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但凡提及明清小说,即便是黄口小儿也能报出《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这四本知名的著作出来,四大名著的知名度足以奠定明清小说的地位。明清小说几乎就是中国小说题材的开端,即便同为明清时期的作品,也普遍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和市民文化的发展状态都在这些永久流传的文字当中映照出来。而我们一旦开始谈论市民文化之时,就不可避免的提及到宋元两朝,尤其在市民文化高速发展的宋朝时期出现的话本,就是明清小说的初始源头。现在的我们在徜徉小说海洋的时候,也不免开始想象跨越几个世纪的人们藏在这些小说下的生活里是否也带着和我们一样的想象和对生活的不如意的逃避。
《红楼梦》中孩童闹学
明清小说的超凡地位
四大名著作为明清小说的标杆性里程碑,不仅将明清小说的影响提升至全民必读,更是将影响力扩大到世界各地,明清小说中除了四大名著,有不少如今读来依然醍醐灌顶的讽刺类小说,例如,被收入高中课本中最为知名的一篇《范进中举》就是出自于有名的讽刺类明清小说《儒林外史》,这些小说描写的形态以及当时现状下所讽刺的事实在当今时代下也有着通用的表征,这也是为何明清小说一直长盛不衰的缘由。
《儒林外史》插图
小说本身就表明了相当大的可读性,它不同于其他文章体裁,内容的跌宕起伏,叙事的波澜壮阔和本身带着的隐秘性都对人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明清小说的接受者更面向最普通的劳动者们,在语言的使用方面也更接近现代白话文的叙述,即便如今读来也不觉得晦涩难懂,更增添了明清小说的可读性,让明清小说的魅力越发浓郁。
明清小说的源头
除了被我们熟悉的长篇小说之外,被世称"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认为是明清短篇小说的代表,但其实它们更应该被称为收纳录,因为这当中不仅含有明朝时期的小说创作内容,其中还大量收录了宋元时期的话本以及明朝时期的拟话本,这就和明清小说的源头——宋元话本有着莫大的关联了。
《警世通言》书影
宋朝常常被历史书记录成一个弱势的朝代,这种印象来自于北宋至南宋之间逐渐缩小的国土范围,也来自于宋王朝本身在军事上和外部势力的对比,更重要的事情是宋朝时期抵御外敌的政策上更注重以退为主,在文武官的选拔上也更注重文官,加上长时间的冗官,发达的工商业产生的懒散和喜好享乐的慢生活式的市民文化特点都让人觉得这个时期的国家像个娇滴滴的女孩儿一样,而恰恰这样的时代下孕育出的活跃地市民文化给市井新职业提供了土壤,叫卖小玩意儿的卖货郎,勾栏圈子里的杂耍人,酒楼里的说书人,人前上演的杂剧表演者,这些行当的兴起,催生了话本的出现。
《京本通俗小说》中记载了大量的宋话本
话本与其说是文章的形式,倒不如说更像是剧本,大概起初的话本只记录重要的对话和其中的故事发展,逐渐连带着背景音乐,插曲和念白的部分都加上去,逐渐演化及至有了套话一类的句式,话本的存在就像是给明清小说打了一个草稿,早期的明清小说有着明显的话本的影子,甚至比小说出现之前更早出现了明朝的拟话本,就是仿制宋元话本而作,章回体小说中每章中结尾出现的"且听下话分解"一句我们也常在古装剧中的说书场景当中见到,这就是宋元话本出现的影子。
说书场景
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之间的异同
虽然宋元话本是明清小说的起源,但两者之间相同的不仅仅只是几句套话,更重要的是,内容和用途,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受众群体其实是一致的,即便跨越了上百年的时间,由市民休闲娱乐而衍生出来的基底从未改变,这几百年间,统治王朝和贵族阶层已经换了几次,但是天下的百姓依然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依然依靠苦力和天气吃饭,聚集在商业发达区域的城镇居民们听故事的爱好依然未变,故而两者的内容偏好基本没有什么过多的变化。这种内容偏好指的是具体的故事,无论何时,内容总是多样化的,每一种都有相对应的爱好者,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唯一有变化的是在描写方式和用于叙述的表达上,明清时期的表达明显比宋元话本要激烈多了,在叙事风格上的变化更加明显,宋元时期大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当时能叫上座儿的宋元杂剧大多和爱情有关,其中元曲四大爱情故事至今都声名远播。
这边王瑞兰和蒋世隆的悲欢离合还没演完,那边李千金正怒骂裴少俊薄情寡义休妻之举,倩女这边对着王文举的"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的说教愤愤道,"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莺莺这边在数着掉落的菊花瓣儿倚着河边小树望向远方。这样悠远而撩人的想象就像是宋人点燃的线香,轻轻柔柔,却像极了那点点情丝让人欲罢不能。
《西厢记》中插图
明清小说多了些对妖魔鬼怪的敬意,这世上无法解释的神奇故事似乎都集中在了同一时期,诸葛孔明挥一挥羽扇,摆上祭坛就能借着东风赢了实力雄厚的曹操,常人三碗不过岗,武松却借着酒劲打死了老虎成了大英雄,什么样难缠的妖精都难不倒的十项全能孙悟空却轻轻松松答应佛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从蒲松龄手下冒出的狐狸妖精就像是街上随手捉来的似的,明清时期的作品似乎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怪力乱神,这种描写或许可爱或许有趣或许是藏在普通人群中的一丝丝的期望和些许的嘲笑。
