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就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一样,命途多舛。如“凹”字一般,大起大落。
他年少成名,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正欲扶摇而上的时候,谁能料想,一夜之间竟从天堂跌落到了凡间。二十多年颠沛流离的仕途,不仅没有磨灭他乐观的处世态度,竟还令他愈发坚韧。
当他百转千回,阅尽千帆之后,初心依旧未改。
他是我最喜爱的诗人,爱他的才气,更爱他乐观生活,笑对苦难的积极心态。
他就是“诗豪”——刘禹锡
年少不识愁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刘禹锡降生了。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九年,尽管硝烟已然散去,一切转危为安,但大唐大病难愈,早已英姿不在。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乱世,刘禹锡是一个幸运儿。早在出生之前,父辈为避安史战乱,已经从老家洛阳,迁居到少收兵燹的江南,并在当地为官。刘禹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必然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禹贡》有云:
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刘父老来得此独子,为其取名禹锡,意为大禹所赐的玄圭,可见家族对其之重视。
转眼间18年过去,追梦少年,离开故土,去往长安游学,成为了一个“北漂”。都说怀才如怀孕,你想藏都藏不住。果不其然,短短几年,他在长安已经小有名气。
3年后,21岁的他进士及第。所谓“三十老名经,五十少进士”,是说年过半百,若能考上进士都算是年轻的,可见刚过弱冠之年的刘禹锡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天才。
现在读来他参加科举时所作的《省试风光草际浮》(节选):
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
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都不难体会当时的刘禹锡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与他同科的进士还有大名鼎鼎的柳宗元,也正是这段“同窗”的经历,让他们成了生活中的知己和仕途上的战友。
生活上,结识了柳宗元、韩愈这样的知己;工作上,受到权臣杜佑的器重,是人人羡慕的“公务员”。刘禹锡的生活滋润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虽然一切都平平顺顺的,但是,这好像不是刘禹锡想要的生活。试想一下,看着国家渐渐衰败,像他这样的青年才俊,怎么可能不时时刻刻想着尽己力,分国忧?
这不,几年后机会来了。随着顺宗继位的继位,以王叔文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欲改革弊政,“永贞革新”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开始了。
跌宕人生
壮志未酬的刘禹锡热情高涨,急流勇进,成为改革的主力,正当他卯足劲,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一切却戛然而止。
短短几个月,革新就以失败草草收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他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就这样开始了。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三十多岁应该正是大展宏图,实现人生理想的年纪。此时已过而立的刘禹锡突然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我这个旁观者都不禁要重重地叹息。
但是刘禹锡却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尽管哥仕途失意,步入人生四季中失意的秋天,但是那又怎样?哥觉得不错啊!
每每读到《秋词二首》,我不禁感叹,梦得啊梦得,我水土都不服,就服你这不服输的个性。一夕之间,从皇帝身边的红人,流落到如此境地,你竟还说如今“悲秋寂寥”的自己胜过“春风得意”的当年?
一晃十年,“二王八司马”的风波渐渐平息,刘禹锡和他的难兄难弟柳宗元奉召一同回京,仕途上似乎出现了转机。
谁能料想,刚到长安,刘禹锡那股桀骜的劲儿就发作了,在朗州坐了十年的冷板凳,哥今天回来啦!他写道: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哼,你们这些权贵,拽什么拽?哥不被排挤,能有你们的事儿?
