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说到古书,我还是觉得有必要说说
今天不推荐多
只推荐一本
值得一生去研究学习的
【传习录】王守仁(王阳明)
《传习录》为明代大儒王守仁(王阳明)的哲学著作,由其门人徐爱、薛侃和钱德洪等收录编辑而成。“传习” 一词出自《论语·学而》“传不习乎?”。全书分为上下卷,其内容为王阳明与友人及学生讨论学术问题的记录。此内含明嘉靖时期王畿重刻本、衡湘书院刊本两种。
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最经典的入门必读书。
《传习录》作为语录体包括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阐释儒家经典的学术著作。关于《大学》今本与古本、亲民与新民,以及格物等都是通过徐爱与王阳明的问答而诠释的。其中关于 “知行合一”、“慎独”、“致中和” 等哲学思想有深入探讨。
我这里都是要求公司上下都要去了解传习录的
相传,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守仁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但非常欢喜下棋,往往为此耽误功课。其父虽屡次责备,总不稍改,一气之下,就把象棋投落河中。王守仁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了一首诗寄托自己的志向: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心即理”:最佳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最原本的声音。
◆“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 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
◆“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今人却就将知性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先生一语如醍醐灌耳。今人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我亦属于那范畴,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方能知其真意罢
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先生在此处说的是回到事物本原,不作他想,同样是知行合一的道理。
如果是再搭配古书籍善本研习的话,又是另一番感受!
先前有一老先生朝我要这本刻本 ,不忍心~
想想为了两人的关系,还是把原本送他了 自己留了个扫描版
跟实质书还是有差异了 可惜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