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明朝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事情是什么?于谦可能是个大奸臣吗?

明朝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事情是什么?于谦可能是个大奸臣吗?

明朝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事情是什么?于谦可能是个大奸臣吗?它的崛起曾轻易击垮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而它的灭亡却毁在一个十几万人的小部落上。尤其是“它不和亲、无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更是

文|夜谈

编辑|王图往迹

明朝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朝代。它的崛起曾轻易击垮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而它的灭亡却毁在一个十几万人的小部落上。尤其是“它不和亲、无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更是让许多人觉得惊艳。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

在明朝两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有五件事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其中关于事件当中的人物到底是忠奸善恶,也是遭遇了历史上长期的争论。

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明朝历史上五件最富争议的事情。

第一件 靖难之役

依照我们现在的一般常识,靖难之役是一场朱棣发起的叛乱。

因为他是以非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篡夺了皇位,所以无论他之后如何的文治武功,这件事情是干得不地道的;也正是因为朱棣开了个坏头,之后明朝也有好几位王爷想要照葫芦画瓢,这可以说是朱棣这个始作俑者的坏处。

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由于朱棣的地位不正,他上台之后对靖难遗孤采取了残忍的手段,这也让朱棣本人背上了心狠手辣的骂名。

许多历史研究的学者认为,如果朱棣没有发动靖难之役,明朝没有遇到这个残暴的皇帝,那么以朱允炆仁慈的手段,之后的明朝会发展得更加美好。的确,朱棣起身于军旅之中,在战乱当中崛起的他手段比朱允炆强硬太多。

但是随着研究明史的人越来越多,这一段之前算是确定的历史,争议逐渐地就多了起来。

其实争议一直都存在。因为明实录等地方,记载了朱元璋有意把皇位传给朱棣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却遭到怀疑,毕竟历史上成王败寇。朱棣当了皇帝之后,那明实录肯定是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写。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实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那就是明实录是相对比明史更真实的记录资料。

因为明史是与明朝对立的清朝人写的,这其中有一些“曲笔”在所难免;而明实录即便是朱棣美化自己,也多半会有更多的真实性。

而且从历史上来看,朱棣也许算不上一个心慈手软的好人,却实实在在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好皇帝;朱允炆也许是一个仁慈的好人,但却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首先是朱允炆没有驭人的本领。靖难之役当中朱棣之所以带着几千人逆袭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朱允炆的部下在放水,不然很难解释几十万大军被朱棣那么一点儿人打败。这些部将为什么不听皇帝的,反而要给朱棣一个藩王放水呢?

不管他们是接了朱元璋的密令,又或者是听了朱棣的忽悠,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最关键的还是朱允炆自己不能驾驭他们。同时朱允炆还特别放纵文官集团,甚至让文官集团自己选举基层官吏。

这样的制度当时朱元璋就反对,因为下放到基层就乱套了。

而朱允炆对文官集团非常亲近,所以听这帮文官的话,这也是为什么史书上对朱允炆评价高的原因。

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朱棣上台之后立马改变了这一做法,无论这个做法对还是不对,至少说明朱棣和朱元璋的思想才是一脉相承的。而朱元璋作为一个铁血皇帝,他是会选择一个心慈手软的人做继承者,还是选一个有能力、有魄力、有手段的儿子当继承者呢?

这个恐怕许多人都能看出来,似乎选朱棣做继承者的概率反而更大。

那么,朱棣到底是接到了朱元璋的密令起事,还是一个想要夺侄儿皇位的乱臣贼子呢?这恐怕已经很难在历史上说清楚了。

第二件 郑和下西洋

曾经历史上的定论,一般都是认为古代王朝的朝贡贸易,都是一个给别人送钱的亏本买卖,而郑和下西洋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范。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

当时之所以取消郑和下西洋这个活动的原因,也是因为当时许多官员反应,郑和下西洋纯粹是个面子工程,花费巨大却并不能给大明王朝带来利益。而且还用儒生的传统话术,说郑和带回来的那些宝贝、以至于他们的那些航海相关的技术,都是乱人心术的“奇技淫巧”。

甚至激动的大臣直接把这些航海资料给烧了。

一般我们在电视剧和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看到的也是朝贡贸易大把亏钱的形象。

但是,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亏钱吗?这其实也有很大的争议性。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明朝大臣自己其实就有争议。当时永乐帝之后的一个大臣就提了个问题:当年永乐皇帝大兴土木,而且让郑和大规模的搞朝贡贸易,为啥那时候大家的工资年年都能发齐,而且还时不时的给一笔丰厚的年终奖呢?

