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是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由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五十一:屠者许方尝担酒二罂夜行,倦息大树下。月明如昼,远闻呜呜声,一鬼自丛墓中出,形状可怖。乃避入树后,持担以自卫。鬼至罂前,跃舞大喜,遽开饮。尽一罂,尚欲开其第二罂,缄甫半启,已颓然倒矣。许恨甚,且视之似无他技,突举担击之,如中虚空,因连与痛击,渐纵驰委地,化浓烟一聚。恐其变幻,更捶百余,其烟平铺地面,渐散渐开,痕如淡墨,如轻谷,渐愈散愈薄,以至于无。盖已澌灭矣。余谓鬼,人之余气也。气以渐而消,故左传称新鬼大,故鬼小。世有见鬼者,而不闻见羲轩以上鬼,消已尽也。酒散气者也,故医家行血发汗、开郁驱寒之药,皆治以酒。此鬼以仅存之气,而散以满罂之酒,盛阳鼓荡,蒸铄微阴,其消尽也固宜。是澌灭于醉,非澌灭于棰也。闻是事时,有戒酒者曰:鬼善幻,以酒之故,至卧而受捶;鬼本人所畏,以酒之故,反为人所困,沉湎者念哉。
有耽酒者曰:鬼虽无形而有知,犹未免乎喜怒哀乐之心,今冥然醉卧,消归乌有,反其真矣。酒中之趣,莫深于是。佛氏以涅癅为极乐,营营者恶乎知之。庄子所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欤。这是一坛酒引发的一起血案。纪昀用文章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鬼、气以及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鬼应该戒酒的全新理念。于是有痛恨酒精的人说:看看,喝酒不但误人事,还误鬼事,可怜的人和鬼啊,不要再留恋酒精了。也有迷恋酒精的人说:喝得迷迷糊糊中上天堂,那是人生和鬼生的最高境界。纪昀作为一个清朝人,在很多方面的见识是必须要有那个时代的整体士大夫的特征的。这这本书里面,我们也可以发现,古人重视因果轮回说。因果轮回是佛教所宣扬的观点。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佛教长时间被统治者所利用。而因果轮回的观点,更是能够束缚劳动人民的行动。有因必有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样都能够更好地帮助统治者规范下层贫民百姓的行为。内文记述若真若假,似乎只在借由这些志怪的描写而来折射出当时***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与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过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
皆因伴君如伴虎,作为臣民的他只能通过笔记宣泄心中的不平。每则故事之后,大多有一二语来总结其理事;以明因果、以理事非。《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流放乌鲁木齐期间所作的笔记小说集,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亚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頣。所以每脱稿一种,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展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书中记述若真若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