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读书笔记|《史记》第九——《经典常谈》阅读

读书笔记|《史记》第九——《经典常谈》阅读

读书笔记|《史记》第九——《经典常谈》阅读一,“正史” 《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例,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230年。后来的史...

一,“正史”

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了《史记》的体例,却以汉事为断,从高祖到王莽,只230年。后来的史书全用《汉书》的体制,断代成书;

二十四史里,《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这称为“正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

二,司马迁简介

《史记》,汉司马迁著。司马迁字子长,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其父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读书。他10岁的时候,便认识了“古文”的书了。 20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39岁做了太史令,这使他有机会看到许多史籍和别的藏书,便开始整理史料,为写作《史记》搜集材料。遭李陵之祸,入狱受宫刑,仍发愤著《史记》。

三,父亲遗命指明方向,李陵之祸发愤著书

“孔子到现在有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征战,史籍都散失了,这都收集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父亲的这番遗言为时年36岁的司马迁指示了一条伟大的路。

但这条路走得曲折,也走得屈辱!只因他遭李陵之祸。天汉二年,李陵奉了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命,领了5000兵,出塞打匈奴。匈奴8万人围着他们;她们杀伤了匈奴1万多,可是自己的人也死了一大半。在箭完食缺的八天内,迟迟没有等到救兵,李陵只得投降。而武帝为降又急又气;朝廷里纷纷说李陵的坏话。当武帝问及李陵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时,司马迁凭着他对李陵的了解,这样说:李陵这个人秉性忠义,常想牺牲自己,报效祖国。这回以少敌众,兵尽路穷,但还杀伤那么些人,功劳其实也不算小。她绝不是怕死的人,他的降大概是假意的,也许在风机会给汉朝出力呢。他没想到他真情实意的一番话,却引来下狱受宫刑的遭遇。

他灰心失望已极,只能在狱中专心致志写他的书,即发愤著书。

四,《史记》得主要内容

司马迁窃比孔子,《史记》窃比《春秋》。

司马迁相信礼治是胜于法治的,他的书中记载表彰“人主明圣盛德,和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风”。他的书记汉事较详,固然是史料多,则是他意主尊汉的缘故。他排斥暴秦,要将汉远承三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他的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指言。”

《史记》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书中也有议论,那不过是著者牢骚之辞。因李陵之祸,司马迁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她是个发愤著书的人,要发抒意中的郁结,这增加了书的情韵。

五,《史记》体例

12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10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8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30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70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极专”使最重要的部分。

《史记》共130篇,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一点感悟

司马迁《史记》成书,得益于他20岁以后的游历,在游历中,他获得不可多得的活史料;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还得益于他成为太史令后,所阅览的史籍和别的藏书。这些构成了《史记》一书的叙事材料。

此外,《史记》之所以成名,这跟司马迁受宫刑后,忍屈辱而发愤著书有关,这也是司马迁博大胸襟的体现,也构成了《史记》一书的情韵。

另外,司马迁自出机杼,创立规模,以驾驭去取各种史料,这是他的首创。司马迁能够贯穿经传,整齐百家杂语,成一家之言,这实在是创作,是以述为作,这是一部规模完具的通史。独特的创作方式,是《史记》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
下一篇: 新唐书的历史介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