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人生必读历史经典之《史记》

人生必读历史经典之《史记》

人生必读历史经典之《史记》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会读很多书,我们要选择哪些对人有益的好书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非常高明,讲究先树德后立身,先教一个孩子的品德修养,然后,才教一个孩子独立谋生的技能

史记读书报告_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史记

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会读很多书,我们要选择哪些对人有益的好书呢?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非常高明,讲究先树德后立身,先教一个孩子的品德修养,然后,才教一个孩子独立谋生的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儿童小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背诵、多读先哲经典,等长大了理解力变好之后,就容易有所感悟,对人生有帮助和提升。

我们一方面,教孩子多读儒释道的经典,这能够让人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

另一方面,教孩子也要多读一读历史和小说,这能够让人洞察人性,不至于成为一个书呆子。

一个人想要读透历史,要从小读哪些书呢?

今天,我们来为大家推荐伟人们也在读历史书,不少历史典籍在很多伟人少年时期已经读通,而有的也甚至成为了床边书,随时翻开阅读思考,伴随了他们一生。

这一期内容,先为大家介绍我国的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为“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记述了自黄帝以来至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历史,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学术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史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史记读书报告_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_史记_史记读书报告

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的人生是伟大而充满悲剧的一生,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当时的将军李陵战败,不得已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把女儿嫁给了李陵,汉武帝听信谗言,认为李陵背叛汉朝,族灭李陵了全家,李陵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全遭诛杀。

当时的司马迁为李陵事件辩护,这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问成死罪。按汉代的刑法,可以用钱赎,或以腐刑免死。司马迁因为家贫,无力自赎,又无亲友相救,他为了完成《史记》大业,忍辱接受了腐刑。

他在给好友任安的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我想完成这本书,把它暂时藏在山之中,再传给其他,使它流行于大都市,这样就补偿了前番下狱受刑所遭到的侮辱,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

他还表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意思是:

人都会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是因为死的志向不同所致。

正如太史公所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太史公以惊人的毅力,发愤著述,历经14年之久,终于撰成我国第一部前无古人的伟大史学著作《史记》,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演绎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精彩章节

《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但很多人却读不懂。

《史记》是一部文学性极高的著作,中间有很多隐含的内容,我们应当多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

比如,太史公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在《史记》中却把项羽归为帝王,这是非常大胆的。

《史记孝武帝本纪》中,叙述了汉武帝的生平事迹,及晚期求长生不老的经历,但并没有明嘲暗讽,但在讲经济的《史记·平准书》中,却把汉朝的社会和经济局势描绘的十分混乱,从另外的暗线进行说明。

......这样的例子很多。

当然,有的人会感觉,司马迁说的不少话,有时甚至是前后矛盾的。这一点,钱钟书分析的十分透彻,他在《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表示,司马迁在著《史记》过程中,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之所以前后矛盾,是情感使然。

读史使人明鉴,我们应当多思考和体察,这样未来的我们,也能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史记》列传之冠是——《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是古孤竹国君的儿子,也是商朝末期的两位贤人,他们不赞成周武王以暴易暴,讨伐商纣王,最后却饿死在了首阳山,以悲剧收场。

伯夷叔齐的行为值得歌颂吗,我们当代人应该学习吗?

毛泽东曾经多次评价这一事件,是对伯夷、叔齐持批评态度的,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

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

看评论一定要结合历史背景,也要看评论的立足点。毛主要是为了讽刺当时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的人和组织,即——国民政府,这是有一定历史背景在内的。

康熙皇帝御制《夷齐庙》,评价就非常中肯:

兄弟以义让,富贵如敝屣。扣马谏武王,数语昭青史。

两位贤人下场是饿死,而我们却经常看到坏人很得意。

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对历史的怀疑,人性的怀疑,宇宙的怀疑,因果的怀疑。

好人真的会有好报吗,天道真的是公正的吗?

很多人在遭受挫折之后,可能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表面是在质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经过详细的论述,引述的文王和孔子的话,对于高尚的人格道德做出了肯定,给予我们了重大的启发和鼓舞。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要能够熟记背诵,这是《史记》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篇章之一。

《史记·平准书》

此外,我国历史中很少会专门探讨经济内容,《史记·平准书》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盐铁论》《管子》一样,能够让我们对经济有深入的思考和了解。

《史记·货殖列传序》

一个人如何发家致富,中间的秘诀是什么?

