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486期 ——野史纲目——

历史朱厚照_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历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明史朱厚照

《野史纲目》第486期

——野史纲目——

刘瑾有多惨?正德皇帝朱厚照亲自下令,在三天内,对其割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而这都是刘瑾犯了“反逆”之罪的结果。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历史朱厚照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的一天,正德皇帝朱厚照带着一帮锦衣卫,气势汹汹地走出皇宫,他这次出宫不是干别的,而是要去抄家。

抄谁的家?自然是大太监刘瑾的家,之所以会出现皇帝亲自带队抄家的现象,实在是这个刘瑾,真的让朱厚照愤怒了。

就在前几日,太监张永秘密向朱厚照告发刘瑾,揭发了刘瑾的十七条大罪,让朱厚照大吃一惊,连夜抓捕审问后,刘瑾熬不住大刑,全部认罪伏法。

因此,这才出现了朱厚照亲自带队去抄家的景象,因为从刘瑾的嘴里得知,他的家里,藏着不计其数的宝贝,最重要的,还有他意图“反逆”的证据。

果不其然,在到了刘瑾家后,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一旦搜查之下,单是金银,就搜出来数百万两,还有伪造的玉玺、玉带等大逆不道的违禁物,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刘瑾经常用的一把扇子里,还藏着两把细长的匕首。

看着这两把匕首,朱厚照惊得冷汗都下来了,刘瑾可是经常拿着这把扇子给自己扇风啊,想到此处,朱厚照又惊又怒,当即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特意嘱咐,凌迟时,要割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割满三天为止。

不过,曾经权倾一时的刘瑾身子骨可没那么硬朗,只是割到第二天,他就熬不住,生生地疼死了,这位曾经深受朱厚照宠爱的“八虎”之首,就以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在其死后,他被割下来的肉,被百姓们花钱买走回去下酒,甚至出现了哄抢一空的现象,足以可见,刘瑾是如何的招人愤恨,让老百姓恨不得生啖其肉。

历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明史朱厚照

《华尔街日报》曾经评选过全球一千年来最富有的五十人,其中有六名中国人上榜,而明朝的大太监刘瑾,就位列其中之一。

当然,刘瑾能积累如此多的财富,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嫡长子,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因其父朱佑樘童年过得极其悲惨,因此,在朱厚照小的时候,朱佑樘可以说是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他这个儿子。

用含在嘴里怕化了,碰到手中怕飞了这句话,都不足以形容朱佑樘对朱厚照的爱,再加上生在皇家,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因此,这就造就了朱厚照肆意妄为的本性。

而在朱厚照正是贪玩的年龄时,祖籍陕西兴平的刘瑾,来到了朱厚照身边,侍奉皇太子朱厚照。

刘瑾本不姓刘,祖上姓“谈”,年少时为进宫,认了一个叫做刘顺的宦官,并改姓刘才得以入宫,在明孝宗在位时,刘瑾曾经因为犯错,差点被处死,后来经人牵线,才得以保全性命,并进入东宫。

当时的朱厚照正值年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玩,而刘瑾在摸透了自己这位主子的心思后,便极尽所能地投其所好,因此,很快让朱厚照对他十分有好感。

公元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十五岁的皇太子朱厚照登基,是为明武宗,在他登基后,刘瑾进入钟鼓司,算是升职加薪了。

刘瑾有一个心中十分敬仰的偶像,就是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大红人太监王振,这位曾经干出来的“壮举”,就是怂恿着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自己也跟着耀武扬威。

不过,王振的最终结局是在战场上被愤恨他已久的大将杀死,但即便如此,刘瑾依然对他这位前辈十分崇拜,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有王振的风光。

朱厚照野史_历史朱厚照_明史朱厚照

因此,在最开始,刘瑾就将宝押在了朱厚照的身上,他知道自己的这位主人是个什么秉性的人,因此,为了配合朱厚照,他与其他几个臭味相投的太监一起,绞尽脑汁的逗朱厚照开心。

本身朱厚照就是一个贪玩的人,再加上他继位时,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以前还有父亲管着,如今自己坐拥天下,这就更让他忘乎所以,放肆的与以刘瑾为首的太监“八虎”胡闹起来。

进献几只鹰犬,送上几个美女,鼓捣一些稀奇的小玩意,或者开发创造一些小游戏,总之,为了让朱厚照开心,刘瑾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朱厚照玩的很开心,他开心了,自然对“功劳”最大的刘瑾就少不了丰厚的赏赐。

因此,刘瑾便步步高升,逐渐成为了朱厚照身边的大红人,由于他生性狡黠即便是有大臣对他不满,进而弹劾他,也被他通过各种手段给压了下去。

而在正德元年十月,刘瑾与反对他的文官群体一次交锋,不仅奠定了他在朝中无人撼动的地位,还借此再次上位,真正成为了一个权宦。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月,对刘瑾所作所为十分不满的内阁成员李东阳等人,开始了第一轮对刘瑾的弹劾,但奏疏递上去之后,犹如石沉大海,朱厚照对此毫无反应,看见了也当没看见。

