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为千年不遇的大文豪,苏轼以后作笔记以小说者,没有不谈及苏轼的,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作为古代优秀笔记小说的代表,无数次提到苏轼,既有崇敬,又有吐槽,其中一则,是吐槽苏轼为文不严谨的。
《容斋随笔》卷四《二疏赞》中说:作议论性的文章,必须考证所引事实没有差错之后,才可以使之流传于后世。苏东坡先生所作的《二疏图赞》中说;“西汉孝宣帝重振汉朝,以法治国驭人。先后杀掉了盖宽饶、韩延寿和杨恽,这三位都是忠臣。疏广、疏受二先生很怜悯他们(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以致为了他们挂冠而去。使其明白,区区权位,不足以让士人恋栈。”东坡先生作文的立意就是如此超绝卓异。但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考察,宣帝元康三年,琉广、疏受二人已经去职,此后二年盖宽饶被杀,又过了三年,韩廷寿被杀,又过了三年杨恽被杀。当疏广、疏受二人免职时,三人都还安然无恙。大概东坡先生文思敏捷,强倾江倒河,不象平常人那样重于查阅资料、考究事实罢了。
本来,洪迈对苏轼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但为何又突然吐槽他作文不严谨呢。原来这和洪迈的一则故事有关。
据《齐东野语》载,洪迈在翰林院中供职的时候,负责起草圣旨。有一天洪迈值班的时候,圣旨特别多,洪迈本身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从早晨到下午,他一口气写完了二十多道圣旨。写完之后,自己十分得意,就到院子里散步休息,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在墙根底下晒太阳,就和他聊了起来。原来,老头世代在翰林院当差,年轻的时候曾经在翰林院里侍奉过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元祐名臣。老者说:“听说今天圣旨特别多,学士一天就写完了,真是才思敏捷,不多见呀。”洪迈一听十分高兴,洋洋得意的问:“当年苏东坡起草圣旨也就这个速度吧”。老者点头说道:“苏学士的速度的确也不过如此,不过苏大学士和你不一样,他写文章、圣旨引经据典,一气呵成,从来不翻书,不查资料。”洪迈听了十分羞愧,自知失言。后来曾经对人说起这件事,且说:“人不可太骄傲自满,要是当时有地缝,我一定会钻进去呀!”
话是如此说,但洪迈还是在自己的笔记中吐槽了苏轼一下,让你不查书,还是有错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