《聊斋志异》书影
书后的市民文化变化
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之间的种种变化不仅是为了跟上这些受众们不断变化的口味,更多的是其背后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本身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出现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也表现在宋元话本向明清小说逐渐转化的过程当中。
宋朝时期发展起来的市民文化有着丰厚的经济和氛围土壤,这缘于宋朝士大夫超常的社会地位以及宋朝时期城市之间的界限的明显打破,最为重要的是宋时期科举考试的可考人群范围大幅度扩大,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之间的阶级天花板也被撞翻,也正是这种看似金字塔式的统治内部层板的软化使得文化得以传播,发达工商业催生出的活字印刷术让文化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起来,文化的氛围足以传播到市井之中,连带着最普通的市井百姓也以附庸风雅为时尚,慢生活的本质也都渗透在整个城市内外,这种环境下衍生出的话本都透出不经意间的散漫,在表达上也更是贴近生活的,是平淡中带着人生的小波折,这更符合彼时人的心境。即便元朝时期,对于市井文化并未有特别大的影响,元朝统治者本身对于汉文化是持有欣赏态度的,加上他们在乎的并不在文化发展上,所以这一时期的民间习俗和本身带有的生活特点并没有特别大的转变,延续了宋朝时期的大部分特点。
白朴像
转眼至明清时期,当朱元璋统一了整个土地的时候,他重新捡拾起来的不仅是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华大地,而且是重建了整个汉民族的礼教体系和原先被打破了的封建统治体系,这两大体系的重建和对宋朝时期程朱理学的继承发展都促成整个社会金字塔结构的重建并加固,使得原本被打破的天花板重新塑造起来,同时轻松的社会氛围又再度变得沉闷而压抑起来。时间线到清朝时期,此时满人对于汉人的统治压制不仅在官场之中有所显现,更是在社会普遍的社会地位之中都体现出来。
朱元璋像
享受过自由呼吸的人们此时变得更加需要宣泄和放松的地方,被紧绷的神经需要更多的刺激点才能得到释放,这也是为何人们需要一个超级英雄,一个超出常人能力范围的人物来解救现状,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这也是明清小说普遍带有妖魔化的缘由,这是市民文化表达自己内心诉求的具象化。
市民文化中折射出的政治
市民文化的出现也好,发展也罢,变化的整个过程就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照妖镜,它的出现是宋朝政治清明最好的佐证,这体现一个高度发展的朝代面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不粗暴不畏惧,政治上的宽松才使得市民文化有真正可以存在的余地,不阻碍其发展不代表不管理,不理睬式的任其疯长,这些文化生于市井,长于市井,同时也阻断其仅在市井发展,出了相应的圈子也是无法继续存在的,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也是最令人神往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蓬勃发展是它正常的速度。
元朝的不予理睬给了元杂剧肆意疯长的空间,此时的政治与其说是蒙古人的单独统治,不如说是混乱的大杂烩时代,蒙古族和汉族的民族冲突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显,这个时代下隐藏的更多的是民族之间的对立,对于文化的干预程度有限,同时蒙汉两股文化的冲撞上明显是汉文化先进的农耕文化占了优势,致使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可以影射元朝当朝的统治者的荒谬和人神共愤的压迫。
关汉卿像
明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有意思的曲线,但总体来说是相对压迫的,这种相对的比照对象就是清朝时期,对比明清两朝,能发现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明朝时期写人物带着妖魔化,带着神奇的色彩描摹一个人,而清朝时期的人物反而没了妖魔化,就是最最寻常的人物,描写隐隐之中的爱情,或者干脆就写妖精了,动物是妖精,花仙子们也是天上的妖精呀,所有的描写都是似有似无的隐喻,连写都不敢下笔了,可见政治上的僵化程度对于文化影响之大。
《镜花缘》书影
结束语:我们在如今自由宽松而又舒适的时代下依然大力呼吁创作自由,殊不知我们的祖辈们为此在几百年的奔走之中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在当下欣赏到彼时台下人感受到的热烈和悲戚,可见文字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这值得所有人庆贺,但也值得所有人透过这些文字的背后去看时代泛黄的黑暗,珍惜当下的每一寸阳光和自由。
参考书目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聊斋异志》
《墙头马上》
《倩女离魂》
《拜月亭》
《西厢记》
《镜花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