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许多乡村经过新农村建设后
不少都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度假好去处
特别是一些有历史故事的地方
比如博罗县公庄镇陂头神村
从那走出来的清代名人黄大铭
还和纪晓岚有点渊源噢
来来来,跟着小编的步伐
一起参观一下吧
33年前这里曾出土7件春秋战国青铜编钟
近日,记者来到公庄镇。从圩镇通往黄大铭故居的村道两边,可以看到不少标识牌:下马石、古码头驿站等,其中“编钟出土之地”颇为引人注目。
1984年,陂头神村曾经出土了7件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当年,村民黄来苟因为修建房屋,在附近竹林无意中挖到一个硬物,竟然是一枚编钟。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现场挖掘,7件完好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编钟出土。这7件编钟重量分别为10.75、8.9、5.9、3.2、2.75、2.15、1.8公斤,总重量为35.45公斤。其中6件为一组,大小相递、形制一致,以大小为序,均作高甬,甬部中空,干旋齐备,每面各有18个细长的枚,背面无纹,舞面及正面篆部、鼓部均饰勾连云雷,两边篆枚用较疏的小乳钉围绕。另一件编钟外形与上述的大体相同,衡口略缺,旋已毁损,亦有18个细长的枚;正背面均无花纹,钲篆间及篆之间均有细密的小乳钉作界线。
1984年在陂头神村出土的春秋编钟,被誉为博罗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套编钟表面有精美花纹,两面声音不同。国家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的专家认为,编钟音质清脆,音阶准确。据说,这7件编钟不是中原的产品,乃广东本土铸造的“土特产”。如今,这7件编钟收藏在博罗县博物馆。
古围屋出名人黄大铭
纪晓岚将孙女嫁给他儿子
黄大铭故居位于一水塘边,是一座占地约7亩的古围屋。四周围墙用石灰、河砂、卵石混合夯实而成,只在祠堂右前侧开设一个卷拱大门。
黄大铭故居
这座围屋被村民称为“大沥江夏第”。黄氏明代万历年间迁至此地,围屋是明代后期起建的,至今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依然坚固如常。人们常见大门前置一对石狮子的摆设,但在黄大铭故居大门右侧,却摆有一只黑石狗,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几个字。黑石狗朝西摆放,面向河对岸。大门左上角的围墙上有一小石狮,与石狗同一方向摆放。村民介绍,这是古人挡煞用的摆设。
黄大铭故居
围屋前的禾坪上立有6对旗杆石,从大沥江夏第里走出的名人,正是黄大铭。
黄大铭小时候便被称为神童,能言善辩,记忆力强,由于家道贫寒,9岁才入读私塾。乾隆乙酉年(1765年),黄大铭考取拔贡,入朝任七品小官。他为官廉洁自律,对于请托一律拒绝,所以没有人敢找他“走后门”。黄大铭这一为官品性,备受当时乾隆身边名儒纪晓岚赏识。黄大铭连年加官封爵,从七品小官升至从五品的江南道监察御史。纪晓岚不仅仅在皇帝面前推荐黄大铭,更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黄大铭的儿子。
6公里骑行道“串”起众多人文景点
黄大铭连年加官封爵,却遭到当朝武官颜谦忌妒。有一年,朝廷命黄大铭掌管全军粮草,积囤粮食。颜谦借此通过和珅向皇上奏本,告其虚报粮数,中饱私囊。乾隆深信不疑,遂将黄大铭打入大牢。黄大铭蒙冤入牢,为表清白与忠诚,含泪吞金而亡,享年57岁。后乾隆获悉黄大铭案委实,遂下旨为其平反,命将其尸运回广东厚葬,并御赐神道碑两座。
这两座碑用花岗石制作,至今保存完好,分村南、村北头尾而立,相距1公里。碑高2米、宽1米,重达两吨,分别由两只巨大的神兽。村南神道碑为“上马石”,碑文为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礼部中堂江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又随带加二级荣阁黄公神道碑”,赑屃昂首;村北神道碑为“下马石”,碑文为“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礼部仪制清史司员外郎加三级纪录元次国学生号淡川黄公神道碑”,赑屃俯首。
公庄陂头神村的下马石是惠州罕见的清代文物
据了解,“淡川黄公”为黄大铭父亲黄涛,其号淡川。据传,立此神道碑时,乾隆曾下了道圣旨:凡经由大沥之士,无论官阶大小,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两座下马石之间,原用青石铺路。如今,两座神道碑已成为惠州市不可移动文物。
大沥还曾有一个古码头。在古代,公庄没有公路,南来北往的商人都乘船走水路。大沥码头每晚都有上百号船停泊于此。当年的桔子圩商铺成行,每逢农历二、五、八圩日,南来北往的商人云集大沥,做着各种贸易买卖,甚是繁华。岁月沧桑,时过境迁,古码头已荒废了约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
如今,村道边的“古码头驿站”,成了陂头神村骑行道的休息处。这条全程近6公里的骑行道,由公庄河骑行道、下马石骑行道、正子骑行道组成,形成环形,贯穿全村。市民在骑行中,除了能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外,还途经当地的人文景点,如博东县人民政府旧址、八甲广场、下马石、编钟广场等。
陂头神村绿道
陂头神村的春天
陂头神村的夏天
发表评论