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洪迈(宋) ▎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

洪迈(宋) ▎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

洪迈(宋) ▎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容斋随笔》堪称毛泽东精神生活中的一位\x26quot老朋友\x26quot,也是见证毛泽东\x26quot活到老,学到老\x26quot诺言的一本书。

点击

锁定无争书舍

《容斋随笔》和毛主席的故事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从许多资料看来,的确如此。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致函谢觉哉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其珍爱此书以致影响及于重要干部如此。谢觉哉7月31日日记就有读《容斋随笔》大篇心得记载,此后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有阅读与应用记载,从中可见《容斋随笔》为启迪思维参考工作之重要借助。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1972年毛泽东曾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容斋随笔》堪称毛泽东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见证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诺言的一本书。就在1976年8月26日毛泽东索要《容斋随笔》之后,他的病情开始恶化。即使如此,在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实践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而这部书也成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所读的最后一部书。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_中书令洪迈_洪迈

《容斋随笔》作者及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乐平(今江西省乐平市)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副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容斋随笔》是古代汉民族文言笔记小说。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中书令洪迈_洪迈_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

【原文】

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绍熙之末,以新天子临御,未敢遽(ju)有请,故玉隆满秩,只以本官职居里。乡衮赵子直不妨使绝禄粟,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以为耿耿。予诵白乐天《初授拾遗诗》以语之曰:

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因略考国朝以来,名卿伟人负一时重望而不跻大用者,如王黄州禹偁(cheng),杨文公億,李章武宗谔,张乖崖咏,孙宣公奭(shi),晁少保迥,刘子仪筠,宋景文祁,范蜀公镇,郑毅夫獬(xie),滕元发甫,东坡先生,范淳父祖禹,曾子开肇,彭器资汝砺,刘原甫敞,蔡君谟襄,孙莘老觉,近世汪彦章藻,孙仲益觌(di),诸公皆不过尚书学士,或中年即世,或迁谪留落,或无田以食,或无宅以居,况若我忠宣公者,尚忍言之!则予之黍(shu)窃亦已多矣。

【现代释文】

我年过七十岁时,按说该退居了,可是在宋光宗绍熙末年,因新天子刚刚登基,不敢就请求告退,所以到了新帝登基就绪之后,才以本来的官职退居乡里。乡绅赵子直不忍心让我断绝俸禄粮饷,可怜我的处境,认为靠太仓之粮供应有愧于我,而亲朋好友也说我爵位赶不上二位兄长,因而耿耿于怀。我就用朗诵白居易《初授拾遗诗》的办法来回答他们:“‘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白居易的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改。于是我大略考察了宋朝以来的历史,有许多名卿伟人负一时重望而未能跻身要职,受到重用。如王禹偁、杨亿、李宗谔、张咏、孙奭、晁迥、刘筠、宋祁、范镇、郑獬、滕甫、苏东坡、范祖禹、曾肇、彭汝砺、刘敞、蔡襄、孙觉,近来还有汪藻、孙觌,以上诸位都没有超过尚书学士之职,有的中年辞世,有的被迁地贬官,有的没有田地连吃饭都成问题,有的没有房子可住,他们还比不上我的生活待遇,还是忍耐不要说了!我的享受已经够多了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_中书令洪迈_洪迈

注:

赘食太仓:指无功受禄。

安分知足:中性成语,古代成语。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意思为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初授拾遗-白居易所涉文人名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中国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有《陈伯玉集》、《感遇》三十八首传世。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李宗谔(964-1012年五月),字昌武,深州饶阳人,李昉之子。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年四十九岁。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又献文自荐,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真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初,昉居三馆两制之职,不数年,宗谔并践其地。风流儒雅,藏书万卷。内行淳至,尤好勤接士类,奖拔后进。宗谔工隶书,为西昆体诗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预修太宗实录、续通典,又作家传谈录,均并行于世。

张咏(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谥号忠定。太平兴国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亦称张忠定、张乖崖。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北宋仁宗时期,士大夫们将他与赵普、寇准并列。他的文集也被命名为《张乖崖集》。

孙奭(962~1033),北宋经学家、教育家。字宗古。今山东茌平人。他自幼读经书,笃学成才,九经及第,宋太宗时入国子监为直讲。真宗时,为诸王侍读,累官至龙图阁侍制。仁宗即位,他以名儒被召为翰林侍讲学士,判国子监,后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卒于家。他以经学成名,一生坚守儒家之道。

晁迥(948~1031),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太平兴国时,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累擢右正言,直史馆。献咸平新书五十篇,又献理枢一篇。

刘筠(公元971年 - 公元1031年)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进士。初授馆陶县县尉,后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又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死后谥文恭。文与杨亿齐名,当时号称"杨刘"。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 。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佑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翰林学士。范镇著述甚丰,曾参与修编《新唐书》,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佑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滕元发(1020年-1090年),原名甫,字达道。浙江东阳人(现东阳市吴宁街道滕(陈)宅街人)。为范仲淹外孙,性豪爽,不拘小节,自幼能文,与舅舅范纯仁一同学习,在科举考试中两中探花,三次担任开封府尹。镇守边关,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有《孙威敏征南录》。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汉族,成都华阳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终年五十八岁。著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彭汝砺,祖籍袁州,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器资,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

孙觉(1028~1090),字复明,号莘老,北宋高邮人,进士;是胡瑗、陈襄的学生;是苏轼、王安石、苏颂、曾巩的好友;是黄庭坚的岳父;是秦观、陆佃、王令的老师。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五岁即为苏轼所器。

无争书舍

无争书舍是一个草根原创资源共享性平台,有渔、有鱼、有我

我们以授“渔”为己任。在“原创”一栏有我们主打的原创板块。有“草根联盟”板块,以原创诗文为主;有“四易空间”板块,以原创节目视频为主;还有我们力主“推荐”的“博文精读”、“国学知识”、“网站推荐”以及“APP推荐”等。在“博文精读”中我们力推有价值的文章和较为前沿的信息资源;在“国学知识”中有与“国学”有关的海量资源以及学者分享的心得体会等;在“APP推荐”中,你除了能看到我们所推荐的优质“APP”以外,还能学习到如何高效地利用和运用优质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方法,这是很多平台都没有的。欲求多“渔”,请浏览相关板块查看详情。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_洪迈_中书令洪迈

中书令洪迈_洪迈_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

上一篇: 洪迈《容斋随笔》王夫之《读通鉴论》《新序·杂事七》《韩诗外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下一篇: 洪迈·在水一方-置业顾问风采(九)忙碌的每天一天!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