《史记》是一种崭新的纪传体史书,一个一个人物传记,等于小说故事,不像是《春秋》这样纪事的体裁。

通过《史记·货殖列传序》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古时期一直到汉朝,有很多发家的例子,有做生意的、盗墓发财后来称王的,各种情况都有,甚至做小偷、做妓女也可以发家......

同时,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翻译过来是:

没有财富积累的时候,只能依靠打工、上班赚钱;稍微有了积蓄之后,可以通过智慧的竞争来赚取财富;等积蓄丰饶之后,就要争取时机,判断天下大势,来赚钱财富。

《史记·货殖列传序》也揭示了财富的规律:

富无经业,货物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翻译过来是:

致富并不依靠固定的行业,财货也没有一定的主人,有本事的人能集聚财富,没有本事的人家财就会散失。

入门读物

《史记》卷帙庞大,内容广泛,儿童可能不太容易入门,有的人可能时间和精力不太够。

清朝的学者姚祖恩有感于此书的意味深长,进行了删除赘文,撷取菁华裁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反复思索,编写了一部《史记菁华录》。

自清朝《史记菁华录》问世以来,销行历久不衰,是众多《史记》选评本中最受青睐的一部。

同时书中有姚祖恩的评点,更是画龙点睛,直接道出了太史公的真实意思。这本书既可作为初学《史记》的入门书,也能作为《史记》研究者的参考书。

《史记菁华录》的故事性更强,作家冯亦代曾经写过他的感受:

......(童年)老家有个阁楼,里面放着几个木箱,没有下锁,可以由我开箱,箱里是父叔所藏的旧书刊。从《新民丛报》到稗官野史,样样都有,这便成了我一个消磨时日的地方;经常抽出一本,看了再去调换。但我常去找的是那三本油光纸石印的《史记菁华录》。

自从我发现这部书后,便经常拿出来读,我那时已念过《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对历史发生了兴趣,而《史记菁华录》吸引我的,则是文章之短小和紧凑。

初时起拿它当小说看,逐渐我看出了文章的门道,特别是那位选者姚苧田的评点,道出了写文章的三昧。我便由单纯的看故事,进步到欣赏文章;虽然有的评点还嫌高深,但逐渐地我也就跟着那位选录者欣赏起此书的文采来了。

以后我自己买了一部,就成为我身边常带的书,有空或心绪不佳时,便拿出来读读,慰我寥落的心情。

当然,我开始读时并不那么精细,只有后来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才懂了书的脉络和文章的铺排,我最欣赏的首先是它的故事性。

这是本史书,但无论本纪、世家、列传,都可当一本写得十分有趣的故事书读。关于文章所用的语言,则可以说言简意赅,节省到不能再节省了,到达了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缺的境地。

另有一个特点,则是本书虽然篇篇独立,但是事实上则写某人时,既可见之于专门写这个人的列传,也可以参见写其他人的文字中,互为参照,使所写的人物,成为立体的,而不是摆在书页平铺直叙的了,令读者的兴趣,甚至是他的心,也被这个人物抓去了。

“栩栩如生”这四个字现在似乎已成为一般的报刊文字,为写家用滥了。

但读了项羽的“悲歌慷慨”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夸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看了评语“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多愁善感的我,难道还能例外吗?

如《项羽本纪》中写“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凭此几个字,一个活脱脱的西楚霸王,便跃然纸上了。

文中用字省俭,往往一语破的,说中了要害,真是要言不繁,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读了《酷吏列传》,我们为老百姓悲;看了《滑稽列传》,我们为之捧腹;读了《孟尝君列传》,我们想有广厦尽庇寒士;念了《游侠列传》,又为朱家郭解的义行叫好。

太史公的文章不但简洁、紧凑,而且又有幽默感。

《史记菁华录》的选评者为清康熙年间的苧田氏姚祖恩,从小喜读《史记》,有感于此书的意味深长,因“抽挹精华,批导窾欲”,使《史记》的天工人巧和太史公的苦心孤诣呈露给读者。

我有幸在很早时就读到此书,从此成为终身的良友。

最后

正如南怀瑾老师对《史记》的评价:

如果一部书只讲空洞的理论,没有用,用纪传体等于写小说一样,把一个人一辈子的思想、行为、言语,写得明明白白的,让大家看得清楚,这也是他观察世界的眼睛。

所以,我们读历史,要经史合参,经过求知和阅历,也要能够对世界的观察十分透彻,把世界看的清清楚楚。

《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不断思索的地方,也是人生必读书之一!

上一篇: 先秦文学研究论文索引.doc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典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