唐高祖武德二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唐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他和袁天罡还被传说为《推背图》的作者。
3. 版本优势
“百衲本”《二十四史》,是由商务印书馆于民国初年在张元济主持下推出的影印版的“二十四史”。期间张元济耗费巨资搜访宋元善本,通过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而完成这项工作。
因各书底本多残缺不全,不得不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犹如僧侣之“百衲衣”,故名之曰“百衲本二十四史”。
百衲本对殿本、局本中的谬误有所匡正,对历史研究的功绩有目共睹,影响深巨,曾被史学界一致公认为“中国最佳全本正史”,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系列古籍使用鹏为古籍版式设计、鹏为古籍排版样式及独家鹏为仿宋字体,使阅读更加顺畅清晰。
鹏为古籍函套均为独家设计、手工制作,密封款式可全方位保护书籍;鹏为古籍为古法手工四孔线装,取用高强度丝光线,结实又美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