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在记录历史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当朝史学家记录当朝的历史,另一种方式是后人记录前人的历史。这两种不同的记录方式,给后人传递的史实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需要后人在研读历史的时候需要结合不同的史料进行辩证的分析,有时候需要进行大量的逻辑推导+人性剖析才能解开历史真相。
昨天偶然间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已经被当朝史官写进教材,而且选取的角度是“伟、光、正”。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只能说是喜忧参半,成就是值得肯定的,教训也是值得反思的。如果只突出成就,而没有反思,记录这段历史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经常感叹个人在历史瀚海中的渺小,很多名噪一时的人物在史书中只是寥寥数笔带过,大多数人连在史书中留痕的机会都没有。如今看来,十几亿人几年的经历,在正史中也是一笔带过。
史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记录历史的方式一直是动态变化的。
之前国内有部讲述大唐的历史剧,剧中还原了大唐时期周边的突厥、薛延陀等少数民族与汉人的纠葛,突厥在剧中也是反面角色。后来基于某些考虑,将突厥改为了草原十八部落。
出生于七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初期的人,应该清晰的记得初中历史课本对各种农民起义的歌颂。当时历史老师扯着嗓子赞颂陈胜吴广,让学生们牢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如今,陈胜吴广已经被移出了教科书。
放到现在,陈胜是一个没有大局观、没有组织纪律的基层小吏。发生这种事情要立即召开全体基层人员会议,对陈胜吴广这种行为要坚决举一反三。
古代记录历史的方式比较单一,有资格写正史的人寥寥可数。如今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记录历史的方式彻底革新,随手记录的视频影像都是后来的史料。只不过,这些史料大部分都会被归咎为野史。
实际上,没有必要去苛责当朝史官,换做我们处在那个位置,媚上的笑容可能更加灿烂。古往今来,有气节的文人就那么几个。
从当朝发生的事情来看,过去那些看似荒唐的野史是否也是真实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