现在倒是把下西洋活动停止了,皇帝们也比永乐帝节俭。不要说建北京城这么大的工程,便是在皇宫里多找几个妃子谈情说爱,都会被大臣们大骂奢侈荒唐。可是大家的工资却越来越低,乃至于有时候都发不出来。

如果说郑和下西洋真的是亏钱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问得确实很有意思。朱棣在位期间一边搞下西洋,一边还做了许多烧钱的活。其中光是修建北京城这一项工程,就是一笔天价开支。而朱棣还没事就朝蒙古高原北伐,甚至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的人。

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这北伐可不仅仅靠的是军事谋略,最关键的还是得烧钱啊!

当年汉武帝搞了几次北伐,直接就把国库给烧干净了。为什么朱棣还能一边搞北伐一边大兴土木,底下的老百姓一点儿都没有劳民伤财的感觉呢?这其中朱棣也没有别的来钱的路子?

永乐大帝一生的主要经历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的路上。

唯一可能来钱的地方,那就是他在位期间郑和经常下西洋。如果说郑和下西洋还是一个亏本的买卖,那朱棣的这笔钱财就很难说明来路了。

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所以,郑和下西洋到底是亏本还是赚钱呢?

第三件 土木堡之变

我们现在一般的认识,土木堡之变是因为明英宗不知道天高地厚,在王振这个志大才疏的太监蛊惑下,没有带兵经验非要去亲征瓦剌,结果几十万人就给玩崩盘了。

最后皇帝被抓,也先带着数十万大军猛攻北京城。于谦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站出来,从而给大明王朝续命几百年。

不过这个事情的争议性如今也开始显露出来。其中有很多问题稍微研究一下,就能知道其中有不对劲的地方。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首先说明英宗,他在土木堡之变前,其实就已经带兵亲征过好几次。所以他压根儿不是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新手,反而是一个年纪小但是非常有带兵经验的老手。

其次是说他带了几十万人亲征也值得斟酌,因为他这个几十万在史书当中的记载,其实是包括了运输队等后勤人员的。他亲征的节奏非常的快,几天之内动员几十万人,这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之下,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其次是瓦剌和也先的问题,史书上记载着是也先捉住了明英宗。

但是也先捉住明英宗之后的行为非常费解,他硬是把明英宗好吃好喝的供着,哪怕是对明英宗说一句狠话都没有。明实录上记载他是以臣子的礼仪侍奉明英宗——这同样是被北方游牧民族抓过去,为啥之前的宋徽宗、宋钦宗,就没有遇到也先这么好脾气的男人呢?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

关键明英宗复辟之后的行为也是十分的费解。

他居然把导致他全军覆没的王振,以及把他抓了好多年的也先,全都立了庙宇来纪念。这就令人很费解,难不成明英宗的头脑对是非没有辨别能力,哪怕是小朋友也不会干纪念自己仇人的事情吧?

而且在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京城将要发生一件重大的政变。这其中徐有贞还直接把自己家人都送走了,免得在京城里受了池鱼之祸。这徐有贞都这么干了,是不是他听到了什么风声呢?

其实我们在看看明实录对当时明英宗的记载,也可以看出这土木堡之变背后绝对是有幺蛾子的。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实录

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前,明英宗派了一些搞纪检的人,专门去边军当中清查边军的人数——其实也就是查那些边将到底吃了多少空饷。也正是在明英宗这个举动后不久,明朝边境突然就出了问题,许多将军莫名其妙地死了。

明英宗料想其中一定有什么幺蛾子,所以才非要带着大军亲征——而不是什么穷兵黩武。

在这个亲征的过程中,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还试图赶到前面去,结果被王振发现狠狠的惩罚了。他们为什么要赶到前面去呢?是不是想要去给别人通风报信呢?

