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婵故事的文学起源
很多年以后,当貂婵回忆生命往事时,她记起了公元192年的那个早春。她穿着一袭白衣,独自坐在董家后花园“凤仪亭”里,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荷花池里的游鱼,因羞见她的美貌而沉入水底。在这寂静的夤夜,一个雄壮的男人正手提方天戟,大步向她走来。那是一个非凡的时刻:她以自己的惊世美貌,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这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向我们讲述的动人故事,它塑造出一个大义凛然的情色间谍,为了社稷安危,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密切关系,并诱使吕布杀死董卓,从而实现了“长安兵变”的救国目标。但整个中国却为此陷入更痛苦长久的混乱之中,而貂婵本人也走向了大悲剧的终局。
最早提及“貂婵”芳名的,是宋代的文学读物《三国志平话》。它记载董卓篡权,竟在朝廷上公然调戏汉献帝的四名妃子,令宰相王允感到如履薄冰。他回到自家后花园里小坐,心情郁闷,忽见婢女貂婵在焚香祝祷,问其究竟,貂蝉便跪着向他说出了自己的来历。原来她是关西临洮人氏,本姓任,貂蝉只是她的小名,丈夫叫做吕布,两人在家乡失散后至今不曾减免见面,思念心切,因此烧香请求神明保佑。王允听罢,心生一计,狂喜地叫道:安定汉家天下者,此妇人也!
而后,王允设家宴款待太师董卓。王允命貂蝉为他敬酒,她头插碧玉金钗,身穿缕金绡衣,露出了国色天香。董卓惊为天人,暗自生出了爱意。王允又设宴招待董卓部将吕布赴会,让他与衣元配妻子貂婵相会,并承诺要选吉日送她到太师府与吕布正式团聚。一周后,看待时机成熟,王允便送貂蝉到董卓家,却故意不说明用意,董卓误以为是王献给自己的厚礼,喜出望外,当晚便与之饮酒,共赴云雨之好。两天后吕布归来,听见宅子里一派嘹亮的乐音,不免好奇地打听究竟。众人告诉他丞相找了个名叫貂蝉的女人,此刻正在寻欢作乐。吕布勃然大怒,提剑入堂,见董卓已经醉成一滩肉泥,就乘机砍断了他的脖子。这是所谓“长安兵变”的文学真相。
在这个由宋人编撰的传说里,貂婵不过是王允政治计谋的一个小卒,稀里糊涂地成了政治谋杀的情色激素。她完全不具备伦理英雄所必备的政治觉悟,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迎合儒家的国家正义模式,而这个内在的道德律令被耽误了将近一千年,直到明代初期,罗贯中(1330?~1440?)才挺身而出,完成了这一古老的使命。
新貂婵的壮烈诞生
罗贯中编撰的《三国演义》,以差不多两个章节的篇幅,在董卓的暴虐、王允的幕后策划、吕布的英雄惜美等方面大肆铺陈,精细刻画。尽管如此,这些人还是降到了配角的地位。他们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映衬新主角貂婵的壮烈诞生。
这个貂婵既非吕布的妻子,也不是普通的婢女,而是司徒王允家的歌妓,同时又兼任他的养女,这种全新身份无疑更利于故事的逻辑演进。在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王允痛心疾首地下跪,满眼含泪,恳求他的婢女貂婵出面,以连环计离间董卓与吕布反目,促使吕布杀董,以拯救即将倾覆的祖国,“重扶社稷,再立江山”。貂蝉神色凛然地受命说,对此我万死不辞。若不能报效国家大义,我宁可死于万刃之下!言辞之间,流露出赴汤蹈火的坚定信念。她作政治宣誓时的慷慨表情,就连逍遥自在的月亮都感到羞愧,悄然躲入了云层。这才是所谓“闭月羞花”成语的真正含义。
年仅16岁的貂婵,就此被塑造成拥有高度政治觉悟的情色间谍,以美色和情欲为武器,深入虎穴,在董卓和吕布之间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她差一点就是中国政治戏院里最杰出的戏子,一面向董卓献媚,“曲意逢迎”,谎称吕布私下调戏她,一面又在吕布面前秋波送情,香帕拭泪,露出虽遭董贼玩弄、却对英雄一往情深的模样。不仅如此,貂婵还在吕布面宣称身子被董卓玷污,只能以死相报,假装要跳荷花池自尽,继而又在董卓面前拔剑自刎,逼其与调戏者吕布绝交。貂婵的两度寻死觅活,成为整个故事的动人高潮,其演技似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文本像《三国演义》那样,把一个女间谍的反间行动渲染得如此淋漓尽致。吕布因此怒发冲冠,肝肠欲断。为了夺回心爱的美人,鲁莽的武夫响应王允的劝诱,将受骗前往宫廷开会的董卓杀死,翦除了后汉时期最凶残的政治败类。谋略家王允的政治阴谋,就此全部付诸实现。
