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江西南昌非遗展示|民间文学:南昌浴仙池传说

江西南昌非遗展示|民间文学:南昌浴仙池传说

江西南昌非遗展示|民间文学:南昌浴仙池传说浴仙池民间传说是一个民间口传文学,它始载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浴仙池民间传说最初的记叙是有“毛衣女”在古豫章的池塘出现,有一男子窃其羽衣而藏之

浴仙池民间传说是一个民间口传文学,它始载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浴仙池民间传说最初的记叙是有“毛衣女”在古豫章的池塘出现,有一男子窃其羽衣而藏之,失衣的“毛衣女”因此不能飞离而嫁与凡间的男子,继而生儿育女,后因藏衣处被其子女发现,“毛衣女”重着羽衣率其子女飞离凡间。这一传说在敦煌出土的同名文献《搜神记》中再次述说,故事情节有所细化,始终不变的是豫章地名和“解羽入池”、窃衣相爱“的情节。这一民间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绎,成了《天仙配》《七仙女下凡》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俄罗斯的《天鹅湖》和日本的《夕鹤》亦与这一故事传说有关

浴仙池民间传说(羽衣仙女)是南昌民间故事的一个代表,是赣文化的一个典型标本,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并以其优美的故事叙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内容记录

浴仙池民间传说《羽衣仙女》是一个民间口传故事,它是南昌民间传说的一个代表,是赣文化的典型标本、名片、品牌。羽衣仙女故事是所有民间故事当中最为动人的一则故事:美丽的仙女飞临清池解羽沐浴,男子窃得羽衣后与其结婚生子,仙女要回羽衣后飞返天界,伤心的家人踏上了寻亲的旅程……。这个故事中“解羽入池”、“窥浴窃衣”和“人鸟恋情”等故事情节优美感人,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它反映普通劳动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和曲折的生活经历,既引人同情又包含了许多可能性,因而很能撩发人们的兴趣与想象,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这一故事后来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绎,成了《天仙配》、《七仙女下凡》和《牛郎之女》的故事元素,俄罗斯的《天鹅湖》和日本的《夕鹤》亦与这一故事传说有关,它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纯型向复合型的演变构成过程。古时浴仙池是一个碧水清清的大池塘,鸟语花香,风光旖旎。

传说古时,地处赣抚之滨的南昌江河纵横,三湖九津,岸上,香樟成林,小桥流水;水中,水草丰茂,禽鸟栖息。这里的人们耕作渔猎,植桑采茶,生活安定祥和。

一日傍晚,夕阳西下,淡月高悬,七只白鹤驾祥云从天而降,飘落在一泓清澈的池水上,化为七位诱发披肩,身姿窈窕的秀丽少女。她们是天帝的女儿,趁父王外出巡游之机偷偷来到人间,见这里鸟语花香,风光旖旎,便在大姐娥英的提议下,纷纷脱去各自的五彩羽衣,欢快地跳入泛着涟漪的清水池,沐浴戏水,在水中尽情地洗去进入凡间的一路风尘。这一情景被一位砍柴路过水塘的少年在一棵大樟树后看得真切。这位少年叫春生,他被池塘中的仙女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所吸引,同时为她们美丽的姿容所打动,便忍不住悄悄走至水塘边拿走了一件翠绿色的衣衫,然后又躲藏在绿荫如盖的大樟树后面。

夜色渐浓,仙女们纷纷穿上各自的羽衣又变成白鹤飞回天宫,只有一位叫翠娥的仙女找不到自己的羽衣无法上岸。正在着急之时,水生手捧着翠娥的羽衣从大樟树后走出,向翠娥表露爱慕之意。翠娥见水生长得眉目俊朗,体格壮实,是个勤劳朴实的好后生,对他也一见钟情,便含羞应允。池塘旁的大樟树默默地见证了这一切,它是位有着几千年树龄的香樟王,为他们来自天上与人间的纯真爱情所感动,便降了纷纷飘落的香樟树叶,化为翠娥的嫁衣,春生携翠娥接受香樟王的祝福,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从此,这个池塘被称为浴仙池,成为当地人们淋浴洗衣、青年男女诉说爱情并约定终身的地方。

