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档免费下载,摘要: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51项)东群一、民间美术(一)茶山公仔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民国初期广为盛行。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资料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51项)

东群

一、民间美术

(一)茶山公仔

茶山公仔早在明朝初期已有制作,民国初期广为盛行。珠三角一带生了男孩的家庭,都会在次年元宵节前"开灯"。结灯之夜,族中理事请来八音,奏着乐曲,将这些"公仔"分送尚未生育的妇女,祝其早降麟儿。外县群众也前来购买。抗战后,元气大伤。

茶山公仔的生产过程包括练泥、印模、上彩。

1、练泥。从河涌中采回黏土,去掉上面一层和有砂质的部分,放在空旷处,自然风干堆沤。练泥时,要用木制大槌奋力敲打,直到有一定的韧性。

2、印模。有多少品种的泥公仔,就要有多少个木模。把泥块捏进木模具里要准确,双手拇指要把泥块压实,不留空隙。泥块倒出,装上竹脚,成了胚形,待其阴干。

3、上彩。上彩可由妇女、儿童动笔。但面部、盔甲、衣饰等重要部分,一定要专业人士动手。精品的要用鸡蛋清作敷料,才会光艳夺目。

茶山公仔取材于粤剧、历史、神话人物,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夜战马超"、"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公、张飞、赵云)等,琳琅满目。

茶山公仔极品可为真人塑像,立体配套,精工彩绘,真丝绸衣,用玻璃罩罩住;二级品亦是精工彩绘,但不穿真衣;三级品则是一般彩绘,可配套或不配套;四级品是一般彩绘,平放的配套像,每套四个,俗称"四兄弟";五级品较小,单个不配套,平放,有"天妃送子"、"状元及第"、"醒狮迎春"、"福禄寿"。

开灯人家要买多套"四兄弟"回去,除了家中、祠堂要摆,还要送给亲朋好友,取其开枝发叶,团结友爱之意。因此,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就会有人前来采购。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改革开放后,悄然兴起,但老艺人已无一存在,质量不高。随着岁月的流逝,因其利润低微,效益低下,八九十年代走向衰落。近几年,镇委、镇政府正寻求从根本上保护茶山公仔的有效途径。

(二)七夕贡案(望牛墩道滘石排塘尾村)

"拜七姐"是岭南著名传统风俗。莞城及水乡各镇村多以"七姐妹"结拜形式"拜七姐"。建国前莞城以横巷梓、同德街为盛。乡村多以"轮猪"方式筹集资金,每年七夕,大摆贡案。这种活动曾在文革时期中断。

文革后,道滘、望牛墩等镇逐渐恢复该活动。2004年望牛墩镇政府举办七夕风情活动,大摆七夕贡案。传承者已从少女成了五六十岁家庭主妇。她们放下家庭事务,全力精心制作大批精灵小巧的手工艺品,引动全镇的群众热情。2006年6月10日,望牛墩贡案应邀参加"广东省首届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用开心果壳制腊梅,白米砌成菊花,洋蒜衣作莲花,以鸡蛋壳制灯,以及手绣的一寸花鞋等等,赢得领导、嘉宾和群众的高度赞赏。广东省博物馆已将其征集为民俗文物收藏。

二、民间音乐

(一)过洋乐(白话地区)

过洋乐是东莞丧曲,演奏时却雄壮响亮,并不悲哀低沉。对此,明东莞诗人陈靖吉有"昔人咏俗诗曰:箫鼓不知哀乐事,衣冠难辩吉凶人。"过洋乐是宋末时期,日本人送李用遗体回乡的古乐曲。

东莞人李用著有《论语解》,皇帝曾下诏授为校书郎。李用不受所封而归。理宗皇帝手书"竹隐精舍"匾额赐给他。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据广东,李用使其女婿熊飞起兵勤王。因众寡悬殊,熊飞战死于韶州。是年十一月,李用只身东渡日本,讲授中国的诗书,日

上一篇: 洪洞大槐树每期一姓——关姓
下一篇: 佛山秋色不止巡游!还有这些"非遗"项目值得一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