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尚间崖之战地名考释(《三岔堡二日》)

尚间崖之战地名考释(《三岔堡二日》)

尚间崖之战地名考释(《三岔堡二日》)又明清官野不同史料记述也不尽相同,一些地名还相冲突,更增加了考证的难度。《三朝辽事实录》“本月,有催兵进剿之旨。大学士方从哲不能执奏,经略杨镐遂

尚间崖之战地名考释(刘兴晔)

尚间崖之战,许多地名不易考实。又明清官野不同史料记述也不尽相同,一些地名还相冲突,更增加了考证的难度。为方便研究与阅读,做如下考释。

1 进剿建州:即后金天命四年(1619)萨尔浒战役。《三朝辽事实录》“本月,有催兵进剿之旨。大学士方从哲不能执奏,经略杨镐遂决策于二月出师,兵分四路(三路败绩)”。建州,明代女真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东海)女真三大部,其中建州女真至十六世纪强盛,先后建立建州国、后金国,此指1616年建国称汗之后金国,国都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古城,为明军此次进剿之目的地。史籍中有“二道关”指建州玳珉关。

2 满洲:女真人自称珠申、满珠、满洲,明朝曾封哈达国万汗为“镇抚满洲国汗王”、封建州豪酋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则明廷称建州国为满洲、满洲国,此指后金国。《明神宗实录》“遣满洲人一名,系取抚顺时叛投者,于二十四日赍书至,言大兵征取满洲,领兵将帅及监军文臣齐至,三月十五日乘月明之时,分路前进。后大兵果会于沈阳,分为四路,约三月初一日齐出边境,合兵攻取满洲都城,约定,遂起大兵进发”。

3 开原城:元代开元路路城,大明王朝九塞王之韩藩国韩王城、全辽东西南北四路之北路参将城、开原疆场五城之开原城、开原兵备道城,并代理奴儿干都司管辖384卫。开原城内置韩王、襄陵王、乐平王、临汾王4座王府,设置开元中护卫、三万卫(8千户所)、辽海卫(9千户所)、安东中屯卫4卫和安乐州、自在州2州,另外还设有察院、钦差太监府、总兵府、参将府、提督马市公署、安东群牧司、抚夷厅、教军场等机构,直辖开原马市(南关市)、女真马市(北关市)、鞑靼马市、清河马市4座马市和镇北关、广顺关、山头关、清河关、新安关、青羊关6座雄关和靖安堡等11座屯兵边堡。原任辽东总兵官(废总兵)马林、副总兵麻岩驻防开原城,三月统帅开原、铁岭北路明军在萨尔浒战中尚间崖之战败回后,六月开原城被后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率八旗军攻破。

4 北路开铁军:史料“大明左侧北路总兵马林兵,是夜至尚间山安营凿壕”,《明神宗实录》“左侧北路:总兵马林、副将麻岩、监军道潘宗颜,领兵四万,往开原合夜黑兵,出三岔口”;“初,(马)林领开铁兵从三岔口出边”。明军分为杜松西路军顺浑河出抚顺关、刘铤东路军合朝鲜兵出宽甸口、李如柏南路军出清河鸦鹘关、马林北路军出三岔堡头道关,经略杨镐坐镇沈阳指挥,二十万兵号四十七万。其北路军以开原城、铁岭城明军为主,故称北路开铁军。

5 夜黑:也作也合、也河、叶赫,即哈达部,或称叶赫国,王城在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之东西二王城,《明神宗实录》“总兵马林、副将麻岩、监军道潘宗颜,领兵四万,往开原合夜黑兵,出三岔口”。此指叶赫国出兵三千随马林北路军参战,“窦永澄督北关之从攻其北”。

