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电视剧《我爱我家》当中,贾志新曾嘲讽他爹老傅凑热闹、随大流:
“打鸡血、吃醋蛋、喝红菌茶、做甩手操、爬行运动、倒立疗法,您是一样儿没拉下!”
这段台词,看似调侃不经,却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背影,而这里面的每句话,其实都包含了一段啼笑皆非的历史。
咱们今天就说一说这面的打鸡血。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可能跟我一样,以前一直以为“打鸡血”只是个形容亢奋的词语,然而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那群人,却对“打鸡血”这个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在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目睹过打鸡血的过程,甚至自身也注射过鸡血。
因为在那个年代里,打鸡血这事儿,是真实发生的,而且相当火爆的。
疯狂的打鸡血
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对“打鸡血”这事儿不甚了解,主要是因为这事儿兴起的很突然,来得快,去得也快。
就全国范围来讲,它兴起于1967年的春节前后,到了当年年底便销声匿迹,不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社会、医院当中,其风靡一时的时间,算起来不过十来个月的时间。
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个月内,我们如今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打鸡血,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还是大规模地发生了。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的朱大可教授,曾回忆了当年的狂热:
“我家附近地段医院的注射室门口,开始排起长蛇般的队伍,人人提着装鸡的篮子或网兜,等待护士小姐出手,一边交流打鸡血的经验与传闻,地上到处遗留着肮脏的鸡毛和鸡屎,到处都是鸡的尖声惊叫。他们的恐惧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了整个时代……”
那个时期,这种将新鲜鸡血注射入人体的“神奇”疗法在全国风靡一时,从北面的漠河,到南面的西双版纳,各地乡、县级医院、街道诊所到处都是打鸡血的人群。
当时打鸡血,对鸡也有讲究,四斤以上,纯白、红冠、金脚的来航鸡最好,为此,一些人便高价收购农户的来航鸡用来打鸡血。
可后来这阵风刮到农村之后,城里的人就慢慢发现,品相好的鸡越来越少了,原来是农村人信了这个疗法之后,也都将鸡留下,自己打鸡血用了。
那么当年打鸡血这个疗法,到底是怎么兴起的呢?
这里面有两个版本,不过造成这次狂热的根源,应该是两个版本的融合。
一个狂热的鸡血研究者
1952年,上海无线电三厂的一位医生——俞昌时偶然间做了一个测试,他将温度计塞入了鸡的肛门内,测量了鸡的温度竟然在42度以上。
当时俞昌时就做出了一个判断:
“鸡的常温如此之高,应该是其神经中枢的调节作用,和血液的发热机制特别高的缘故。”
随后,他的脑海中便灵光乍现,闪现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将鸡血注射到人体之内,会怎么样?
客观来讲,俞昌时这个人是很有科研精神和革命斗志的,他年轻时就读于上海医科大学。后来入党,其后俞昌时在安徽南陵创立中共南陵特支,并担任书记,在领导农民运动中,还曾一度被捕入狱。
这位当年研究打鸡血的出发点,可能还真不是为了名利,颇有点儿科研创新的意味。
而对于研究,这位确实够拼的。
俞昌时第一个人体实验对象是自己,当天他从一只大公鸡身上抽了1.5cc鲜血,然后将其注射入自己的左臂三角肌,他当时将感受记录了下来:
一点儿也没感觉,不疼,不痒,不胀。
随后的两三天内,俞昌时觉得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些神奇的变化:
“精神舒适,食欲增加。”
到了第四天,他发现了“奇迹”,自己脚癣、皮屑病等痼疾同时痊愈了。
为了避免个例现象,俞昌时又扩大了自己的实验对象,一个是自己整天腹痛的女儿,一个大腿发炎的农民,在俞昌时的记录里描述,这俩人通过鸡血治疗后,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随后,俞昌时便借着自己医生的身份,开始在厂内职工身上进行实验,一个月时间,俞昌时注射了300多名职工。
根据他的记载,很多人注射后疗效明显:
有的频频咳嗽,注后5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当时这事儿传开之后,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局还专门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虽然比较慎重,但间接推动了打鸡血的流行。
“由病人口述所得资料分析,对月经过多,胃溃疡,偏头痛等主觉症状改善者达百分之六十五,其中百分之三十六的,有高热、荨麻疹等反应。”
随后,卫生局经过谨慎研究后,认为打鸡血这事儿,应该进一步实践,并为其设立一个实验室,成立了专门研究打鸡血的研究小组。
刚开始,研究组实验的对象是动物,但半年后就开始了临床应用。不过鉴于鸡血本身过敏性血清反应严重,后来卫生局和上海市生物化学制药厂一起,研发生产了一种脱敏鸡血粉,代替新鲜鸡血,使得治疗安全性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这种方法,却使得医疗创始人俞昌时大为不满,俞昌时用坚持五年的鸡血治疗的亲身效果,认为还是应该用新鲜鸡血注射,而不是用丧失大部分营养的鸡血粉来替代。
其后,两者分歧越来越深,俞昌时最终和卫生局分道扬镳,开始单打独斗,独自在家中给人看病,并出资宣传打鸡血疗法。随后,俞昌时向全国各地印发了大量夸大的宣传材料,一时间,各地不少医疗单位、个人,都收到了相关鸡血疗法的书籍、宣传册,在这些资料当中,俞昌时标榜中央指示秘密研究,一些老干部私下使用保养。
自古以来,这种野史秘闻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好奇,也最具有蛊惑力,在以讹传讹之中,俞昌时的夸大最终被无限放大、传为了另外一个版本。
国民党中将医生临刑献方
在当初全国大部分打鸡血的人群当中,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俞昌时这个人,他们大多数人,知道的是一个“国民党中将老军医,临刑前献出秘方保命”的传说故事。
这则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某国民党中将军医被我公安机关抓获之后,本来已经判处了死刑,然而这位军医却在临刑前献出了一个秘方,以求自保,此人声称,这个方子包治百病,还可延年益寿,当时躲在台湾的蒋介石就是用的这个方子保养的。
这个方子因此落在了军干部手中,后来动荡年代,军干部被打倒,坦白出了“鸡血疗法”,自此打鸡血的疗法,便传开了。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对社会性谣言流行多少会有印象,前几年抢盐的事件看似荒诞不经,却依然堂而皇之地发生了。更何况六十年代,在当时科学普及不广,社会主群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媒体辟谣手段不甚及时的情况之下,谣言滋生的土壤非常广阔。
人们在“老干部”、“秘密”、“蒋介石”、“中央指示”这种看似高大上,却又无从核实的隐秘字眼当中,看到了“延年益寿”的希望,缺乏耐心,抱着试试看的人们于是纷纷对之趋之若鹜,购买活鸡,交上了一波智商税。
当时火爆的场景令人不可思议:
“因为打鸡血的人太多了,就跟现在去医院挂专家号似的,虽然大夫八点钟才看病,但是你挂号得半夜排队,要不就没号了。”
不过这种偏方、谣言,来得快,去得也快。
1967年年底,社会上便又流传开打鸡血的种种弊端,甚至有人因此中毒身亡,种种消息最终吓退了当时人们相当不理智的热情。
但人们追求长寿的信念并没有停止,不久人们便将目光投向了吃醋蛋、喝红菌茶,以及更加凶猛的“618卤碱疗法”。
在五花八门的民间养生疗法次第登场的情况之下,打鸡血最终被人们遗忘,扫入了历史的角落当中,只留给了后人一个流行语——像打了鸡血一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