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继续收看元代《三国志平话》解读。元代《三国志平话》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的蓝本。但前者的脑洞,让习惯了罗贯中的故事情节的我们,还是惊讶不已。由此还会发出“看完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就理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多伟大”的感叹!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三国志平话》刘关张一手终结的黄巾之乱经过。这一集我们将聊一聊平话里,张飞残忍的棒打督邮的情节。
黄巾之乱平定后,大元帅皇甫嵩说破黄巾贼,功劳皆玄德也。并要上奏皇帝,加官进爵。刘备在大帐里等候,如果把破黄巾贼的功劳全给了刘备,皇帝怎么也得给他封侯拜将的待遇。
就在等候时期,宫里的十常侍段珪来找刘备索要贿赂,刘备说破黄巾贼所得财物都交给了朝廷,他一分钱都没有。
段珪大怒,就骂刘备是上桑村乞食饿夫。张飞大怒挥拳就将段珪两颗牙打落,段珪捂着血淋淋的嘴就跑了。
得罪把持朝政的十常侍,后果很严重。功劳最大的刘备,一个多月都没有受到皇帝宣召嘉奖,就连军队粮草都不予拨付,刘备手下的士兵,都快饿散了。
刘备没办法,只能在皇宫外,拦下国舅董成(可能为“董承”之误)的轿子伸冤。董承一听,就知道是十常侍搞得鬼。就帮忙在皇帝面前,为刘备请功。第二天,圣旨下来,给刘备安了个定州(虚拟的地名)安喜县尉的官。还说京城长安到定州算好时间上报朝廷,朝廷按路程发放他的粮草,让他顺便带着他的兵马去打山贼。东汉建国之初,就把都城设在了洛阳。作者明显认为东汉末年皇帝早朝的地方还在长安。但后面灵帝死后,作者还冷不丁提到汉献帝将都城迁到洛阳,估计是为了虎牢关之战后,董卓迁都长安做准备。
刘备来安喜县赴任,先到太守元峤处报到。太守故意找茬,说刘备从长安到这里,与约定的日期晚了半个多月。是拖酒慢功,嫌官小,故意迟慢!刘备跟他解释自己是携老扶幼,带着军队家属一万多口,所以走得慢。太守不听刘备解释,吩咐左右要把他收监审问。旁边的属官们向太守求情,才得以免杖刑。太守还想着杖刑免了,还是要惩治刘备,想让左右拖着他绕客厅三回。这比杖刑还耻辱,旁边的属官们还是赶紧求情才免。太守忿忿地让刘备滚回县衙去,日后在找他算账。太守的行为,算是给新任下属树威,如果下属会来事,肯定会以钱财交好太守。
刘备回县衙,脸上的不悦,就被张飞看出来了,问是何由。刘备推说是嫌弃官小,兄弟们功劳这么大,还没有官做,才烦恼的。张飞却心思细腻地说,从长安到定州,走了十天都不烦恼,从太守那回来就不高兴了。你就说太守对你怎么不好吧!这位张飞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武将,武力值爆表,足智多谋,脾气虽爆,但粗中有细,察言观色本领也是一流。
张飞见刘备不说,就向刘备亲随打听到了实情。张飞大怒,一个人又提刀把太守给杀了,连带将他的夫人及卫兵总共二十余人杀害。随后,翻墙回到了县衙。
朝廷派了督邮,姓崔名廉,御史台走马,前至定州来督察这件事情。督邮崔廉上来就说这事是刘备这个县尉干的。还提到刘备怂恿他三弟张飞打落了十常侍段珪的两颗大牙。因此不由分说,要将刘备拿下。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太守元峤还是这位督邮崔廉,可能都是十常侍段珪的亲信门生,他们都想找茬将刘备好好教训一顿。
张飞、关羽这下看不下去了,带上刀就往官厅里拿人。张飞把督邮从高高在上的官椅上揪下来,还不忘把刘备迎上官椅上。张飞接着把督邮的衣服扒了下来,赤裸着绑在了官厅前面的马桩上。打了督邮一百大棒,活活将督邮打死。这还不解气,张飞还将督邮的尸体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将脚吊在城墙上的四个角落上”。
张飞裹挟着刘备、关羽,带着手底下的兵,都往太(泰)山落草了。这事还惊动了皇帝,皇帝为了招安刘备,听了国舅董成的建议,将十常侍等七个人斩首,由国舅董成送到太行山,刘备就会受降。作者在这里可能认为太山和太行山是同一座山。但十常侍因为十人,为什么单斩7人,这也是一个谜。
果然,刘备看到七个人首级后,马上就受降。这样一来,刘备就成了诛杀十常侍的功臣。什么何进、袁绍、袁术、曹操,你们都靠边站。最后刘备闹了这么一通,皇帝亲自过问,却只给了刘备德州平原县县丞当。只能说作者还真了解刘备一路过来,都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
总结一下棒打督邮的情节:说书人将张飞写成了武松一样的人物,任凭太守他们有天大的罪过,但也不能祸及其他。价值观的问题的造成,也是为了迎合听众对烂官污吏的痛恨之情。借由张飞的大开杀戒,让听者感到爽快,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爽文”。
张飞从始至终,都在掌握着他们三兄弟的命运走向。他的戏份,不仅比关羽多,连刘备也成了一个摆设。张飞戏份的过重,让刘备这个人物的刻画显得太单薄无力。加上张飞的戾气太重,使得刘关张的形象在文人眼中大打折扣。因此,罗贯中的改写,拯救了一个糟烂的剧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