6 靖安堡:明朝开原疆场东面屯兵边堡,沿清河河谷出长城广顺关有通往建州古道,清称尚阳堡、商杨堡,堡今淹没在清河水库中,旧址位于今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苔碧河汇入清河之夹角处。史载“开、铁兵马,初派由三岔出口,马林苦执由靖安出边,临期复由三岔出口”;《清史稿·太祖本纪》“马林军由东北清河、三岔至尚间崖”,此处“清河”指清河流域靖安堡;《三朝辽事实录》“原任总兵马林率副、参、游、都、佐击、守备等官麻岩、郑国良、丁碧、葛世凤、赵启桢、李世选、江万春等从靖安堡出,趋开、铁,又令窦永澄督北关之从攻其北,监督者开原兵备佥事潘宗颜、赞理岫岩通判董尔砺也”。马林缘何“苦执由靖安出边”,又如何“临期复由三岔出口”、经行哪条道路至三岔堡以及其间于何处扎营屯住等情况,待考。

7 铁岭城:辽金元银州(嚚州)古城,明代开原疆场五城之铁岭卫城, 城内设察院、备御公署、嚚州驿、经历司、镇抚司、军器局、军储仓、教场、钱帛库、儒学、社学等,领左、右、前、后、中、左左、中左7千户所。管辖三岔堡、白家冲堡(今花豹冲)、抚安堡等屯兵边堡。马林出征、败回开原城大概都经过铁岭城。同年七月,铁岭城为后金军攻破。

8 三岔儿堡:也作三岔堡,在头道关内,为明朝开原疆场东南最远屯兵边堡,东临会安堡、抚顺关。三岔儿堡东有章党河河谷古道通建州,马林北路军此次进剿于二月二十八日从开原出发至靖安堡,夜宿铁岭,二十九日近午闻西路杜松军已出抚顺关遂东出三岔儿堡,夜宿稗子峪西口。《奉天通志》记载彰党河“经三岔子村东,右会石门沟及王疙瘩岭水”,“三流交汇于村之东偏,故以三岔子名,为明三岔儿堡故址”。《全辽志》“朴七屯可屯兵,本堡可按伏,黄泥洼通贼道路,懿路城兵马可为策应”。今属铁岭县横道河子镇,分为西三岔子、东三岔子两个村。堡城在章党河西北高地之上,清代建有兴隆寺,后为学校,今为西三岔子村部。

9 洪武老边:明代万里长城之辽东镇长城,其开原疆场东面六边称洪武老边,《全边略记》卷十《辽东略》“三岔儿、花豹冲、柴河、松山、靖安六堡,遵洪武老边”,向北接威远堡,向东南接抚顺城之会安堡。在三岔堡与会安堡之间,至今有三处古长城地名,分别是铁岭三岔堡黄泥洼的边墙子、抚顺五冲的边墙沟、抚顺前甸的边墙村。这段洪武老边在明代自始至终都没有改线,并在三岔口设置头道关。

10 三岔口:指三岔堡外长城关口头道关,《明神宗实录》“总兵马林、副将麻岩、监军道潘宗颜,领兵四万,往开原合夜黑兵,出三岔口”。

11 三岔河:即章党河上游三岔子河,古称土木河。《筹辽硕画》“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出铁岭三岔河”。应为二十九日巳时(9时至11时之间)东出三岔堡,这一时间是经略杨镐所定,也是杜松西路军出发的时间。

12 稗子峪:为尚间崖峡谷的总称,东起板石沟口头道关,中间斐芬山北二道关,东止三家子东三道关,内有五冲屯、富尔哈村、三家子屯,诸屯旧属铁岭县,今属抚顺关东洲区哈达镇富尔哈村。《明神宗实录》记载:“初,(马)林领开铁兵从三岔口出边,营于稗子峪。”马林北路军夜宿稗子峪,此为泛称,宿营地在今哈达镇富尔哈村东堡屯一带,长城头道关内。

13 峡谷古道:出三岔堡东约十里进入稗子峪,在富尔哈山、淌地间崖山与斐芬山、硕钦山之间形成一条峡谷,内有头道关板石关、二道关飞芬关、三道关尚间崖关,中间夹章党河河谷形成一条古道,尚间崖之战就发生在此峡谷中古道上。日本学者渡边三三曾于1943年来三家子至三岔堡实地考察,记载说“次年马洲部落,沿着经溪向西拐入窄谷”,“经三家子,沿溪向西弯曲,进入峡谷”;《明史》“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清太祖实录》“死者遍山谷间,血流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

