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
《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约前七七—前六)。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祗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类传”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此书屡经传写,至宋代版本已有很大变化。宋通行本分七卷,依次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和“孽嬖”,每卷记十五人,卷后有颂。书后有《续列女传》一卷,相传为东汉班昭增辑,又收录二十人。相关研究甚多,此不详述。
至明代,程朱理学普及,政府和社会对妇女道德规范之要求日趋严苛,《列女传》的内容宗旨与这种要求高度契合,因此成为官私刊印的重要文本。同时,增改、模仿之作不断涌现。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一五二五—一五九三)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孽嬖”,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有虞二妃”起,至“熊烈女”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据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刻板于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至四十年(一六一二)间,真诚堂刊本。他说:“书中插图,刻得精美极了,一见即知其是出于徽派名家之手,其风格和汪廷讷的《人镜阳秋》十分类似。”郑振铎在藏本每则故事之后均有赞语,却仍为墨钉,未刻姓名。他又见过一明代初印本,曾为王孝慈收藏,“那墨钉上已刻了一个‘汪’字”,因此,他怀疑真诚堂可能就是汪姓。明万历印本目前极其稀少,已不见全套印本存世。入清后至乾隆前,汪氏书版保存完好。后为鲍廷博所得。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鲍氏知不足斋将《列女传》原版重加编排和印制。另外,较明刻本删去了宋末、明初殉难之妇女数十则。卷前增著名学者卢文弨序。该序手写上板,笔画流丽。序文曰:“今此十六卷者乃新安汪某所增辑……剞厥既备,未及印行,距今几二百年,无知之者。”
此书目录首页镌“仇英实甫补图”,每卷首页版心刻“仇英实甫绘图”。仇英,字实甫,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工人物山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代四大画家。学者对于仇英绘《列女传》图一事,颇存疑。如郑振铎先生就认为该书“图非十洲笔”,当为民间艺人托名而作。插图已从传统的上图下文式扩展为独版,并开始注重描写人物形象,注重体格比例的准确和肌肉的质感,具有现实的立体感。并初步注重人物的内心感情、性格描写。慎重处理画面构图,使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刻工未镌题名,然就刀法纯熟和线纹遒劲来看,当出于新安黄氏名手,就其版画之精美而言,堪称徽派版画的杰作。郭味蕖在《中国版画史略》中指出“此作人物配景,都是丝丹镂素,纤细逼真,利落生动,无斧凿铲劚之痕,这是当时名画家和黄氏名工精心合作的代表作品”。知不足斋刚启用时,版片尚完好如初,加之摹印精细,故印本线条俏丽,毫发毕现,因而全面体现了明徽派版画婉丽典雅、笔笔落实的特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