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见过西王母的皇帝至少有两个,一个周穆王,一个汉武帝。周穆王见西王母,互送礼物,互相唱歌表达情义。汉武帝则更多的是为了求得西王母的庇佑,是一种差距更大的拜见。关于周穆王见西王母的记载,出自《《穆天子传》》,里面虽然没有写西王母的外貌,但她自称是天帝的女儿,而且临别时两个人依依不舍,周穆王还承诺三年之内还会回来看她。这说明西王母应该不会是山海经描述的那样: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住在昆仑之丘。戴胜听着是个人名,实际上是一种鸟,头上有着凤凰一样的羽状头冠,细而长的喙,作为鸟类,它是很漂亮的。那山海经里描述的西王母就是戴胜鸟一样的外形,但是长着老虎的牙齿,尾巴也是豹子的尾巴,居住在洞穴里,洞穴是在一个叫昆仑的山上。如果真是这样的形象,周穆王多半不会说还会再回去看她的话。
山海经还描述了西王母住的昆仑之丘的环境,位于西海的南边,旁边有沙漠,在红色河流和黑色河流之间。
除了名称不太一样,这个所谓的“昆仑之境”,倒是和今天的埃及的地理位置有些相似的,埃及的北边是地中海,右边有红海,左边有沙漠。而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国力强盛可以和当时的中国一较高下的,只有古埃及。这也是论证穆天子最终是否真的到了埃及的一个重要论据。为什么呢,故事很长,我们先从穆天子的出发开始说起。
《穆天子传》一部分内容已经缺失,无从考证
《《穆天子传》》并不是从正规的图书馆传下来的,它是西晋的不准(fou biao)在盗取魏襄王墓穴的时候,发现的一堆竹简古籍中的一部分。盗墓贼没有多少文化,认为竹简不如金银值钱,所以一部分竹简还被他点燃照明;再加上时间久远,年代动荡,因此《《穆天子传》》的有一部分内容已经缺失,无法考证。
就算是它的成书,有人认为是真正的史料记载,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作。认为它是真实穆天子游记的,是因为它的记载和真实的史料记载有重合的地方。比如《《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西巡的八匹好马分别叫做赤骥、盗骊、白义、山子、绿耳、逾轮、山子、渠黄。穆王一并带着的狗也是好狗,分别叫重工、彻止、雚猳(guan jia)、来白等等;他的车夫分别是造父、参百、芍及、耿翛(xiao)。
这在《史记》中得到了印证:造父为穆王得盗骊、华骝、绿耳之马,御以西巡游,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但因为它的描述有时候数据过于夸大,所以被当成是后人假托伪作,或者干脆堪称是志怪小说,也不足为奇。整个旅程,完全可以当成是周穆王的一场华丽梦境冒险。他在梦里到达了西王母的瑶池,和她畅饮欢歌,一路上收集到了奇珍异兽,喜欢的果实,数以万计的玉石,还征服了沿途的部落。这完全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赢家的理想。
历史上,周武王向东边扩张,周昭王向南边扩张,到周穆王继位的时候,他想要建功立业,就只能向西征服各部落。关于周穆王继位的时间,有人说是公元前1026年开始的,也有人认为是公元前976年。但不管哪一种,似乎都默认了周穆王活了大概105岁,并且统治周王朝的时间也很长。他习惯了在外征战游猎,即便是在位期间,也经常不在都城。即便是这次西巡开始,他也是一路喝酒,一路打猎,但也带着六个师的兵力,一路浩浩荡荡,凡是走到一处好风景,必然要喝上一阵,遇到天冷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打猎。“以寒之故,命王属休”。
首先到了犬戎,历史上记载,他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只收获四头白狼和四头白鹿;《穆天子传》则干脆只记载了犬戎首领请周穆王喝酒的事情,白狐玄貉,还是他自己打猎得到的,用来祭祀河宗,也就是河伯,或者叫河神。紧接着到了阳纡之山,一个名叫伯夭的河神,到燕然山迎接他。带来了玉璧等礼物。周穆王于是把军队交给三位大将带领,他自己挑了吉时,换了庄严的礼服,用最严肃的礼仪,来祭祀河神。河神把周穆王交给他的玉璧沉到河里,助手们又把祭祀用的牛羊猪马沉到河里。伯夭借助河伯的口吻说,周穆王姬满,你现在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国家的,所以我告诉你舂山有宝贝,还告诉你昆仑的70处泉水,这样你才能到昆仑之丘这个地方,才能找到舂山的宝贝。周穆王拜谢河伯。
为此他还就假惺惺地感叹过:哎,你说我这样贪玩的君主,是不是不负责任啊?