14 头道关:因在长城之上,旧属铁岭,也称铁岭头道关,明长城屯兵边堡三岔儿堡东约十里,今哈达镇富尔哈村五冲北与东堡屯之间的板石沟口。明代史料与二道关三道关相对而称三岔口。《明神宗实录》“初,(马)林领开铁兵从三岔口出边”。今谓之板石关。

15 富尔佳齐寨:今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富尔哈村,村北有一带长山曰富尔哈山。《清史稿太祖实录》“岁癸巳六月,太祖略哈达富尔佳齐寨”。该寨旧属哈达国,有三座王城,分别称哈达石城、哈达旧城、哈达新城,在靖安堡广顺关外今开原市清河河谷的花城子、古城子、王皋城北。富尔哈村东南在尚间山之“尚间崖后”,其地为马林北路军三月初一日之明军大营。

16 尚间山:即尚间崖,尚间,满语,珊沃延,汉义白色,尚间崖即白石砬子。尚间山,与富尔哈山相接,西起佟富屯东山,东止上年马洲西面丛山,为三家子屯北一带长山的统称。《明神宗实录》“大明左侧北路总兵马林兵,是夜至尚间山安营凿壕”,“帝正望间,大王报到,言敌已驻尚间山”,“总兵马林仅似身免,血水分流,如阳春释雪,尚间山下,河水皆赤”。“河水”指章党河,一带长山尚间山是破解尚间崖所在的重要参考。

17 尚间崖后:指尚间山的西头,在抚顺关东洲区哈达镇富尔哈村东至佟富屯之间,其为马林三月初一屯扎之军营。佟富屯亦称佟屯,村民今已尽迁入富尔哈大屯,唯余旧房圹而已。《满文老档》“乃于尚间崖后有明一营兵,掘壕扎寨,其兵约有四万”。“尚间崖后”是破解尚间崖古战场的重要依据。《明神宗实录》“大明左侧北路总兵马林兵,是夜至尚间山安营”《清太祖实录》“是夜,明总兵马林兵营于尚间崖”,这里的“尚间山安营”“营于尚间崖”皆指此“尚间崖后”。马林北路军初一晨从“稗子峪”起营进军,晚宿“尚间崖后”,行军缓慢,原因是在边走边等叶赫兵。

18 山上:尚间崖西头之山,山下为“尚间崖后“之马林大营(四方阵),《清太祖实录》“帝曰:‘吾兵当先据山上,向下冲击,其兵必败矣。’众兵将登山,见大明营内兵与壕外兵合,帝曰:‘是兵欲来战我也,不必登山,可下马步战’”。

19 二道关:位于今哈达镇佟屯与三家子屯之间,因旧属铁岭故也称二道关。尚间山下和稗子峪呈哑腰葫芦状,其哑腰处南有斐芬山北有尚间山,为二道关。《读史方舆纪要》“三岔儿堡……又东南有二道关,又东有三道关,山路崎岖,旧属海西,今为建州境内。万历中,大帅马林由三岔出塞,败绩于二道关”;“若渡浑河,过五岭关,则至抚顺。越二道关,抵三岔堡,则至靖安”;《明神宗实录》(卷580)记载明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初二日(1619年4月16日)午时,开铁总兵马林行至三岔,闻杜松已先出一日,亦仓皇疾出,比至二道关”。文中的“初二日午时”是后金大破马林四方阵的时间。二道关是确定斐芬山、“尚间崖后”、“尚间崖之野”所在的具体地标,关里为富尔哈屯,关外为三家子屯。今谓之飞芬关。

20 斐芬山:铁岭二道关南山,大迫子山东面光秃无树的大崴子,大崴子下为药王庙沟,沟里有药王庙山。三月一日马林北路军分为二营,马林军主力驻扎“尚间崖后”,监军潘宗颜营驻扎斐芬山上。《满文老档·大祖皇帝》“自此回师往袭斐芬山另一营明兵”。