柳宗元看到这诗心里捏了把汗:哥们,你可长点心吧,本来嘛,人家都让你回长安了,说明原谅你了呀,你就低低头,认认错,能怎么样嘛?愿上帝保佑,阿弥陀佛。
人生如戏,可是这导演不一定是你自己撒。这不,刘禹锡在长安刚赏完桃花,就被贬到更边远的连州(广东清远)当刺史去了。
可苦了那无辜的柳宗元,被他的好兄弟一首诗坑到了柳州(广西柳州)。哎,权当是一次长安自驾游吧。
就这样,两哥们儿一同南下,在湖南衡阳分道扬镳,一人向南,一人往西。
他们当时未曾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5年后,刘禹锡丧母,北上回乡扶柩,这才得以离开连州,再次途径衡阳时,得知柳宗元已经不在人世。此时的刘禹锡,亦年近半百了。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湘江边,刘禹锡悲痛欲绝地写下这首《重至衡阳伤柳仪曹》,字字血泪。是啊,“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曾经一起共患难的兄弟不在了,换谁能释怀,何况他被自己坑成这样。
一切开始慢慢变好
人生到底谷底,哪儿都是上坡路。
赋闲在家不久,老刘等来了新的差事—夔州(重庆奉节)刺史。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当然不能算是一个美差,但相比于朗州司马,连州刺史之类,能得到这样的任命,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在夔州刺史的任上,刘禹锡爱上了巴蜀民歌,他这个乐天派,仿佛找回了本心。期间创作了多首《竹枝词》,语言活泼,民歌气息浓厚至极。
不久,刘禹锡再转调和州(安徽马鞍山)刺史,此间创作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虽不足百字,今人读来,亦是脍炙人口,振聋发聩。“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种恬淡的心境,正是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现代人需要回味的。
两年后,刘禹锡奉诏回东都洛阳,另有人事安排,途经扬州,竟然遇到了“网友”白居易(刘与白多有诗文唱和)。
他乡遇故知,人生莫大喜事也。
这两个两鬓斑白的同龄人一醉方休。
酒入愁肠,老白想起老刘这些年的遭遇,惋惜道: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老刘闻之,惆怅入怀,叹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是啊,人生有几个二十三年,宝宝心里苦,宝宝就要说出来。
可是,路还是要往前走撒,咱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总不能因噎废食吧?你说是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老白,谢谢你的同情哈,还唱诗歌给我听。但是喝完这杯酒,咱伤心往事不提啦,你不是叫乐天嘛,打起精神来嘛,开开心心的哈。
万般相聚,总须一别。泪别了白居易,老刘“马不停蹄”地赶回洛阳。
时过境迁,大和二年(828年),56岁的刘禹锡重回长安任主客郎中,再次去到玄都观。十四年前,他在这儿写了首诗,然后…就被下放了。
什么,你说他肯定很后悔那会儿写了这这首诗?Oh My God,我只能说,你读这里还不了解他,他像是一个这样就屈服的人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嘿嘿,怎么样,哥又回来啦,还有谁!!!
是啊,他一直不就是这样一个遭受权贵百般打压,都不肯不趋炎附势的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啊!
尾声
时光如流水,一晃,曾经年少的刘郎已步入暮年,身体愈发衰败,曾经的至交柳宗元、韩愈、令狐楚等人也相继离世。
熟悉的秋天又来了,秋风萧瑟,草叶枯黄。
我想若是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看到此情此景,回忆起这些年的起起落落,想起故人相继离去。都不免吟上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吧。可他不是其他人,他是刘禹锡啊,他写下这首《始闻秋风》(节选):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高气爽正是极目远望的好时节,为了你,我拖着病躯亦要登上高台。
时过境迁,依旧初心不忘,他断然是不会去伤春悲秋的。这不诗里满满的正能量,让读者心中充满希望。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他一生经历了八任皇帝,足见当时的国家是多么动荡不安。
他的一生,好似他生活的时代,颠沛流离。如果把人的一生分为四季,毫无疑问,他的一生多数时间都处在秋天。虽然为官,并不像杜甫那样潦倒,但也终生不得志。他用了半辈子辗转了大半个中国,跌跌宕宕。
可是与他的经历相反,他的诗歌无时不刻不在表达豪情雄健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想,正是他的百折不挠,他的与众不同,才让他在诗歌百花齐放,才人百家争鸣的唐朝留下“诗豪”的名号,让他名字印在千年之后的我们这些热爱诗歌的人的心中。
- 作者 -
王兴宾。编辑,充满文艺情怀的90后,爱好书法、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学,爱在优美的诗歌中徜徉,向往诗意的栖居。坚信生活要有仪式感。
- END -
文章皆为作家原创作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