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逻辑上有点问题,如果“历史演义小说个个好”,“历史电视剧个个烂”,这才能构成对比,引人深思。单拿“历史演义小说”中最优秀的《三国演义》,与目前热议的一些烂电视剧来比,这不公平。你拿《隋唐演义》小说与《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比,就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呀。
事实上,历史演义小说不是个个好,古代的演义小说那么多,广受好评的也就《三国演义》,差一点的还有《东周列国志》,即使把《隋唐演义》之流都算上,仍然屈指可数,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分母,不知有多少种,“古典演义类文学作品”的精品率,不宜高估。
同时,改编历史的电视剧也不是个个烂,三大神剧《大明王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不必多说,《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作品也颇有人气。《军师联盟》我没看过,但我相信一些历史版网友的眼光,他们说一般,那我信,但不宜因为它一般,以及另外一些历史电视剧一般,就说“改变历史的电视剧个个烂”——《军师联盟》也还不至于算烂吧——毕竟我们还有《大明王朝》它们。这还没算上《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这些经典电视剧,它们对“小说原著”也是有改编的啊。
所以不必拿两个集合比,更不必拿一个集合中最优秀的作品与另一个集合中较烂的一批作品比。顺题主的意思,单独拿《三国演义》小说和《军师联盟》比就好了。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之后,三国人物例如关羽、张飞的故事就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晋朝的陈寿写了《三国志》,南朝的裴松之为之做了注,除了《志》外还有《后汉书》等一堆史书,后来有了《三国志平话》,到《三国志传》,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直到毛氏父子改定的现在通行的《三国演义》,你知道这其间经过几千百年,经过多少博古通今的史学家、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皓首穷经的读书人的积累?光《三国志传》和《演义》就有多少个版本?《军师联盟》呢?剧作者有能力拿到史料,但“改编”方面可有那么多民间艺人的积累给他们做基础?有像罗贯中这样不世出的伟大小说家的笔力?
老实说,《军师联盟》电视剧比不上《三国演义》小说,这不丢人,央视的经典四大名著电视剧,也比不上四大名著小说呀,但不妨碍它们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军师联盟》应该对比的,是优秀的电视剧,比如央视《三国演义》,如果能比得过,自然大家就不批评了,观众们毕竟也没有挑剔到丧心病狂,但现在看来,《军师联盟》比起这些电视剧,都有很远差距。
我没看过《军师联盟》电视剧,但看了一些我信得过的网友的剧评,似乎评价是这样:作为它自己标榜的“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它不合格;但如果只把它当做一部架空作品,其情节和制作还可以。既然如此,那就很明白了,你作为一部价值60分的虚构作品,本来应该收获60分的评价,但你自称“尊重历史”来吸引眼球,那就别怪懂历史的人以“尊重历史”的标准来要求并批判你了,不能说你吸引眼球的时候自称“尊重历史”,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又吵吵“三国演义也修改了历史呀”来试图论证“我没有尊重历史的义务”,这叫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三国演义》从来没说过它写的是历史,作为小说,它没有任何与历史保持一致的义务,如果有人说“三国演义与历史不符,你们被罗贯中骗了”,那是错的,可能只是想炫耀自己读过历史。《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没说过它演的是历史,作为电视剧,它没有任何与历史保持一致的义务,如果有人说“团剧与历史不符,你们被兰晓龙骗了”,那是没事闲的。但《军师联盟》自己说自己尊重历史,那别人说“你与历史不符,你在做虚假宣传”,那叫实事求是。如果你把《三国演义》《我的团长我的团》拉出来说“他们也与历史不符”,那对不起,人家可没瞎标榜。
其实啊,你想改编历史,完全可以,只要历史上的主要情节、关键人物性格不变,细节上你尽可以发挥,无伤大雅。比如《三国演义》虽然没有自我标榜过,但不少“懂历史的人”乐于找演义与历史不同的点来炫耀,找来找去也就是华雄历史上不是关羽杀的这些鸡毛蒜皮的情节。比如《大秦帝国》电视剧里,高圆圆扮演的角色就是虚构的,但是观众喜闻乐见。比如央视《水浒传》,林冲是气死的,方腊是武松捉的等等,与小说原著不同的点很多,但观众仍然接受它、热爱它,因为里面的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主角演得活了。《军师联盟》虽然标榜了自己是尊重历史的电视剧,但也可以改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史书上没写到的地方自行发挥就更可以了,比如历史上关羽使的很可能不是刀,但如果电视剧里让关羽用上青龙刀,观众笑一笑也就过去了。但史书上写了的,而且是重要的点,是不能碰的。比如荀彧这么重要的人物,能体现他核心性格的最关键情节,对曹操当魏王的态度,这怎么能改呢?这改了还是荀彧了吗?你想想电视剧《水浒传》里如果让武松赞成招安,会是个什么效果?
说得啰嗦了,两点结论:1)你可以标榜尊重历史,但与此同时就要承担重要情节、人物性格不变的义务;2)你可以修改重要情节、人物性格,但与此同时就不要以尊重历史自居。(文中的“你”是为方便叙述而这么说的,不是针对题主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