21 潘宗颜营:明北路军监军潘宗颜车营,三月初一夜驻扎在斐芬山上,与马林营呈犄角之势;初二日午前马林起营拔寨东出,令潘宗颜营殿后,中午后金兵大败明军于“尚间崖之野”,后金兵追马林败军经过斐芬山下,对该营隔而不攻,追至“尚间崖后”马林军四方阵大败明军,马林只身逃回,后金军回过头来仰攻斐芬山潘营,明军潘营覆没。《满文老档·大祖皇帝》“自此回师往袭斐芬山另一营明兵”。

22 尚间崖:清代名山、著名古战场,也作商颜崖,“尚”字与叶赫商坚府城、开原商杨堡之“商”字发音相同。尚间崖非指一座山峰一处砬头,而指尚间山,三家子屯后一带长山,情形略同于稗子峪。《新满汉书鉴》“尚间崖,【地】商颜崖,尚间崖(清代盛京名山,在开原东南”,称商颜崖“在开原东南”谓其为明代开原疆场屯兵边堡三岔儿堡之东南,山下有屯商颜崖谐音作三家子。

23 尚间崖城:城在尚间山下,天命五年(1620)三月初十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沿边境修城四座,《满文老档》“十日,汗率八旗兵,沿明旧边,于尚间崖和扎克丹、德立石、温德痕四处筑四城。六日内工竣”。24年后的顺治元年(1644)八旗军“从龙入关”而城废,后有某姓三户人家“闯关东”最早来此开荒斩草,旧址在今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富尔哈村三家子。

24 尚间崖之野:指尚间山下三家子屯章党河南旷野。《满文老档·大祖皇帝》“英明汗以不满一万之兵败明兵四万,杀至尚间崖之野,逼敌投河,陷于泥地,又斩杀甚众”,置斐芬山潘营于不顾,“继而追歼败逃之兵,其上山之兵,围其山,分兵一半蹑其踪,尽杀之”;之后“自此回师往袭斐芬山另一营明兵”。“尚间崖之野”西距斐芬山三里,是大贝勒代善午前击败马林军之地,而非后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中午大败“尚间崖后”马林四方阵之地,“尚间崖之野”西距斐芬山三里,是大贝勒代善午前击败马林军之地,而非后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中午大败“尚间崖后”马林四方阵之地,“尚间崖之野”是考证尚间崖的重要地理概念。

25 土木河:也作土母河,即今章党河。章党河,源头在今铁岭县横道河子镇鲶鱼沟村,流经三岔子村、四冲村出铁岭境,由五冲入抚顺境,向东南流经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章党镇、章党街道、东洲街道,注入浑河,干流全长约35公里。《明实录》“因天已昏黑,(汗)宿于巴尔达岗,大贝勒宿于哈克山,统兵诸贝勒、大臣率军沿土木河警戒”,此处土木河指下年马洲至哈克山下今哈达镇下哈达村一线河谷,后金军沿此土木河(章党河)一线布置警戒。章党,也作扎克丹,满语,汉义为松树。土木河有城寨,即土木河寨、扎克丹城,今章党镇前身,《舆程记》“从抚顺路,二十里至关口剥刀山,五里至土木河,十五里至新寨……”土木河,前者指章党河设置警戒的一段河,后者指扎克丹城,非为一地。

26 哈克山:今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之哈达背所在诸山,为一列群山而非一座山头。《明实录》“大贝勒宿于哈克山”。三月初一代善屯兵哈克山下,初二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屯兵古尔本,皆系今哈达镇政府所在地的下哈达村。

27 硕钦山:北起三家子屯南章党河,东经下年马村西山,南至阿及村、上章党东堡,西至解家村、黄金村,包括亮子沟、后沟、金马沟,统称之为硕钦山。《满文老档》“统兵诸贝勒、大臣率军沿土木河警戒,见有一营明兵于尚间崖南、硕钦山北掘壕立营,各营间鸣锣击鼓”。

