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下棋很好玩——野史笔记里的几则弈棋故事》之一

《下棋很好玩——野史笔记里的几则弈棋故事》之一

《下棋很好玩——野史笔记里的几则弈棋故事》之一《子不语》的作者袁枚,是清代著名才子,曾给他写过墓志铭,记录了他幼年时期下棋的故事:徐星标5岁时,有一位江西高手远道而来,找他爸爸——当时的国手徐培云切磋较量,但正值其父外出

《下棋很好玩——野史笔记里的几则弈棋故事》之一

前两期讲了一些野史笔记里关于命运和医治的故事。讲故事,不过是为了讲道理;听故事的,能听出什么音儿来,我就管不着了。还有一个目的,顺便介绍一些笔记小说,开拓一下视野。这期也一样,讲下棋的故事。

围棋是国粹。晋朝张华《博物志》里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因为儿子丹朱行为不佳,想把他拴住——有点像现在说孩子专注力不够、贪玩的意思,尧便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这当然是传说。唐人皮日休《原弈》里则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发明的(这里的“纵横”和围棋盘上的纵横十九条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但《论语》里说:“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此处之“博弈”当指下棋;《孟子•告子》里也有弈秋教徒弟下棋的记载。可见,围棋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型了。

给孩子们讲韵文,有一次讲到“烂柯山”的典故,樵夫王质砍柴途中遇见一对童子下围棋,他在旁边看得入了神。没过一会儿,童子说,你这斧头柄烂啦!王质一惊,赶紧下山回家,发现孩子们都长胡子了,原来已经过了几十年了。这个故事好像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许能让我们想到相对论。后来,“烂柯”就成了围棋的别名。烂柯山又名石室山,在浙江衢州,这一带人下围棋都很厉害,浙江也确实出过很多高手。宝爸很小就学会下围棋,可是因为没有名师指点,纯属臭棋篓子一个,但总喜欢找人下棋,不过下棋前一定要问清楚对方的籍贯,如果对方是浙江人,我是不敢跟他下的。

南宋罗大经著《鹤林玉露》里有一个陆九渊下棋的故事,好像和围棋的起源有点关系: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师。“陆王学派”中的“陆”就是他,“王”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朝的王阳明。

陆九渊因结茅讲学于象山(今江西省贵溪县,非宁波象山),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他少年时,常常一连几天坐在临安街头观看别人下棋。有一个棋手问他:“小官人天天来看棋,一定是高手,愿意求教一局,如何?”象山道:“不行。”回去后,他便买了一副棋盘悬挂在室内,躺卧仰视两天,忽然醒悟道:“这是《河图》数啊!”于是到街头跟那棋手下棋。那人连负两局起身,抱拳道:“我是临安第一棋手,凡来下棋的都让他一先,今日跟小官人下棋,却让我一先,官人真乃天下无敌手也!”象山笑而离去。

说不定围棋真是起源于《河图》呢。

名人野史趣闻的书_中国历史诗人野史_名人野史

《《琴棋书画读诵写——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水平》》(点击进入链接)里提到下棋对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是从艺术角度来说的。但下棋更大的益处在开发智力,所以从小就要学下棋。可是还有一些人天赋聪颖,小小年纪就有很强的棋力,我们称之为棋童里的神童。比如上面讲的陆九渊就是一个。

明万历年间著名文人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里提到明朝国手方子振,很小就喜欢下棋,十三岁时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了。

清乾隆年间也有一位围棋神童徐星标。《子不语》的作者袁枚,是清代著名才子,曾给他写过墓志铭,记录了他幼年时期下棋的故事:徐星标5岁时,有一位江西高手远道而来,找他爸爸——当时的国手徐培云切磋较量,但正值其父外出,久等不归,便将星标抱到膝上,逗他道:“你能代你爸爸跟我下棋吗?”星标答曰:“可以。”这位高手没想到孩子当真了,便又问:“要我让你几子啊?”星标答:“我虽是小孩,但却是主人,客人远来,理应我让先。”客人笑笑,便依了星标,没想到才落数子,便感到难以应付,苦思冥想半日才落下一子。星标等得不耐烦,随手落下一子,就下台阶去玩儿了。客人害怕败在小孩子手上,损了名声,赶紧佯装上厕所,溜了。

这篇墓志铭的最后一句是:“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可见袁随园对他的评价之高。

名人野史_名人野史趣闻的书_中国历史诗人野史

历史上擅长或喜欢下棋的名人很多,比如关公在华佗给他刮骨疗毒时,一边听着刀刮其骨悉悉有声,一边和马良谈笑对弈,周围人等皆掩面失色,他却好似全无痛苦。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三大战役之一淝水之战,东晋大将军谢安以八万兵力面对苻坚百万虎狼之师,竟整日下棋,毫无惧色。等到捷报传来,仍与人酣战棋枰,仅看了一眼战报就随手一扔,继续下棋。旁人问战局如何,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没什么啦,“小儿辈大破贼。”