如果说是这样的话,那么土木堡之变就是一场文官和边将早就图谋已久的政变活动。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实录

那么,之后在北京保卫战当中,竭力阻挡明英宗回国的于谦,又到底该是一个什么历史身份呢?这恐怕也是一个天大的争议。

第四件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的改革在我们一般的认识当中,他是一次有利于明朝的改革。

正是因为他清查土地,并且改用银子交税,给本来已经在经济上十分困难的明朝回血。然而正像历史上的所有变法一样,张居正的改革同样充满争议。这其中最大的争议,其实还在他的一条鞭法。

这个一条鞭法当中规定,明朝的老百姓交税不再分成各种门类;而是把各个门类的税收,全部转换为银子。这样一来明朝不用收各种地方土特产或者粮食,精简了交税的流程减少了交税的损耗。

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毕竟这银子是个铁疙瘩,在路途上损失相对要少一些。

但是这个措施也给明朝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首先这意味着在官方上终结明朝的纸币,之前明朝一直是有纸币作为货币的,而且朱元璋时期纸币还运行的相当不错。在张居正改革前虽然运行的不好,但是毕竟还是在运行的。

改为白银货币之后,因为银子不是明朝自己发行的,所以就必须面临和当时的国际贸易交通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时的农民一年能见到几个银子?可是他们交税却必须交银子,所以只能在交税的时候,把自己的粮食或者其他的什么劳动成果以廉价卖给商人换银子,商人也会在这个时候故意压低粮价,这就大大增加了明朝农民的负担。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

所以,最终张居正改革到底是起了好的作用,还是给老百姓起了一个坏作用?这也是一个很值得争议的。

第五件 魏忠贤到底该不该杀

这个争议也很明显,那就是在明朝文官集团和传统的史学观点中,魏忠贤基本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是当时最坏最坏的一个大恶人。而现代人则更多的觉得,魏忠贤坏不坏不知道,但是当时的文官集团是真的坏。

打仗的时候他们很少有靠谱的时候,而骂皇帝的时候他们基本上个个都满血复活。

魏忠贤虽然人品不咋地,但是他能对付文官,而且还能帮皇帝收上来税收,有了税收皇帝才能处理当时的辽东战局。文官集团把崇祯皇帝一忽悠,直接杀了魏忠贤这个恶人,从此明朝再也没能收上来什么税。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皇帝最后甚至拉下脸向这些文官借钱,可是这帮平日里大义凌然的人全部都向皇帝哭穷,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把明朝给折腾没了。

事实上魏忠贤对于历史的影响,可能并没有现代人估计的那么大。毕竟魏忠贤之所以能够收上来税,其实是因为他背后的皇帝朱由校相当强硬。理论上崇祯皇帝即便是杀了魏忠贤,他只要自己真的想去对付文官,完全可以再扶持一个魏忠贤。

只是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这也正是许多人都为魏忠贤喊冤的原因。毕竟你连基本的明朝运转都做不到,去谈什么仁义道德是不是太奢侈。

同时对于百姓来说,他们确实对魏忠贤恨不起来,毕竟魏忠贤只是逮住大臣和商人撸钱。魏忠贤对于农民什么的就算是不爱护,也比那些逼着农民当起义军的官员要好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许多老百姓给他设立庙宇的原因。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_明实录_明穆宗庄皇帝实录

起码他是那么多官员当中,唯一不想把黑锅背在农民身上的一个。

而崇祯皇帝虽然以仁义的名义杀了魏忠贤,自己对待老百姓也非常仁义,可是他却并没有像魏忠贤那样,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省点儿救命的银子;反而受文官集团的裹挟,不断地给农民增加负担。所以关于魏忠贤到底该不该杀,实在是有着很大的争议。

其实明朝还有许多富有争议的事情,比如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这其实近年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不过前面说的五个事情,从历史上来看对于明朝的走向影响最大。

上一篇: 千古奇冤万贞儿,《明史》的一个细节反证了她的清白
下一篇: 历史故事精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