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doc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doc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doc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doc,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 摘 要: 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辅助资料,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特点,有助于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史料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特点及价值 摘 要: 史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辅助资料,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特点,有助于教师选择正确的教学史料,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 关键词: 史料 历史教学 特点 作用 “史料就是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残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1]。历史发展到今天,不论是文字形态的书籍、诗歌,实物形态的遗迹器物,以及遗址多样性,都超过了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单以文献史料为例,翦伯赞先生曾说:“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学者往往穷毕生之力,而莫测涯际。”[2]而丰富的史料也影响着中学课堂。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情景教学、问题教学、史料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其中史料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呈现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的时候遇到了不知如何筛选史料,如何辨别史料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史料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或者史料使用累赘。教师所用史料不是对课堂教学的锦上添花而是滥竽充数,以为将史料堆砌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可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解决教学问题,最后还能体现自身教学技艺多么高超。

如此种种原因,导致史料教学备受争议,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了解教学中的史料,不知道教学中的史料有何特点,教学中的史料作用何在,所以也不能够将史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了解教学史料的特点,选择正确史料,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选取的原则 1.趣味性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对事物的基本认知阶段,只接受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再加上历史学科的地位比较尴尬,因此,在这两难情境下,史料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是智力水平能够接受的趣味性史料,因为只有趣味性的史料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兴趣的激发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具有趣味性,这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需要。 2.典型性 教学中的史料与史学研究中的史料不同,在史学研究中只要证明或者能够说明问题的史料都要用上;但是在教学中会根据课堂内容选取最能够体现历史问题,表现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象的史料;这样的史料无疑最具典型性的特点。教学中的史料具有典型性的原因在于,第一,所选取的史料能够清楚明白且直接说明问题,便于问题解决;第二,选取的史料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留有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良好的历史感觉;第三,选取的史料能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最终能取得较好的历史成绩。

3.针对性 目前很多教师为了使课堂更丰富更高端,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多么一流,往往会采用大量史料,甚至有些史料和问题并没有太大关系,或者已经有史料说明问题了又重复使用史料;使整个课堂教学都充斥在史料当中,课堂上史料泛滥,让课堂内容繁杂。目不暇接的史料导致学生无法思考问题,由于史料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因此无法按规定完成教学内容。而真正的原因在于教师在选用史料的时候没有针对性,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师在用史料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盲目性,只要有点关系的,都将它用上,更甚者是重复累赘的使用史料。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区别与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教学的史料具有问题解决的针对性特点。只有针对性的史料才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索出问题之间的联系。史料的针对性特点是解决历史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 4.浅显性 教学史料具有浅显性的特点是由学生的心理与智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初中高中的学生不宜接受那种难、繁、偏、旧的史料。如果史料过难,则一方面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能太旧,太旧的史料其科学性没法保证,跟不上学生思维发展的脚步与社会发展的脚步;更不能太繁琐,繁琐的材料一方面耗费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

因此教学中的史料区别于史学研究中的史料,史学研究中的史料越复杂,越神秘,对于史学专家更想揭开这层面纱,即使是耗费毕生精力他们也乐在其中。而对于中学生学习历史而言只需要“了解历史材料并依据材料来解释历史,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的能力”[3]及“掌握历史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4]。所以历史教学中的史料以浅显易懂即可。 三、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史料除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史料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教科书中蕴含了教学要使用的基本史料,历史这门学科其实就是经过多种史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最后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而教科书会将这些结论直接采纳。对于中学生而言,理解这些结论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材编订者相应地会用一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史料对这些结论作一定解释;如果没有这些史料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没有材料作支撑,则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的能力。单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例》其包含文字图片史料就达11份史料[5]。

另一方面,由于教科书上的史料已经被很多教师用过了,因此一些教师会选择自己另外找一些能够说明问题,论证观点的史料,由此来源便有了课外史料,由于史料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史海里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的史料,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2.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6],对学习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而史料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引用伊藤博文与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所对的一副对联导入新课。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伊藤博文),下联是:“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李鸿章),由此设问:(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又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这副对联的引用起到了以趣引思的妙用,学生为了寻求答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所以除了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播放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趣味性史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3.提高学生能力 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方法很多,有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或者情景模拟等,但是通过史料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最实际、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史料可以首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7]而1989年高考历史卷首次出现的历史材料题,无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开始重视,从那以后的大纲中都有明确要求,例如:关于了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有人摘引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的两段材料,并设问:(1)指出鸦片战争前的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的唯一合法城市。根据材料一,概括“洋货”对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生产内容和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先不看摘引材料如何,单就看其设置的问题,问题一用“指出”表明是考查基本的历史知识,问题二用“概括”、“分析”表明是要考查学生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而分析历史则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现在的历史高考对于这样的题目的设置越来越多,确实是因为史料能够多方面考察与培养学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一点其实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8]。回归历史本真,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和依据,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的无穷魅力在于它包含大量丰富的史料和内涵。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中的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历史感的培养。其实史料能够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可以深化和活化教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例如,讲到近代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时,可引用殖民主义头子克莱武在英国议会上的一句话作为史料:“富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强大的国家在我的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开了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二十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样客气呢?”克莱武的这一无耻“自白”,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殖民主义的残酷。因此,准确、合理地运用史料能够让学生回归历史本真,感受历史发展的脉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自豪感与自信感。 总之,有效地利用史料能够活跃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和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良玉.史料学片论[J].福建论坛,2000(5). [2]翦伯赞.史料与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20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S].2001:3. [5]朱国汉,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I[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第4版:4-7. [6]胡琮禹.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和作用[J].阴山学刊,2001.9(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S].2001:3. [8]朱煜.论史料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上一篇: 史料分哪几种类型?
下一篇: 皇太极成为后金大汗,为何还要向代善下跪,行三跪九叩之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