但《后汉书》以后的记载,却在“毁损”貂婵的形象。下邳鏖战,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陈寿的《三国志•吕布传》也有类似记载。令人费解的是,此时的貂婵,竟以男女私情大拖吕布后腿,与“长安兵变”中的表现判若两人。爱国主义女杰迅速沦为一个庸常妇人,而她的行为,直接引出了吕布受擒和被杀的悲惨结局。
貂婵的四种来历
尽管《三国演义》言之凿凿地描述了貂婵的事迹,但在我们看来,在中国四大美女中,貂婵的身世最是神秘可疑。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几乎都是难以索解的。
作为官方正典“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从未提及貂婵之名,它仅以很短的篇幅记录董吕之间的私人恩怨。当年董卓曾为区区小事怒杀吕布,被吕布敏捷地躲过,后来两人重修于好,董卓又派吕布去看守自己的内宅,不料色胆包天的吕布乘主人不在,与他的贴身婢女暗中相恋。因畏惧奸情被董卓发现,吕布求见王允,和盘托出与董卓不和的真相,指望得到他的援助,结果反过来被王允所利用,指使他将赴宫廷开会的董卓一举杀死。这里出现的婢女,应该就是貂婵本人,但她本是相国董卓的婢妾,与司徒王允并无干系。
另据陕西民间传说声称,貂婵的出生地就在其北部的米脂。在当地石沟镇艾好湾村,至今还留有所谓“貂婵洞”,可以用以证实绝代美人的来历。但民间话本《三国志平话》却宣称貂婵姓任,关西(今甘肃)临洮人氏,本是吕布的结发妻子。吕布起兵造反,马腾的军队前往镇压,吕布不得不仓皇逃命,夫妻俩从此失散了三年之久。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与上述文本大相径庭。它假借貂婵的独白告诉我们,这个女人其实是山西忻州木耳村任昂之女,小字红昌,被汉灵帝选为宫女,成了宫中的小公务员,负责掌管官员所穿戴的一种叫做“貂蝉”的帽冠,因此被人称作貂蝉。后来汉灵帝把她作为礼物,赐给一个名叫丁建阳的官员,而吕布是丁建阳的养子,于是丁就把貂婵许配给这个义子为妻。后来黄巾军造反作乱,夫妻二人在战乱中离散。相传木芝村中原有过街牌楼、貂婵庙的前殿与后殿、还有王允街、貂蝉戏台和貂蝉墓之类的建筑,如今都已化为尘土,而对它们的历史记忆,似乎可以为貂婵的身世提供某种考古学的证明。
上述四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仅出生地就涉及陕西、甘肃和山西三地,而身份则包括董卓婢女、吕布妻子和王允歌妓等。这些互相矛盾的资讯,令貂婵变得面容恍惚起来,成为中国四大美女中身世最复杂的一位。
貂婵的七种下落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婵义举的罗贯中,对貂婵“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的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类不同的版本。昆剧《斩貂》细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其妻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受纳这位污点烈女,怕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难免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
另一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遣貂蝉前去引诱。貂蝉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挑逗,关羽心如磐石,断然铲除了这个情色后患。
基于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来,貂婵和关羽的形象,日益贴近士绅阶层的伦理标准。第三种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验证自身的政治贞操。
第四版本陈述貂蝉在怜香惜玉的关羽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曹操派人追捕,为使桃园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残杀的覆辙,貂婵毅然触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追随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则有三个核心版本,一是貂蝉出家为尼,以佚名方式写下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后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
