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最早从百家讲坛看到的,当时高中,第一次知道韩信居然也有字!因为以前从来没听说过,后来网上搜资料,得到了不少的否定意见,因为韩信的字,颇像后人杜撰上去的。
假设辨析: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没有太多想啰嗦的。
二、东汉三国时期1.东汉末
说实话,这个我是真找不到北。只能最早搜索在2008年前后。
后续又从网上看到“虎来”、“勇义”的字,估计是新的网文中诞生的吧?更像是恶搞。
凌操的字,如果是“X德”之类的,我觉得还是比较靠谱。可这么个表字,完全不搭界啊!
网上查了一下,2014年有一篇《凌操别传》如此提出的,但再早一些2008年的百度知道上就有“凌操字坤桃”的内容了。
难道这是预言贴?你看哈,这表字里又有“坤”,又有“桃”的,吃个桃桃好凉凉,哎呀你干嘛~
张角三兄弟的字,毫无规律可言。感觉是完全各自为战瞎编的,最早在2008年左右发现的。
“角”和“凌”的关系,很偏僻。“角”若是解为“竞争”的意义,“凌”有“逼迫”的意义才可能算是有些联系的可能。莫非是“菱角”的恶搞?
三国的杜撰字,其实在2008年左右爆出很多,最根本原因是和一款游戏有关——三国杀。
……无语。见网友恶搞的《上将潘凤传》,而且龙耀三国卡也拿这个表字当梗玩用了。
2.三国
……总不能因为人家关兴字安国,你就字兴国吧?同期还有“刘封字公仲”的杜撰。张苞的这个字貌似比较得到认可了,于是龙耀三国卡收录了这个字。
①字“定国”,可能这是新《三国》唯一见到用心之处了。参考了关兴的表字,关平也能名正言顺和兄弟使用同款表字了,开心。
《诗·大雅》: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②字“坦之”,民间关羽信仰之盛,三教加封,世系乃全,谱牒方严,关平遂字也。
《增韵》:平,坦也。
这是央视《三国演义》最显匠心的小小手法而已,但这背后的魅力却是无穷的。
《国语·鲁语》:今日必授。【注】授,与也。
“授”、“与”都有“给予”的意义。 这份随手的用心,是那个年代努力者、实干家们的浪漫。
三、南北朝
有关谢灵运的名字,很长时间都只是孤零零的名,无字,连个传统的号也无,顶多是“世称”被拉来充作号。
不过网络发达后,网上一搜,就多了“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的新内容。彼时还十分对新鲜事物好奇的俺,便当做稀奇资料记下来了。后来屡次找寻,只记得是谢氏族谱上引出的(同样的还有宋武帝刘裕,这个见后文)记录。我对于族谱上的记录,一向是持怀疑的态度,只有年代越近成书时间的,可信的多一些,反之则少。后来偶然找到一处记录说有谢灵运的墓碑,上题“嗣孙某某立,始祖谢公讳灵运字公义茔,光绪七年春月重修”的字样,这样一来,如今流传的其实还是颠倒了名字。
不过如今年代久远,也一时找寻不起当时翻看到的谢灵运的族谱资料了。谢氏家乘又不那么明确,于是凭着记忆写一些:谢灵运父谢瑍,生四子,派辈为“公”,名按“仁信孝义”而序,灵运为幼子。
不过似乎《晋书》和《南史》并没有说谢瑍生了四个儿子,而且袭爵也并不可能直接越过几个哥哥来,要么史有载夭,要么史有载已封。却似乎并没有提过。而魏晋以来,门阀臃肿,却并不那么贵且广,反而冷落起来,一方面固然有新士族和寒门的崛起,一方面也会有旧钱近亲式联姻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导致。总之,除了族弟谢惠连,似乎谢灵运并没有可以也拿得出手的兄弟。
谢灵运的名字,目前看来还是从谱谍上补造的概率极大,而且族谱撰写的发端大多是从宋朝开始激烈的,一方面是要补充丢失的,隋书经籍志记录了不少族谱,但几乎散佚了,幸存下来的被保留但也扩充起来,越溯越早,越编越广,所以姑先弃之,俟后再论。
但是我可以提出一个新的假说——谢灵运可以是“以字行”的,而且名字是同样的。这种风潮一来是避讳引起的,一来是南北融合时带来的复古。这一点接下来会再作讲谈,所以先到此为止。
四、唐朝
对此我表示无话可说了。我是没有找到除了族谱以外,能够明确记载范履冰的字的史料了。
所以还请当年的那位发明家站出来,指示一下出处的文本。
唐代的史料,对于名字的确认范围,除了流传下来的史书、笔记等,还可以辅以墓志铭、碑文来佐正。但是苏味道的墓志铭我没有找到,也没有发掘到啊!新旧《唐书》、《元和姓纂》、新书世表也没记录,《苏味道年谱》倒是记了字,但是是“字某”,因为人家也不敢胡说。所以还是请最早的发明家能解释解释。
这个字的唯一胜过前一个的地方,就是表字是考虑到名的深意的。
骆宾王(约公元六八〇年前后在世),骆宾王字不详,婺州义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高宗永隆元年前后在世。
引自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342“骆宾王”条,光明书局出版,1934。
关于骆宾王的表字,至少目前是尚缺最有效的证据直接证明的。余览古人墓志碑文,其书名字号者为首信;史籍笔记,其书名字号者为备信。但都不要唯信。如果说这些尚有可以参考的价值,家谱之类的,如果是宋以后的,可以参考的内容大概有五成,时代越近越多,时代越久越疑杜撰之嫌。而骆宾王的字“观光”,正是来自《骆氏宗谱》和《义乌县志》等。《评传》引用,但更工于事迹考证,于名字之小事,并不过分深究。
不过这里也留个扣,毕竟某尚未得览此谱、志,姑且在此记下。县志的编撰,应有一定的合理,所以骆宾王的字的杜撰,可以是同时代人知晓后流传给后世的,也可能是后世追怀先贤时私赠的,就像是私谥一样了,但时效性恐怕不及当时。待到后来考证,参读更深的论著再解开。试为评之——
《易》:观国之光,利用于宾王。
马周字宾王,和骆宾王的名字是相同的根源。但某还欲再作考证,探一探二者的名字是否还有更多挖掘之处。
说个俏皮话:马周的名字,前两天看到关于生可乐的事,忽然想,要是那么一歪解,有点儿太过戏谑了。但刚刚在找那个词时,意外发现多了一层文雅的解释,解释为登徒子的俗称了。忽然又想这突然的文雅,如避讳一般,恐怕所有的词都要安置一个正洁的面貌来,不觉一叹。
存疑
曹参的字,最早是[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的,后来《史记》三家注里把《博物志》的当做史料注进去了。但本质上来说,也是没有根据就能验证曹参的字一定是“敬伯”的。
这就如同上文提到李斯的字“通古”的问题一样,因为这是孤证流传下来的。但曹参比起李斯幸运的是,张华距离萧何的年代差距,远比起盛熙明距离李斯的年代差距,是要有优势的。所以曹参就这样糊涂地“字”了起来,但是作为《史记》的互照,《汉书》也没有记录下曹参的字。所以这里姑且存疑。
钟宝是钟皓的父亲,史书失载。谢文学《钟嵘家世新证》中提到其“字参”。但这些太过偏僻,近乎于孤证一样。又寻钟氏族谱,其谱最早在唐朝即有,但不知谢文学先生所参考到的有哪种,所以对此不敢妄下论断,姑且存疑。
【未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