大将灌婴久闻浴仙池之名,有一日刻意率众将将士千余人来到浴仙池洗马、饮水,见池塘旁大樟树下清风徐徐,便与众将士在大樟树下演习武艺。忽然,天际间雷声滚滚,飞沙走石,灌婴与众将士惊诧莫名。原来,天帝巡游回宫,得知翠娥不顾天界律令,私自下嫁凡间,怒不可谒,遂命两位天神率天兵数千人下凡,欲将翠娥押回天庭问罪,如遇阻拦格杀勿论。灌婴率众将士奋起抗击天兵,无奈天兵人多势众且借助神力,灌婴眼看招架难支。此时,香樟王命满山遍野的香樟树释放樟脑,顿时,战场上香樟弥漫,天兵闻到樟脑气息后随即丧失神性,无力应战,灌婴率军趁势反击,天兵大败而归。

天帝闻悉败情,誓不善罢甘休,遂强令六姐妹穿上羽衣化鹤下凡,天后伪装随后,待六姐妹诱出翠娥后,由化装成凡人的天神趁势将翠娥后挟持回宫。

六姐妹化鹤来到人间,找到翠娥与春生,众姐妹相见倾诉离情,激动万分,她们对翠娥在人间的美好生活羡慕不已。这时两位化作凡人的天神在翠娥家找到了她的羽衣,强令翠娥穿上羽衣飞回天庭,翠娥誓不从命,两位天神便左右挟持翠娥向天庭飞升,春生欲夺回羽衣不让爱妻飞离,抢夺之中,羽衣破碎,缀饰的玉佩和珍珠洒落在池塘的东边,成了今天的珠宝街,羽衣的碎片却被吹落在池塘的西岸,化为一片艳丽的花丛,成了今天的翠花街,而翠娥和春生在池塘边住过的地方成了今天的“塘塍上”街名。两位天神不顾众姐妹的苦苦哀求,执意要把她们带回天宫,无奈翠娥约定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时来鹊桥与春生相聚。

这一传说是天鹅处女型故事,以其优美的故事叙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民间传说故事100篇_民间传说作文400字_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_民间传说故事100篇_民间传说作文400字

如今洗马池是南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但是少有人知道,洗马池得名之前叫浴仙池,而且还是民间故事中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时至今日,包括许多南昌本地人对此传说都不甚清楚,那么,浴仙池传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民间传说_民间传说故事100篇_民间传说作文400字

洗马池附近热闹的万寿宫

民间传说作文400字_民间传说_民间传说故事100篇

1927年拍摄的南昌城洗马池一隅

古籍记载的民间传说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是来自东晋干宝辑录的《搜神记》,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神话小说集,其卷十四中所记载的《毛衣女》故事文字虽然不多,却已经把仙女的传说说了个大概。其原文为:“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娶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意思就是说,豫章新喻县有个青年,看见田里有六七个年轻的女子,他不知道她们是鸟变的。于是匍匐前去,拿到她们中间一个女子的毛衣,藏了起来。等他走到跟前时,别的姑娘都变成鸟飞走了,只有这个姑娘不能飞走。这个青年就把她带回去做了妻子。后来,毛衣女生了三个女儿。一次,她让女儿问爸爸,才知道毛衣放在稻堆下面,她穿起来就飞走了。不久,毛衣女把女儿也接走了。

文中地点说得很清楚,故事发生在新余。但奇怪的是,豫章还有另外一个地方,也有着池塘与羽衣仙女的故事传说,这个地方就是离新余并不远的南昌,而且是南昌最为繁华的地方:洗马池。

相传千年已经“尘封”

