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20世纪这些历史学家,你认识几个?

20世纪这些历史学家,你认识几个?

20世纪这些历史学家,你认识几个?二十世纪的历史大家们

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开始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不再使用过去的史书编纂方法,批判封建旧史,重新认识和编写中国历史。在这个史学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新史学”思潮兴起,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历史学家

大家耳熟能详的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胡适等人,都是一时俊彦,但是更多的历史学家却被忽略了,他们对中国历史的革新和研究贡献良多,他们或是翻译介绍外国资产阶级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或是提出新的见解,或是编写新的历史教科书,灌注自己的史学观念,看似不同,实际上,殊途同归,都是求“新”,以适应大变革时代的需要。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几位不为人知,但是成就很高的历史学家!

夏曾佑(1863-1924)

他是晚清思想史、史学史乃至文学史、政治启蒙史上的重要人物,梁启超称他为“晚晴思想界革命的先驱者”!

夏曾佑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过从甚密,夏曾佑给梁启超起了个绰号叫“佞人”,梁解释说:古人自谦便称“不佞”,“佞即才也”,《庄子》中称墨子是“才士”,我推崇墨子,所以叫我“才士”,“才”即“佞”也,所以就叫佞人了。

夏曾佑崇尚西学,对先秦荀子进行了猛烈批判,准备清算整个中国学术史系统,改变未来的走向,他把观念的变革看的非常重要。夏曾佑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尝试过用旧体诗表现新学的内容,诗文中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沧桑与热情。

《关于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是夏曾佑的代表作,尽管只是一部未完成的半成品,他探讨了教科书形式史书的广泛涌现和流行,说明了新式历史著作的广泛翻译和出版,追踪了当时史学领域的新思潮和新动向。

史学家_史家学区房_史家学校校服

何炳松(1890-1946年)

何炳松擅长西洋史学史的研究,并将研究方法借鉴到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之中,在史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著述甚丰。

何氏曾留学美国数年(1913—1916年),对西洋史学有深入的研究。1924年,他翻译的《新史学》的出版,标志着20世纪初通过日本引进西洋史学理论的终结。

何炳松1925年与郭斌佳开始合作翻译美国历史学家James Thomso Shotwell著的《西洋史学史》AnIntroductiontotheHistoryofHistory,在他计划编译的《西洋史学丛书》里,还有一部书是英国史学家Gooch著的《十九世纪之史学与史家》(Historyand Historiansin theNineteenth

Century。但是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遭日本飞机轰炸,此书未能出版。

史家学区房_史学家_史家学校校服

柳诒徵(1880-1956)

20世纪20年代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系,办了多种史学杂志,如《史地学报》、《学衡》等,培养了大量史学人才,其研治史学,在国内独树一帜,被称为“南高学派”。

柳诒徵一生未进学校读书(包括南苦书院和两江师范),自己苦学而成国学大师,在史学、书法、图书馆事业和教育事业上卓有建树,著作等身。代表作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柳诒徵史学论文选》正续编等。其爱女柳定生所编《柳诒徵年谱》,其长孙柳曾符、曾孙女柳佳合编《劬堂学记》,记述柳诒微生平最详。王季思纪念柳诒徵有诗云:“东西学术志沟通,文笔东南第—峰。还见劬堂风范否,相看剩有六朝松。”

史学家_史家学校校服_史家学区房

张荫麟(1905—1942)

张荫麟1905年生于广东的东莞,十六岁考入清华学堂,十八岁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于《学衡》杂志,批评梁启超而得到梁启超的欣赏。1929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习哲学和社会学,后任教于清华。

他试图把哲学和艺术与史学融合在一起,提出要用感情、生命、神采来从事历史写作。包括梁任公、贺麟、吴晗在内的熟悉他的学界人物,无一例外地称赏他为不可多得的史学天才。

张荫麟是个悲剧天才,他死的时候只有37岁。如果说陈梦家的古文字研究与古史写作,浸透着诗人的激情与诗笔,张荫麟则是视感情、生命、神采和直观的认知,是历史写作的必要条件。

《中国史纲》是其代表作。

史家学区房_史家学校校服_史学家

上一篇: 中国历史上6大史学家,第2位影响后世两千多年,至今无人超越
下一篇: 钱穆:一个历史世纪的文化背影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