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融合·传承——“拾遗记”的非遗故事

融合·传承——“拾遗记”的非遗故事

融合·传承——“拾遗记”的非遗故事9月,我校“拾遗记”非遗传承团队在第三届山西省青年志愿项目大赛决赛中斩获金奖,获奖消息传来,赢得不少赞赏的同时,也不禁让信院非遗人想起多年来探索“拾遗记”发展的曲折历程。

拾遗记_拾遗记作者_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

9月,我校“拾遗记”非遗传承团队在第三届山西省青年志愿项目大赛决赛中斩获金奖,获奖消息传来,赢得不少赞赏的同时,也不禁让信院非遗人想起多年来探索“拾遗记”发展的曲折历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始大力主张学生走向田野,是从2015年底开始的。当时中心初创,可谓白手起家,凭着对传统非遗文化的一腔热血,摸索出一条特色的育人之路。

2016年初,非遗研究中心与艺术传媒学院联合成立了“太谷县民间艺人走访计划”项目小组,先后采访孙映宇等多位业内翘楚,《山西晚报》曾以“走近民间艺人,90后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题重点报道。2016、2017年,胡苏铭等同学创作的葫芦烫画《十八罗汉》、寇金森同学创作的煤雕作品《慈悲》蝉联“太谷非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在调查清楚太谷非遗的基本面貌后,“拾遗记”团队逐渐开始放眼晋中,乃至整个山西。

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_拾遗记作者_拾遗记

书院联动:“拾遗记”团队在三达书院

开展非遗传习大型活动

2017年春,非遗研究中心紧抓学校书院制改革的契机,在“太谷县民间艺人走访计划”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非遗品牌“拾遗记”,六年来,“拾遗记”先后下设了“民间艺人寻访团”“金石传拓行动队”“古建筑保护考察团”“祁太平摩崖石窟考察团”“三木非遗文创研发小组”“《拾遗记》编辑部”“《晋中市文化遗产纪录片》摄制组”等多个团队,入驻书院工作坊。这些学生团队先后在三达书院等校内平台举办了“光圈·年轮——太谷古建筑摄影展”“留住山西、留住传统——首期金石传拓文化雅集”“金石有灵——太谷古代碑刻拓片展”“古欢——祁太平田野访古成果展”等多次大型展览,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_拾遗记作者_拾遗记

暑期田野:“拾遗记”团队三下乡摩崖石窟考察活动

团委“三下乡”平台是“拾遗记”团队的重要舞台。每年暑期,趁着学业轻松,非遗研究中心都会与艺术传媒学院联合开展非遗文化下乡活动。学生们冒着酷暑,行走在三晋大地上,用脚丈量人生,不仅打开了眼界,更体验到传统手艺人坚守技艺的韧劲。2018年11月,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报,我校非遗研究中心与艺术传媒学院联合策划的“拾遗记”——太谷古建筑保护考察团,荣获“优秀团队”称号,这是我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评选的最高荣誉,也是共青团中央对“拾遗记”品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_拾遗记_拾遗记作者

学科竞赛:“拾遗记”团队在北京大学

参加大计赛全国总决赛

各类学科竞赛是“拾遗记”团队走出校门展现自我的窗口。2018年1月,有学生研究员团队组织的《晋中市文化遗产纪录片》摄制团队一气呵成,拍出了四十分钟的《赵铁山书艺》纪录片,旋即获得当年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山西赛区一等奖。随后接连制作出《唐调吟诵初阶》《金代太谷遗音古琴手势复原》两部数字短片,赴北京大学、浙江音乐学院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在非遗师生经过精心筹备,经过近半小时的答辩,获得全国二等奖,是对学生研究员们最好的褒奖。

拾遗记_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_拾遗记作者

政校合作: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

讲解“拾遗记”文创产品

政校合作是“拾遗记”团队展现集体水平的又一个重要平台。2019年,非遗研究中心与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祁县图书馆联合开发古籍类文创产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贾艳、李少园、耿瑞、介菲四位同学联合完成100余件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受到山西省图书馆领导的高度赞扬,在山西电视台进行了展播。2020年10月,非遗研究中心受太谷区文化和旅游局邀请,联合拍摄了太谷区域内30余处古建筑、古城堡、古寨的航拍影像资料。中心选拔出赵辰骏、李乐乐等七位同学,攀登到海拔1700以上的山峰,不畏艰难,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太谷区文化和旅游局领导的高度赞扬。这是本区域首次开展同类工作,由我校学子独立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拾遗记任末年十四翻译_拾遗记_拾遗记作者

“拾遗记”团队成员部分主创成果

//

鉴于“拾遗记”品牌的渐臻成熟,非遗中心2021年校内刊物《拾遗记》,以图录的形式纪录我校学生传习、传承非遗项目的历程和成果,截止目前已编辑印刷《蜡染扎染》《布贴画》《金石传拓》《古琴》《书法》五辑。同时,为更好的发挥“拾遗记”团队效应,中心每年开展聘任“非遗学生研究员”,制定专项培养计划,带领学生深入传习非遗项目。目前,“拾遗记”品牌与“非遗学生研究员”已形成表里呼应的联动团队,将继续在非遗普查、传习、传播、文创开发等工作上持久发力,将学生兴趣、非遗传承、品牌传播有机结合,争取作出更好的成绩。

至臻初心·点亮信院

美编 | 谷美森湘

图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上一篇: 历史上有过哪些灵异事件?
下一篇: 《拾遗记》中记载的天外来客,一个比一个科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