朱厚照野史_明史朱厚照_历史朱厚照

对此,内阁几个大佬并不气馁,紧接着,包括吏部尚书张升等人也接连给朱厚照上疏,弹劾刘瑾,但依然是毫无作用,朱厚照该怎么玩还是怎么玩。

在几个大佬商议之后,决定换一种方式,让五官监候杨源借助星象之说,来弹劾刘瑾,还别说,这次终于有反应了。

朱厚照之所以有反应,并不是害怕这些文官,而是那个时候,星象毕竟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国家兴衰都要看这些,杨源就是利用这一点,把刘瑾扯了进去,才会让朱厚照有所心动的。

但心动并不代表行动,为了给朱厚照加把火,李东阳联合六部九卿,集体给朱厚照上了一封奏疏,也就是说,整个大明政府内阁的所有高级官员,全部将矛头对准了刘瑾。

这下由不得朱厚照犹豫了,最终,在文官们的施压下,刘瑾等人被下诏送往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一旦到了那里,就只能混吃等死了,刘瑾自然不愿意去,就在被遣送南京的诏令下发的前一夜,刘瑾在一番哭诉之下,说了一句让朱厚照十分心动的话,改变了整个事情的发展方向。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刘瑾

不得不说,刘瑾着实是一个极富政治智慧的人,他一眼看穿朱厚照内心是不愿意将她们送走的,只不过是迫于文官的压力,才做此决定,因此,他绕过问题本身,直奔主题,把朱厚照捧到一个高高的位置上,因此,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成功。

事情的结果,是刘瑾一方大胜,不仅继续留在京城,还将那些弹劾他的文官集团,给打压了个遍,除了李东阳被朱厚照强制留在内阁之外,其余人等,不是被仗责就是被降级,眼看胜利无望,内阁中也接连两位成员辞官归隐。

自此,刘瑾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太监中最高的级别,而经过他与文官们的大战后,文官们见到刘瑾都是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对此,刘瑾十分的洋洋得意,他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梦想,现在的他,比自己的偶像王振当年还要风光,朝中谁要是不依附他刘公公,马上就会被治罪,在他得势的那些年中,被他无故处罚的官员,足足有上百人,最惨的,不仅官职被夺,甚至累及妻儿,以至于家破人亡。

历史朱厚照_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历史上的刘瑾,文化程度很低,就连大字都认不全,但他极为聪明。

为了达到自己欺上瞒下的目的,每次在向朱厚照汇报奏事的时候,他都会挑选朱厚照玩游戏兴致正浓之时,他在一旁絮絮叨叨,次数多了,朱厚照就会十分厌烦,告诉刘瑾,以后不要烦他,自己看着办。

就这样,刘瑾达到了自己独断专行的目的,除了大肆中饱私囊之外,刘瑾干得最多的,就是打击那些他看不顺眼的官员。

他发明了一种枷法,重达七十公斤,用这个来惩罚那些弹劾他的官员,曾经有多名官员,因为犯了小错,就死在这个枷法之下。

在刘瑾的不断欺压下,终于有官员忍受不了,在正德三年,一封匿名举报信被送至内阁,但最终还是落到了刘瑾手中,他看完后大怒,就假传圣旨召集百官,让所有官员跪在奉天门外,当时正值酷暑,这些官员从中午一直跪到傍晚,其中还有两名官员中暑而死。

从正德元年到正德五年,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大明就是刘瑾的天下,百姓们只可以不知道皇帝是谁,但都知道刘瑾刘公公是何许人,整个大明,被刘瑾搅的是乌烟瘴气,很多正直的官员要么被迫害,要么辞官归隐,剩余的也是惶恐不安,对此,刘瑾是越发的嚣张。

但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日渐嚣张的刘瑾,终于迎来了他覆灭的时刻,他的覆灭,还要从他不该乱收黑钱说起。

前文讲过,刘瑾得势后,开始大肆中饱私囊,只要给他钱,就没办不成的事,而在送钱的人中,有一个人十分特殊,他就是安化王朱寘鐇。

明史朱厚照_历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朱寘鐇的祖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㮵,朱元璋称帝后,朱㮵被封为庆王,传到朱寘鐇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人了。

但这个朱寘鐇去没有祖上那种为国为民的气节,相反,他在袭爵后,反而觊觎帝位,暗中招募了一批跟随他的文臣武将,意图篡位。

篡位需要招兵买马,但容易被人察觉,因此,为了掩人耳目,朱寘鐇就找上了正得势的刘瑾,以自己需要增加点护卫为由,请求他批准。

当然,黄白之物是少不了的,在刘瑾一番假意推辞下,最终朱寘鐇达到了他的目的。

就这样,朱寘鐇暗中发展势力的时候,刘瑾却视而不见,毕竟拿了人家的钱,就要给人家办事,在经过数年的准备后,朱寘鐇在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宣读檄文,发动叛乱,史称'安化之乱“。