28 斡珲鄂谟:也作穵哄萼漠、挖哄萼漠、挖哄泊、斡珲鄂漠、斡湖穆、瓦浑鄂谟、瓦呼木甸、汪红木、洼浑沐、洼轰木等,民国时称洼轰木村,1959年修建大伙房水库时洼轰木村旧址淹没在水下。《清太祖实录》“当是时,明左翼中路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统步骑万人,驾大车,持坚楯,营于穵哄萼漠地,环营濬壕,列火器。”

29 龚念遂营:指杜松西路军之龚念遂辎重营。三月初一因后金军于浑河上游拆拦河坝放水,龚念遂辎重营没能随杜松渡过浑河,遂夜宿斡珲鄂谟,后金英明汗率军在萨尔浒山、界藩山消灭杜松军后次日清晨,渡浑水打败龚念遂营。《清太祖实录》“当是时,明左翼中路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统步骑万人,驾大车,持坚楯,营于穵哄萼漠地,环营濬壕,列火器。”

30 前夜旧营:指三月初一在“尚间崖后”的马林大营,也是初二马林军从“尚间崖之野”败回后所结四方阵之地。《清太祖实录》“明兵即退至前夜驻军之壕内,列四方阵”,“翼旦,大贝勒以三百余骑驰往,马林兵方拔营行,见大贝勒兵至,回兵结营,寨四面向环”;《明史》马林“方移营,而大清兵已逼。乃分兵,别立营”。

31 四方阵:三月初二马林军从“尚间崖之野”败回后,于“前夜驻军之壕内”,新结之四方阵,在今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富尔哈村东,佟屯之西。《清太祖实录》“明兵即退至前夜驻军之壕内,列四方阵,营周围掘壕三层”。

32 掘壕三层:马林于四方阵外,挖掘三道防御战壕,壕址在今富尔哈村东平地内,四百年来已为章党河洪水水冲沙压并村民农耕夷为平地,唯余一道南北走向旧迹。《明神宗实录》“次日,大王领兵三百余先往,马林方起营,见大王兵至,遂撤捕布阵,四面而立,绕营凿壕三道,壕外列大为炮,炮手皆步立,大炮之外,又密布骑兵一层,前列枪炮,其余众兵皆下马,于三层壕内布阵”;《清太祖实录》“明兵即退至前夜驻军之壕内,列四方阵,营周围掘壕三层”。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马林大营的三道壕

33 三道关:关址位于三家子村东谷口,亦尚阳间东头的稗子峪峪口,在“尚间崖南、硕钦山北”夹章党河而为关。《读史方舆纪要》在“三岔儿堡”条中记载:“三岔儿堡……又东南有二道关,又东有三道关,山路崎岖,旧属海西,今为建州境内”,三道关一带旧属海西女真哈达国,1602年建州灭哈达国后纳入建州国境内。今谓之尚间崖关。

34 张家楼:今铁岭县李千户镇张楼子村,有高句丽延津故城、唐代延津州。《明神宗实录》“初二日午时,开铁总兵马林行至三岔闻杜松已先出一日亦仓皇疾出……回到张家楼”。三月初二晚上马林只身逃回后夜宿张家楼。

35 中固:明代开原疆场所辖五城之中固城,今开原市中固镇中固村古城。《明神宗实录》“时夜黑金台石、布羊古领兵来助大明,至中固城,闻大明兵败,大惊,遂回”;《清太祖实录》“时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约助明兵,与潘宗颜合,至开原中固城,闻明兵败,大惊而遁”。三月初二叶赫兵进至中固城,闻尚间崖兵败而返回叶赫。

36 古尔本:也作固儿奔、雇儿奔,今抚顺市东洲区哈达镇下哈达村。《明神宗实录》“帝收大兵,申时,至雇儿奔,方安营”;《清太祖实录》“上乃收全军。申刻,至古尔本地”,“是夜,上驻跸古尔本地”。三月初二尚阳堡之战结束后,汗王努尔哈赤驻营古尔本。

以上凡三十六条地名、准地名,经现场勘验与实地考察,结合诸种史料,成以上考释,仅供参考。

2024.6.12刘兴晔

上一篇: 清朝在关外时期,有太监吗? 清朝,在关外时的
下一篇: 秃还是不秃?清初男子的发型争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