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其取舍精当的选材构思,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再现了从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几十年间的历史风云,其文学价值颇受推崇,艺术影响深远流长。“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小说以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开始,通过“七分史实而三分虚构”的叙事手法,顺沿历史脉络叙写故事和塑造人物,讲述了三国盛衰的历史进程,揭示了乱世争雄的尔虞我诈,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叱咤风云,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精彩壮美的历史画卷。
《三国演义》叙写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磅礴历史。小说依据正史而博采传说,其整体架构、情节构思、人物设计均围绕“三国史实”这一主线展开。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导致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趁机割据。黄巾起义被镇压后,董卓权倾朝野,袁绍率天下诸侯联合讨伐,后来董卓败亡,天下大乱。建安元年,曹操劫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白门楼诛吕布,官渡之战破袁绍,逐鹿中原十一载,终于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吴蜀联合抗魏,火烧连环大破曹军,刘备借机取蜀地,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后的几十年间,三国间战事不断,各显神通,互有胜负,后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司马炎废魏国皇帝而自立,魏蜀吴统一于晋,三足鼎立终于宣告终结。
《三国演义》讲述了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小说通过描写三国时代政治集团的风云际会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将三国历史演绎得生动而又深刻,其中的故事内容更为精彩,历史典故广为流传。刘备、关羽、张飞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共同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曹操宴请刘备, 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落“匙箸”于地,以惧雷巧饰才使曹操消除疑虑;关羽为寻故主,“降汉不降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鲁肃协助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此外,《三国演义》中被奉为典故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部分甚至已为成语或俗语,如:火烧赤壁,单刀赴会,借东风,空城计,周瑜打黄盖,挥泪斩马谡等。
《三国演义》塑造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小说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着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各方霸主、运筹帷幄的能人志士,还是驰骋疆场的盖世英雄,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仁”之刘备。刘备早年以“贩屦织席”为业,后与关羽、张飞结为异性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占荆州,取益州,得汉中,建立蜀汉。刘备是施行“王道”“仁政”的代表,崇尚忠义,弘毅宽厚,胸怀天下而尽忠守义,仁德待民且尊贤礼士,思贤若渴又知人善任,被黎民百姓奉为“明君”,为能人志士尊为“贤主”。
“智”之孔明。诸葛亮先前隐居隆中,后感于刘备知遇之恩,一生追随,事必躬亲,为蜀国大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无不凸现他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的超群智慧。诸葛亮更是“忠贞”的代表,为报“三顾茅庐”和“临终托孤”之恩,他“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谦逊谨慎、忠贞不渝的品质深深影响着后世众人。
“勇”之关羽。在众多战将当中,关羽出类拔萃的气概最为突出。“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表现他万人莫敌的“勇武”;“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描写他凛然不可犯的“神威”;寻故主千里走单骑,报旧恩华容道义释曹操,更显其“报主之志坚”和“酬恩之义重”,其“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品格始终为后人所敬仰。
“柔”之孙权。孙权“紫髯碧眼”的相貌格外卓尔不群,但其非凡的政治才华更是令人侧目。他18岁继承东吴基业,颇具赏人之鉴和用人之明,确保江东雄踞于天下。赤壁之战,合兵刘备大破曹军,其英武果敢和超凡胆略一时无人左右。曹丕称帝,孙权谋大势而称臣于魏,其能屈能伸之气度更显其过人的政治谋略。孙权之雄才伟略,连曹操都得说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奸”之曹操。曹操被公认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破黄巾、擒吕布、灭袁绍、收袁术、除马腾,一统北方,其政治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身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还有不少传世佳作,其中以《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尤为著名。曹操更是一代“奸雄”的代表,虽有雄才伟略,但多疑、残忍、奸诈、自私,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终不被世人所认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更是背负一生。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刚烈之张飞,勇猛之赵云,残暴之董卓,见利忘义之吕布,老奸巨猾之司马懿等,个个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