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作为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既表现了虞世南个人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清高、独立人格的追求。蝉的形象在诗中得到了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
诗词: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是初唐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深受太宗李世民的尊重和信任。唐太宗说他有五绝:一德行,二是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法。
说起虞世南的博学,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唐太宗召集了很多文人学士,命令他们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皇帝的命令必须马上照办,可是有人只记得开头几句,有人记得大概的意思,要当着皇帝的面一句不错地写下来,谁也没有把握。眼看着唐太宗面色阴沉下来,这些文人学士一个个坐立不安。这时虞世南大步来到屏风前面,仅凭记忆,一字不差地把全书写在了屏风上。这件事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颂他的博闻强记。
传说唐太宗学书就是以虞世南为师。太宗的“戈”字总也写不好。有一天,他写“戬”字,只写了“晋”的半边,另外半边的“戈”让虞世南写。写成以后,唐太宗让魏征来鉴赏,魏征看了说:“看了圣上写的字,只有戬字的戈字旁逼真”。唐太宗赞叹魏征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慨叹地说:“世南死,没有人能够同我谈论书法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