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之名始于宋朝,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书”和“五经”,合称“四书五经”,都是儒家学说的经典。
在这九部著作中,起步最早、源头最远的就是《尚书》。所以有人形容,《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政书”是指讲政治、政权、为政和从政的书,“史书”是指记录、记载、还原、描绘历史的书。
相传《尚书》是由孔子编定的。孔子的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从尧舜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都汇集到一起,经过认真编选,最后选出100篇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编成一本书,给学生作为教材。当时这本书就叫《书》,其中《虞书》《夏书》各10篇,《商书》《周书》各40篇。
我挺佩服孔子的,那时没有国家的批文,没有财政的经费,没有出版社的稿费,自己也没有工资,可他却带着几个弟子,完成这么伟大的工程,真了不起。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是商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周代,即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国人暴动”。《虞书》和《夏书》的内容,以前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能口口相传。记录下来,再整理出来,真是难上加难。
说具体一点,《尚书》就是一部文件和文献的汇编。到了汉代,改称《书》为《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或“君上之书”。还有人说,“尚”的意思是把卷着、包着、摞着的东西摊开展平。用现在的话说,即“解密的皇家文档”。
《尚书》所记载的,基本都是典、谟、训、诰、誓、命一类的文体,文字古奥迂涩。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所以也有人说,《尚书》实际是帝王的教科书。
《尚书》的核心思想是阐明仁君治民之道和贤臣事君之道,感化当世人君,使享天下之治;教化贤臣官吏,以正宗要义事君。《尚书》中的很多经典论述,都成为传世名言,如“诗言志,歌永言”“满招损,谦受益”“民可近,不可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皆出自《尚书》。
只可惜,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大部分被毁,现存的《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只有58篇,但也展现了“大经大法”的经典风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