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关键词“论语”
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吴守立院长讲《论语》200讲合集】,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学《论语》。
国学,是一个越来越热的词,举目四望,似乎人人都在讲国学。媒体在讲,“大师”在讲,学校在讲,国学班在讲,甚至幼儿园也在讲。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国学?
我认识一位长者,儿子名校毕业事业有成。
可是到了父母亲年老的时候,却为了要父母把房子留给他,不但跟父母吵翻天,甚至还动手打家人。这样的儿子,读再多的书,赚再多的钱,又有何用?我们会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这样的人吗?
说到完善的人,首先是要有良善的品格,用孔子的理念来说,就是“仁”。
孔子把“仁”作为至高的道德境界,但却并不认为它高不可攀。相反,孔子认为“仁”是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而达成的。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现在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还掌握很多才艺,但有的父母却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最后却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一旦有些许不如意,就暴跳如雷乃至反目成仇。
让孩子学国学,最重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一颗“仁心”。
啃老,是近年来越来越常听到的一个词。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趴在上一辈的身上,没办法,或者不愿意长大。这其中当然有房价高企、经济放缓之类的原因,但有些年轻人在自身能力上有所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说到能力,不仅仅是编程序、做设计、搞技术,年轻人来到社会上,还需要和人打交道。我们常常说:“做事先做人。”
那么“做人”这门学问要从哪里学呢?在父母身上学,在生活当中学,也可以在历史里面学。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如何观察时势,如何理解人心,这些我们都能够在在历史中找到很多借鉴和启发。
还有,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联想能力......都能够在国学的学习中获益匪浅。
我在大学讲课的时候,有一次听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诉苦,说有个女生,每次谈恋爱都会惊动整个年级。一开始总是爱得轰轰烈烈,然后每次分手就要生要死,有时赖在男生楼下不肯走,有时割腕自杀,有时甚至散步谣言污蔑男生,学校又不好逼她退学,把老师们搞得胆战心惊。
这样的孩子,实在很难想象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一个完善的人,必定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事业的高低起伏。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兼修,进则儒、退则道,富则兼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能积极入世,又能顺势而为,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应付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就大有好处。
国学的学习,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态。
面对生活和工作,我们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足够的智慧和交流能力,去处理社会和家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作为父母,我们还希望子女能够健康、快乐,有兴趣爱好,有好奇心,有想象力,有感受美的能力。
再往更高去要求呢,我们还希望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丰富的创造力,有正义感,有同情心,等等等等。
而我们说的国学,不仅仅包括诸子百家、二十五史,还包括诗歌、文学这些艺术范畴的内容。对艺术的理解、欣赏和感受,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灵性,让人的精神世界更丰富,生活更多姿多彩。
感受美的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学习的,而通过学习国学,我们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情怀、什么是离愁别绪、什么是壮怀激烈。
我们常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完善的人,这既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最终要去的地方。
这个暑假,孩子的第一堂国学入门课——少年领袖《论语》夏令营火热来袭,用孩子听得懂的逻辑和语言,讲述流传2000多年的孔子智慧,同时融合当下全球精英大脑里最前沿的思想理念。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培养拥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少年领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