第二版本则宣称关羽不恋女色,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而貂蝉则一直守节未嫁,终于熬成了一个贞烈老妪,被乡人所建庙祭奠。为谋生和丰富群众文艺生活起见,貂婵还组织戏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戏台,曾是该村的一个诱人景点。
第三种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后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败身死,可怜的貂婵从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无主的村妇。最近有新闻称,某老人曾于成都北郊拾得一块古碑(1971年),其铭文约略为:貂蝉,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入蜀,葬于华阳县外北上涧横村黄土坡……。这是有关貂婵下落的最新证据,却无力证明任何东西。这里的“炎帝”,疑为“关帝”的讹记,公元1652年,清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后民间才会出现“关帝”的简称。成都发现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伪作。貂婵的下落,依旧是个不可索解的悬谜。
卸下粉妆后的平庸女人
被野史、文学和戏曲所扰乱的历史,在貂婵的个案里成了一团乱麻。但据周士琦《历史上确有貂蝉吗》(2002年7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文披露,唐《开元占经•卷三十三》曾引用《汉书通志》(今已散佚)的记载说:“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言明是曹操因为政治上没有得志,这才进献貂婵(“刁”字通“貂”)来诱惑董卓,进而讨好皇帝。这段文字,不仅可以证实貂婵的存在,而且为我们窥见事件真相,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逻辑入口。
我们已被告知,设下计谋盘算董卓的不是王允,而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早在189年,也就是“长安兵变”爆发前三年,董卓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汉室衰微,整个京城陷于一片混乱。“未得志”的曹操为了攀附权势,把只有13岁的小美人胚子貂婵进献给了大权在握的董卓,以此作为打开仕途的敲门砖;作为一种政治回报,董卓上表奏请新皇帝,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把他提升到皇家禁卫军高级将领的地位。这场秘密的情色交易,完全符合曹操和董卓的谋事逻辑,却瞒过了历代史学家的犀利目光。
这个被曹操送给董卓的貂婵,显然就是《后汉书》所提及那位贴身婢女。她遇到青年将军吕布时,已经在董府里生活发育了三年,正逢情窦初开的粉红年华。吕布奉命看守董卓内院,与貂婵晨昏相伴,必然生出热烈的情感。但这场爱情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吕布只有投靠董卓的宿敌王允,才能排除障碍,与貂婵结为百年之好。老奸巨猾的王允窥破了吕布的心思,利用他的情欲和恐惧,诱使其谋杀董卓,从而一举奏功,改变了后汉的政治格局。这就是貂婵事件的全部真相。这个女人不是儒家所诠释的道德英雄,也不是擅长情色游戏的间谍。她只是一个姿容美丽的普通女人,被政客们所利用,成了政治猎场里的肉体诱饵。弄清楚这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在下邳的言谈举止会变得如此可笑,与先前的女英雄造型判若两人。她智商平平,无毒无害。她是爱情至上主义者,迷恋家庭生活,厌倦于战争带来的分离,渴望与丈夫恩爱相伴。如此而已。
正是这种世俗的平庸拯救了貂婵,使之不至于沦为道德君子关羽之流的刀下之鬼。而她最合乎逻辑的归宿,就是在吕布死后被放逐回乡,还原为一个寻常的村姑,靠在董府里学会的歌舞技艺打发余生。在那座黄土高原的中心,作为美丽而又平庸的女人,貂婵卸下脸上的粉妆,露出了自己的世俗本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