这时候他身边的近臣就安慰他,说人们希望的圣明的君主,就是能够让他们好好地生活的。您现在这样征战,游猎,虽然是没有处理朝政,但是人民在平安地生活,不需要经历战乱。这就是好的君主。
周穆王满意地奖赏了他,然后放心大胆地准备西巡。伯夭自告奋勇要陪同周穆王去找舂山的宝贝。周穆王对他非常看重,把天子的八匹马的座驾都分了他一半。
紧接着就到了赤水东边,周穆王在这里修整了几天,爬上昆仑之丘以十分丰厚的祭祀礼仪拜了黄帝宫。还安排人专门守护皇帝庙。今后的路程,周穆王仿佛就是来郊游,顺便“征”一“征”的,从记录来看,更像是沿途的物资补给点,沿途的部落送给他马牛羊、谷物和美女等,而周穆王也用贝带、黄金、珍珠等当做赏赐。
到了群玉田山,发现草木虫鸟都很少,周穆王准备了好几辆车,起码采集了一万只玉,仍然舍不得走,还在玉山歇息了四天。最后他还留下了邢侯将军带人继续采玉。他本人继续往西走,直到找到舂山,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不冷不热,也没有狂风骤雨的地方,也就是先王认为的仙境。这里有各种动物,红色的豹子,白色的老虎,熊罴财狼,白鸟,青雕。太适合醉心狩猎的周穆王了,他在这里抓羊,打野猪,玩得不亦乐乎,足足待了五天,才满意地题字离开。另外他还带走了孳木华和赤乌族的良种谷子,准备回国栽种。
周穆王真的到了埃及吗?
《穆天子传》的卷一主要是做西巡的准备工作,卷二记载的都是西巡途中和各部落的交往,卷三花了大半的篇幅来写周穆王和西王母的会面。他送了一块白玉和一块黑玉给西王母,这是他整个西巡途中,唯一一次送礼送两块玉,并且是唯一一次由周穆王先送出礼物。
周穆王请西王母吃饭喝酒。西王母借歌传情:白云飘在蓝天上,山陵自古就在那里。道路漫长,山川阻隔,如果你以后没死的话,你还能再来吗?周穆王说:我还要回去管理我的国家,但我以三年为期,我必然会将国家治理得安安稳稳,大家都有钱吃饭,那时候我就回来见你。西王母又感叹:哎,我也只能留守在我这西方,和虎豹鹊鸟为伴,我是天帝的女儿,不能不听从安排。我本来应该平等对方世间万民,但我的心已经为了你而欢欣鼓舞了。
西王母十分大胆直白,周穆王也没有觉得对方地位比较低而感觉冒犯。这证明双方的实力或者说心理地位是相对平等的。纵观全文,除了河伯和西王母这里,周穆王可都是先“征”而后接受贡品,再赐与礼物的。
所以,如果西王母所在的地方,只是简单的少数民族,周穆王不会如此客气。这样一来,如果说是埃及的法老,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猜想,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就是在交通十分落后的公元前900多年,周穆王的马即便是千里马,即便是还带着一个能够通河伯的向导伯夭,但他还带着六个师的军队,而且他还一路游山玩水,采玉石矿,移植植物,采石矿,征服沿途部落等等,他能在两年时间内从河南洛阳走到埃及吗?更何况,《穆天子传》还记载他在和西王母会面之后,还在西北大旷原修整了好几个月。
那么如果西王母的昆仑之丘,不是比较相似的埃及,更合理的猜测它应该在哪里呢?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最初从宗周瀍水以西,到阳纡之山、河宗之邦,走了3400公里。宗周瀍水,根据推断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阳附近,而河宗之邦应该是今天的河套地区。两者相距750公里。按照这样的换算方法,再加上一定的误差,周朝的1里,相当于现在的230米左右。
按照这样的换算标准,在周朝距离阳纡2500里的西夏氏,再算上往西延伸路途上的曲曲折折,应该可以推测是宁夏平原附近,当时的自然环境比现在可好太多了。而河首,更简单一点推断会不会就是黄河的起源呢,当时应该会认为黄河的起源就是昆仑山脉。而且距离换算下来,也相差无几。不知道这里是物产丰富呢,还是周穆王要调节一下身体适应度呢,总之在这里耽搁得比较久,然后再踏上了寻找西王母的路。舂山以北到西王母所在地,要3000里,向西到了甘肃西部。
更为巧合的是,在今天的甘肃泾县,有一座山叫回山,相传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离别的时候,频频回头而得名。山下还有北魏时期就开凿的西王母石窟。
而在《穆天子传》里也记载了,周穆王感念西王母的情义,登上弇(yan)山,不仅题字留恋,还栽下一棵槐树,还把弇山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这样看来,弇山有可能就是今天的回山。
而至于西王母的长相,我们不妨再大胆假设,她只是一个偏远的母系社会的少数民族首领,因为长期的与世无争,因此带上了一定的神话色彩。而她长相,只是头上装饰着漂亮的戴胜鸟的羽毛,戴着虎牙项链,腰间围着虎皮或者豹皮,当然的确是住在洞穴里。不过她们部落聚居的地方,环绕着水流,不远处还有活火山口。至于昆仑之丘有神,会不会是西王母的部落的图腾或者守护神是人面虎身呢?越封闭的民族往往有越强的信仰和仪式感。也许就是这样的形象,导致了西王母的神化。并且经过文字、故事的加工,而塑造成为了今天的形象。而正是这样的神化,让周穆王在面对明显落后的西王母时,仍然是比较尊敬的心态。
《穆天子传》的魅力就在于神秘,不可断定,但同时又能够让人们在史料和现实中找到蛛丝马迹,从它面世之时起,就引得人们痴迷不已。而且,穆天子书仍然有疑点解释不通,为什么周穆王去昆仑之丘走了14000里,回来没有绕路走了10000里。但记录者却要说总共走了35000里呢?一时笔误吗?除了美丽的神话,《穆天子传》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央政府和西北部落的一些交流,期待考古中有新发现,可以帮助《穆天子传》的解密。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假设。最后别忘了长按点赞和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