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满汉全席,大清最后的晚餐|毅老读书

满汉全席,大清最后的晚餐|毅老读书

满汉全席,大清最后的晚餐|毅老读书满汉全席,大清最后的晚餐|毅老读书,宫廷,清朝,康熙,筵席,满汉全席,毅老读书,最后的晚餐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满汉全席令我联想到清朝,联想到那由富贵走向腐朽的朝代。据说清朝入关以前也很朴素,所谓的宫廷筵席极其平民化,不过是露天铺上兽皮,众人围拢着炖肉的火锅盘腿而坐,类似于今天的野餐。

《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然而当他们坐定了江山之后,越来越讲究排场了——表现在饮食方面就是形成了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一种集合中国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包括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节令宴六类宴席。清朝初年,宫廷内宴请文武大臣,满汉席是分开的,先吃满菜席,再上汉菜席,称作“翻台”。

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

康熙皇帝曾多次举办动辄数千人云集的“千叟宴”,其中一等席每桌价值白银八两,据此推理,这样的大型宴会真是一掷千金。

康熙皇帝66岁大寿举办宴席时,为了化解满汉不和,将两席的馔肴融合成一席,由满人的厨师和汉人的厨师合作做一桌菜,称作满汉全席。后来沿袭这个传统,形成了宫廷菜肴特色与地方风味精华兼具、满族菜点风味与汉族烹调特色交融的满汉全席。

乾隆年间满汉全席自宫廷流入民间,一时风行神州。清朝的满汉全席,似乎以扬州为最(作为江南的官场菜)。清人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了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

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_老满文图片

《扬州画舫录》中说:“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斑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一品级汤饭碗。

“第四份毛血盘二十件: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臛、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什锦火烧、梅花包子。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所谓满汉席也。”

作为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一席菜一般至少108种(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两至三天吃完。

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

我又分别查阅了川式、广式、鄂式满汉全席的膳单,发现各地因口味不同,菜目也大有差异,但几乎都以山珍海味为主体。虽未现场亲临,仅仅这一份份文字的菜谱就令我眼花缭乱。

古人啊古人,为什么对吃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多的创造?满人宴饮有吃一席撤一席的习俗,这对满汉全席构成最大的影响,使之不再是一餐之食,一夕之食,需分全日(早、中、晚)进行,或分两日甚至三日才能吃完——可见其菜肴品种的繁多。

满汉全席就是以这种多餐甚至持续多日的聚餐活动而著称。从日出吃到日落,从今天吃到明天,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仿佛变成吃饭的机器了,吃饭也变成某种机械的行为。

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

这种狂吃滥饮、饱食终日的方式,即使在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的今天看来,也是太奢侈了。吃的人难道不心疼吗?难道不空虚吗?满汉全席大多在宫廷及官场盛行,由此可见,类似于后来的公款吃喝吧?

长年累月地吃下去,还不把江山给吃空了?把老百姓吃苦了?春风得意的大清王朝,最先肯定是从饭桌上开始腐朽的。它首先失败在饭桌上,然后才失败在战场上。

当清王朝慢条斯理烹饪、享用满汉全席之时,垂涎三尺的西方列强,却在紧锣密鼓地打制坚船利炮。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铺张浪费的满汉全席,正如清朝的历史一样,顶多只够吃几百年。

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华丽的王朝什么也没留下,只留下一桌冷冷清清的剩菜残羹——就像留下圆明园的断墙残柱一样,供后人瞻仰并且嘘叹。所谓的鸦片战争,是清朝走向黄昏的标志——这已是它最后的晚餐!

【本文素材摘自洪烛著《中国美食:舌尖上的地图》,姜师立著《活在大运河:大运河如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致谢!】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上一篇: 桃花传奇小说
下一篇: 《满文老档》“讲述”清前史故事(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