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考古学家商志香覃病逝 可能成中国捐宝最多家族

考古学家商志香覃病逝 可能成中国捐宝最多家族

考古学家商志香覃病逝 可能成中国捐宝最多家族考古学家商志香覃病逝 可能成中国捐宝最多家族

捐献之物均价值不菲

李延保仍清晰记得中大首次接受捐助的情景。时为2004年,商志-拿着一个“扔在路上都没人捡”的破布包,来到李延保的办公室,包里装的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李延保说,目前,商家共向中大捐赠文物370多件,价值连城,初步估计价值在几千万元左右。在中大图书馆一楼显眼位置摆有20件石刻文物,多为佛教雕刻。这是1929年,商承祚奉学校之命到北京采购的200余件文物,它们现已成为“中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家学渊源 祖父为清朝末代探花

2009年7月1日凌晨,商志-因突发性脑溢血过世。事情来得如此突然,以致他的学生和好友,多以“震惊”来形容听到这一消息时的心境。就在事发前一天,也就是6月28日下午,商志-还冒着酷暑到市区借书,回到家里已是黄昏。

精于考古擅长古文字

商志-,字郁逸,广东番禺人。其祖父为晚清末代探花商衍鎏,父亲为古文字专家商承祚,可见商家在广东的特殊地位。1957年,商志-在中大历史系毕业,从事商周考古。家学渊源让其对古文字古文献颇为熟悉。考古不但要有考古知识,也要有古文字知识,他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专业学古文字的人未必比他强。”他的学生,中大人类学系教授周大鸣说。

奇人奇名引出逸事

“志-”这个名字,为父亲商承祚所起,“-”这个字典中查不到的汉字让商老颇为自得,有时银行工作人员读不出这个字时他还满是得意,也正因此有人劝他改名减少麻烦时反而让他生气了。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过海关时他要走特殊通道,因为电脑打不出这个字。

借助科技研究青铜

商志-的研究,把历史与考古材料综合起来,古文字成为研究的工具,这与父亲商承祚专注于古文字研究有所不同。周大鸣说,商志-对中商和先商文化有很多想法和创意,但因工作忙碌很多难以付诸实施。

上世纪80年代前期,商志-致力于吴文化研究,尤其着重于宁镇地区青铜器,经过文献整合和系统挖掘,他提出南京镇江地区是先吴文化发源地的看法,后来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他也是最早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对青铜元素进行分析,以证明吴文化青铜器独特性的人。

上一篇: 苏先生读史|《清史稿》: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一部纪传体史书
下一篇: 盘点电视剧《知否》里面的真实历史事件,顾廷烨落第有历史原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