在朱寘鐇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刘瑾干了一件十分无脑的事情,他害怕朱厚照查出来他曾经收过朱寘鐇的钱,就把这个消息压下来不报,而这件事为他日后覆灭,埋下了一个引子。

当然,这场叛乱并没有给当时的大明带来什么重创,毕竟大明朝在当时国力还算强盛,何况当时还出了个牛人王阳明,因此,很容易就把叛乱给平定了,但平定叛乱之后,就是刘瑾倒台的开始。

事情的起因,是太监”八虎“中一个叫做张永的人,此人素有心机,并且与刘瑾不合,一直都有想取代刘瑾的想法,但苦于没有机会,但在平定朱寘鐇叛乱时,他作为朱厚照指派的先锋官,在宁夏见到了一个人,让他看到了机会。

这个人就是后来名震天下,官至内阁首辅,被誉为文德武功堪比唐代姚崇的杨一清。

明史朱厚照_历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在杨一清的帮助下,借助安化王朱寘鐇一事,把刘瑾索贿以及其他罪名共计十七条大罪写进奏疏,由张永带回京城,直接面呈朱厚照,以此来扳倒刘瑾。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且不说朱厚照能不能相信,就是相信了,能不能治刘瑾的罪也是一个问题,但最终,在张永以死相逼之下,朱厚照最终还是下令,在张永进京的当夜,将刘瑾抓捕归案。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以及朱厚照改变主意,张永等人连夜开始对刘瑾的审讯,刚开始刘瑾还十分嘴硬,但架不住张永知道他的态度底细,最终还是通过各种方法,让刘瑾认罪伏法。

次日,在张永的带领下,锦衣卫前往刘瑾家中搜捕证据,据传搜出无数金银财宝,还搜出藏在扇子里的短剑,而宫里的朱厚照听说了,都跑来瞧新鲜,等到他真正看到刘瑾家中不计其数的家产,以及那把藏着暗器的扇子后,才终于相信,刘瑾确实有造反的心思。

盛怒之下的明武宗朱厚照,亲自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并要在三天内,割满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方可。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刘公公没能扛到第三天,仅仅在第二天,他就因忍不住疼痛而死,在他死后,刑场周围的百姓们争前恐后地要买他被割下来的肉,甚至出现了哄抢的现象,为了就是拿回去祭奠那些被刘瑾害死的正直官员,以慰在天之灵。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历史朱厚照

当然,刘瑾再怎么惨,也是罪有应得,相比他残害官员,欺压百姓,他的这个下场,只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大快人心。

而他之所以会被这么快扳倒,并让朱厚照亲自下诏将其凌迟,是因为张永等人,抓住了朱厚照的心理,击中了刘瑾的要害。

其一,朱厚照爱玩,但并不傻

史书中的朱厚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就连清朝时,教育不爱学习的皇子,都以朱厚照作为反面教材,一句“你想学朱厚照吗?”,就能让皇子安心学习。

但实际上,朱厚照虽然贪玩,但是极为聪明,他纵容刘瑾,但不代表就不懂得制衡。

在刘瑾威胁到他的皇位时,朱厚照自然不会同意,皇位都没了,他还怎么玩,而张永正是抓住他这个心理,才让朱厚照下定决心,处决刘瑾的。

其二,刘瑾自作孽不可活

前文讲过,刘瑾曾收了安化王朱寘鐇不少黑钱,因此,在朱寘鐇叛乱时,刘瑾出于害怕,居然将叛乱的消息瞒报,试图不让朱厚照知道。

而张永和杨一清,就是借助这件事发挥,把刘瑾“牵涉”进叛乱一事,而无论在哪个朝代,但凡和叛乱扯上关系,那就是一件大事,没有皇帝不在意这个的。

因此,这样才能引起朱厚照的重视,才能帮助他下决心。

历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明史朱厚照

其三,家中藏着暗器,才是最致命的

刘瑾是什么人?天天在朱厚照身边的人,也就是天子近臣,而他家中藏着暗器,想暗杀谁?这还用质疑吗?

就是用脚指头想一想,都知道刘瑾所藏的暗器,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此明显的证据,由不得朱厚照不相信。

至于那把藏着暗器的扇子,是不是张永提前放好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因此,在张永、杨一清以及众多官员的共同努力下,刘瑾才得以被绳之以法,并最终被朱厚照下令凌迟处死,虽然在过程中,每个参与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但目标一致,就是除掉刘瑾,并且,他们也做到了。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历史朱厚照

小结:

历史上有名的太监不少,尤其是在盛产大太监的明朝,更是出了不少权宦,但刘瑾在其中,却是造成危害最大的太监之一,在他得势期间,官员们可谓是生不如死,备受欺凌却敢怒不敢言,而张永以及杨一清等人的计除刘瑾,真正算是为民除害,刘瑾被残忍的凌迟处死,称得上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上一篇: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
下一篇: 《穆天子传》与周穆王的“西游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