“牛郎织女”的传说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南昌的这个传说版本也有自己的出处。

乾隆十九年修撰的《南昌县志》据北宋洪刍《豫章职方乘》作了如下记载:洗马池在郡城东南隅……尝有年少见美女七人,脱彩衣岸侧,浴於池中。年少戏藏其一。诸女浴毕,就衣化白鹤去,独失衣女留。随至年少家,为夫妇,约以三年。还其衣,亦飞去。故又名浴仙池。也就是说,在郡城东南角的洗马池……曾有少年看到七个美女把彩衣脱下放在岸边,在池中洗浴。少年恶作剧地把其中一件彩衣藏起来,美女们洗完后就穿上彩衣变成白鹤飞去了,唯独丢了衣服的美女没能飞走。随后跟随少年到其家中,与少年结为夫妻,约定三年后还衣。三年期满美女穿上彩衣飞去了。所以洗马池也叫做浴仙池。

《江西省南昌市地名志》中录有一则与这段记载完全相似的民间传说,明代王直《豫章十咏》第八《浴仙池》有“翩翩仙侣下涟漪”、“鹤归瑶岛已多时”之句,这些都说明鹤衣女传说最初就发生在豫章洗马池一带。

7日,在南昌市洗马池一带采访,在随机询问街头的几名南昌市民,对浴仙池传说的知之甚少,甚至对浴仙池的地名也是一脸茫然。毫无疑问,洗马池属于南昌的闹市区,在明代就已十分繁华。但为什么原先浴仙池的地名会变成洗马池呢?

说到这里,恐怕有些南昌市民就能略知一二了,洗马池地名与豫章城名人灌婴有着密切关系。

明初胡俨《颐庵集·临清轩记》就说:“豫章洗马池,在子城东南隅,旧传为浴仙池。事不经,儒者不道。郡志载汉颖侯灌婴初定豫章尝饮马于此,故名。”

看来,正是因为大将军灌婴的缘故,浴仙池一名也之存在于故纸堆当中了,随之将一段民间传说尘封起来。

热闹的古代七夕节

浴仙池的仙女传说实际上有来源。神话传说中的织女,是天上神仙世界的巧妇。

南昌古时乞巧活动多半为“丢针卜巧”的风俗。清同治《南昌县志》记载:“七日日中,女儿以小瓷盘晒水少顷,投针其上,针浮下现诸影,得刀见新形,其喜贴,杵形,则优,谓劳苦且拙,亦乞戏也”。也就是说,农历七月初七中午,女孩子用小瓷盘装一点水放在太阳下,把针浮在水面上。如果水底出现剪形影子,表明,自己善女红,则高兴;如果出现钻杵形影子,就忧愁,据说这预示着自己既劳苦,又笨手笨脚。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乞巧游戏。正所谓唐代诗人祖咏诗曰:“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向月穿针易,迎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至于乞巧的方式,各地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穿针乞巧、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等。

南昌还把农历七月七日称作“女儿节”,每逢这一天,人们就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以免天帝发现女儿与女婿长期生活在一起,把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强迫分开。

在南昌市新建县一带,七夕这天要把全村庄的雄鸡宰掉,因为没有雄鸡报晓,牛郎织女就可朝夕相守,不再离别。

在南昌安义县一带,传说七夕节这天,牵牛、织女两星总是竟夜经天,在黎明前,百鸟升天,为牛郎织女相会搭桥。百姓白天不猎禽鸟,有的半夜三更起床,两眼注视天空,观赏星象,讲述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的焚香祷告,祝愿牛郎、织女喜相见,直到太阳升起,人们才离去。

七月初七还有拜魁星爷的习俗。魁星爷就是魁斗星,既二十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叫魁星。古时科举取大,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士”或称“一举夺魁”。旧时的读书人相信魁星爷与榜上题名有关,因此,魁星阁遍布全国各地,人们拜祭魁星爷也十分虔诚。

由此可见,南昌人的七月七文化渊源极为深厚,与浴仙池的仙女传说互相印证。

上一篇: 历朝历代否认的一本中国史伪书,内容颠覆认知,现今只有抄本
下一篇: 舜帝登位的闹剧:竹书纪年揭露了所谓禅让的真相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