关公下棋也许是转移注意力,谢安下棋则可能是以棋局对比战局,所以战争开始前下了一天棋的他到了晚上则要召开军事会议……可见,下棋的作用不小。

北宋钱易《南部新书》里曾记载过一个故事:唐朝高丽人“李讷仆射,性卞急,酷好奕棋,每下子安详,极于宽缓,往往躁怒作,家人辈则密以奕具陈于前,讷赌,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李讷脾气暴躁,但一下棋就宽容温和了许多。看来下棋确实能陶冶性情。

陈毅元帅很喜欢下棋,他率领新四军和日寇作战时,行军途中,什么都可以不带,棋囊不能不带。建国后他也对中国围棋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曾说过:“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可见,围棋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前下棋,对局开始,黑棋一般下在本方的右上角位置,显示对对方的尊重。日本人总结过下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品性好了,身体自然好,天寿自然得。

但也不是每个人下棋都有好棋品的,不过如何应对棋品差的对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境界。

唐佚名撰《玉泉子》里讲到唐代名臣吕元膺下棋识人的故事:

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下属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来了很多公文,吕元膺只好提笔批阅公文。那位棋友乘其不备,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他不知道吕元膺其实已经察觉了。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五匹帛。大约十年后,吕元膺病危,把子侄都叫到床前,对他们说:“人活世上,交友要会识人。我任东都留守时,曾借故辞退一位棋友,当时他挪动了一个棋子,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他的这种用心很可怕。当时我没立即说破,是怕他难为情;始终不说,又怕你们不知道我当年这么做的理由。”说完就去世了。

这位棋友棋品很差,所以吕元膺认为他人品也好不到哪里去,当然要辞退他。但是却又要给对方留面子,也说明吕元膺的修养很好,这是他成为名臣的前提条件。

中国历史诗人野史_名人野史_名人野史趣闻的书

野史笔记里还有很多有关下棋的有趣故事。

有人痴迷下棋,痴迷到什么程度呢?

金庸小说里有个老顽童周伯通,痴迷武功,没人跟他打架比武,他就发明了左右互搏术,左手右手比武,乐此不疲。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过一本《渭南文集》,就记载了类似的故事:

北宋有一个叫郑侠的人,他很爱拉客人和他下棋,每遇到有人推辞说自己不会下,他就让人家在一旁看着,让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局,左手执白子,右手执黑子,每一招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好像真有两个人在下棋一样。最后,如果白棋胜了,他就用左手斟酒,用右手喝酒。如果黑棋胜了,则反之。郑侠这样自己和自己下棋,竟坚持了20多年的时间。

我们小时候找不到人下棋,也常常自己跟自己下,可是像他这样能坚持20多年的,大概举世无双了。可见其痴迷的程度。我们管特别痴迷于某件事的人叫作有“癖好”。

提出“性灵说”的明人袁宏道,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值得多读。他在《瓶史·好事》里说过一句话:“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无独有偶,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著名的《陶庵梦忆·卷四》里也讲过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可见,他俩都认为有癖好的人大多率真豁达,不善伪装,所谓真性情也,这样的人可以交朋友。郑侠对下棋如此痴迷,就是这么一个人,其人耿介绝俗,名高天下,一生为民请命,“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常自言“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美食,与盗无异”,甚至让苏轼都对他“魂梦之间,未尝或忘。”

现在这样的人大概很少见了。孩子们从小就被刷题补课填满了所有发展兴趣的空间,更谈不上美育和德育的熏陶,有点儿兴趣也不可能发展到痴迷癖好的程度,更多地屈服于物质社会的压力之下。

我们现在管郑侠这样的人叫“脑子有病”。

名人野史趣闻的书_中国历史诗人野史_名人野史

——待续——

【宝爸随笔】栏目各类主题文章集萃,点击蓝字进入:

请添加关注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宝爸随笔】栏目阅读更多其他主题(如写作指导、人文家庭教育、艺术审美、哲学普及、人生感悟等)文章

【宝爸随笔】:宝爸在这里分享和小宝相处的日常故事与心得,记录人生感悟,介绍人文知识,希望手中握有一支神笔,轻轻一划,就将理想变成现实……

我们仨还给父母和孩子们准备了其他很多好看的内容,“栏目说明书”,它会告诉您进入其他栏目(宝爸随笔、故事连载、佳作赏析、宝爸讲作文、行万里路等等)的方法,进入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上一篇: 盘点历史上死的尴尬的六大名人
下一篇: 话本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